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輪涅之根——分析有漏根與無漏根

輪涅之根——分析有漏根與無漏根

輪涅之根

——分析有漏根與無漏根

作者 | 孟芳伊

摘 要:

我們要找到萬法的開始,不必遠觀天象,不必高推聖境,不必外求芸芸眾生,只要認識自己這一念心就足夠了。如何認識呢,就是要知道有漏的狀態和無漏的狀態。有漏的狀態就是在分別執著之中,是煩惱法,是輪轉因。無漏的狀態就是智慧,是清凈法,是解脫果。而這二十二根,就是以煩惱、清凈之基,觀待漂泊輪迴與滅盡輪迴而安立的。

【關鍵詞】二十二根;有漏;無漏;凡聖;修行

正 文

1/以根區別凡夫和聖者

是否僅是凡夫有業、聖者斷惑,或是凡夫愚痴而聖者具智,其角度有很多種,從各個角度安立也都具有合理性。

但具體來說,對區別凡與聖、輪迴與涅槃起到根本性作用的是根。

為什麼是根呢?論云:「勝用增上名之為根」,《心經》中說,究竟空性不增不減,若於自然本來智慧有所增益,一念耽著能所二取,那就形成了根識的狀態。因此可以了解,原始基位沒有根,也沒有覺悟,產生耽著意識的時候,根就形成了。而根的形態有多種多樣,如果能把握它們的區別,就能知道哪個是所取,哪個是所舍,哪個是所斷,哪個是所修。依之而修行所取,斷除所舍,便能由凡入聖!

2/根的定義

「根」,梵語「恩扎」,有自在、增上、功用之意。其法相即是對任何一法能起到不共的根本性作用,就如同樹根有滋養、成熟、生長的作用一樣。

根有多少種呢?《俱舍論》中詳細分析了有二十二種根。頌云:「緣自境與緣一切,起功用故立六根,身體具有男女根,由此立為男女性。同類存在具染污,以及清凈功用故,承許命根與受根,以及信等為五根。於獲愈上涅槃等,起到功用之緣故,立為未知當知根,已知根與具知根。」

意思是說,論中安立根有二十二種,包括: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男根,女根,命根,還有身樂受、身苦受、意樂受、意苦受、舍受這五受用根,信、精進、念、慧、定此信等五根,和未知當知、已知、具知這三無漏根。這二十二根總的來說可分為兩大類:一為有漏,一為無漏『漏』就是以煩惱而能將眾生安置在輪迴中的意思,『無漏』就是斷盡煩惱。在本論中,有部宗認為聖者本身雖不會產生有漏煩惱,但其身根還是有漏法,因為他人可能會緣聖者身產生煩惱。因此,雖然不能說具足有漏根就一定是凡夫,但是具足無漏根的一定是聖者。

3/有漏根與無漏根

表1:二十二根的有漏、無漏鑒別

4/如何通過辨別有漏無漏根抉擇修行

在前面也提到了這些根有漏無漏的特性,之後就要斷除有漏,希求無漏來修行,要如何依此修行呢?

實修的過程,分為了知覺受證悟。我們先了知有漏無漏的差別,然後在內心狀態上細緻辨別,時刻把心調整到無漏的狀態,就會趨向無漏的智慧。

①略言在禪修中所要辨別的誤區

在前面眼等六根、男女根、命根的部分可以直接去了解差別,即是了知。而覺受的部分就是經由禪修後生起的覺受階段的辨別。

對於覺受,因為還有能所二取,不論如何美妙,比如樂明無念的賢覺受等,因為並未超越意識,仍然是有漏法,還要繼續調整,盡量安住於清凈的無漏覺性。所以在此處,清楚地辨別五受用根就非常有必要了,當二禪以下的意樂受和三禪的心樂受生起時,要立刻認識到這種樂受並不是究竟的,不要沉溺在其中,認為這就是解脫,而不希求更上的境界了。當然,產生了不好的覺受時,也同樣不應對此生起煩惱心。

大寶法王噶瑪巴曾說過:「禪修時的確會有許多感受,好的覺受、善的覺受等,但我們必須了解到,這些覺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禪修的力量如何能對治我們的煩惱;有多少障礙煩惱因禪修而得以降伏凈除?這才是禪修功夫的真考驗,而不是舒服或特殊覺受的體驗。事實上,貪執於這些覺受是會誤入歧途的。」

當真正安住在無漏的禪修中時,應是無所緣、無所執的。當覺受生起時,既不應試圖阻斷也不應追隨,不評判也不執著於覺受的好壞。真正的禪修是要避開這些陷阱,心既不沉迷於過去,也不關切未來。它是以一種光明、清晰及平靜的狀態,安住於現在或當下,不渙散,也不造作。知曉如何讓心安住在自然本性之中,既不被外在現象也不被內在念頭所干擾,這才是禪修的意義。

所以只要我們不去理會,沒有這種執著,覺受就沒有任何影響力。若將覺受比喻成海洋表面形成的波浪,只要我們不去理會它,不為它採取任何行動,不去「追捕」它,它自然會融回它所升起的心中。就如同波浪會再度融入它所興起的海洋中一樣。

上面是覺受的階段,在此時,內心狀態的正確認識是極為關鍵的。

之後就是第三階段「證悟」,也就又要提到我們之前說的斷除有漏根,修行無漏根了。

②以有漏無漏根抉擇輪涅凈染

從本論十二緣起的詮釋中,我們知道眾生輪迴的初始原因就是無明。因為俱生無明的關係不能正確認識顯現,妄執為心外有法,能所二取的狀態就形成了遍計無明,這就進入了意識的流轉,從此輪迴的現象生生不息。那麼我們要超越輪迴,要證悟實相,就要了解輪迴的起因。了知如何緣起才能掌握如何還滅。輪迴的起因不必認為是遙遠的過去,就是要在現前的這一念心上辨別。慈誠羅珠堪布說過,整個輪迴的緣起和還滅,以及一次的投生和死亡,一次入睡又醒來,一個念頭的開始和消失,都同樣揭示著生命的規律。我們要找到萬法的開始,不必遠觀天象,不必高推聖境,不必外求芸芸眾生,只要認識自己這一念心就足夠了。如何認識呢?就是要知道有漏和無漏的狀態。有漏的狀態就是在分別執著之中,是煩惱法,是輪轉因;無漏的狀態就是智慧,就是清凈法,是解脫果。

而這二十二根,就是以煩惱、清凈之基,觀待漂泊輪迴與滅盡輪迴而安立的。

首先從凈染的角度分析:眼等六根、男女二根和命根是煩惱性的基;五受根是煩惱的本體,由此五根可令前六根增上煩惱並成雜染故;信等五根能積累資糧,因而是清凈之基;三無漏根就是清凈之本體,由此三根令前六根成為清凈之法故。

再從輪涅的角度分析:

表2:二十二根的流轉門與還滅門

5/修行五根趨向涅槃

那麼上面說到依信等五根能現前聖道,這也就是我們所要修行的根了。事實上,信、進、念、定、慧五根的修習,確實是令功德增上圓滿的關鍵所在。因其是能生一切善法之根本,比如種樹,若不生根,樹榦與枝葉,無由生長。植樹必先生根,枝幹樹葉,方得繁茂,才能開花結果。修行善法,亦是這樣,於清凈法中,五根有增上之妙用,是何道理呢?由此潛伏之勢力,能降伏一切煩惱,而引發聖道之故也。但到底為什麼說修行五根就能獲得聖道呢?

此處主要從其含攝解脫法的角度來說明。

具體來講,凡學佛修行的人,都希望能夠了脫三界火宅,出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惱,而達到即身成就,超凡入聖的境界。從凡夫發願修行,由入道而證果,也要經過許多層次階段,才能圓滿究竟。此處的「道」,是能通達的意思。由凡俗而達到涅槃妙境的資糧,漸次修行,有三十七種,即「三十七道品」,又稱為「三十七菩提分法」(詳見表3)。凡行此道者,在世得福樂,進而可離有漏的世間法,而成就無漏的出世法。

表3:三十七菩提分法

而在《俱舍論》第六品「分別聖道品」中就講到,這三十七道品中的三十個都可包括在信等五根當中!

是如何涵蓋的呢?頌云:「謂三十七菩提分,此由名立實體十,即信精進念慧定,舍喜安戒正分別。」即根與力中的兩種信攝於「信」中;四正斷、根與力中的兩種精進、七覺支中的精進覺知和八聖道中的正勤這八種攝於「精進」中;根與力中的二種念、七覺支中的念覺支和八聖道中的正念這四者攝於「念」中;根與力中的二種慧、七覺支中的擇法覺支和八聖道中的正見,再加上四念住這八者攝於「慧」中;根與力中的二種定、七覺支中的定覺支和八聖道中的正定,再加上四神足這八者攝於「定」中,如此以上五者,即信等五根就包含了三十道品。剩下七覺支中的舍覺支、喜覺支、安覺支和八聖道中的正思維分別各為一實體,八聖道中的正語、正業、正命是戒律的自性,也各自立為一實體。

不論大乘、小乘,顯宗、密宗都承許三十七菩提分法是通向解脫的途徑,趨向涅槃的因。故而從以上五根可涵攝三十道品的角度而言,就可以說修習它能令我們由有漏轉向無漏。

信等五根本來就既有有漏也有無漏,我們通過在資糧道、加行道的有漏信等五根的修行,就能將其轉為在見道、修道、無學道中的無漏境界。在《大般若部第五十三卷》中也講到:「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謂三無漏根。何等為三。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未知當知根。佛言善現。若諸學者於諸聖諦未已現觀未得聖果。所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為未知當知根。世尊。云何已知根。善現。若諸學者於諸聖諦。已得現觀已得聖果。所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為已知根。世尊。云何具知根。善現。謂諸無學者。若阿羅漢若獨覺若諸菩薩已住十地。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為具知根。」

如此可以了知,信等五根的無漏部分在見道、修道、無學道當中都分別具有,故而依靠此還滅的所依——信等五根的修行,終可將有漏轉為無漏,獲得聖道,現前聖者的境界。

總的來講,就是在此二十二根當中我們要斷除一切有漏輪迴的根源,修行涅槃的所依,最後就可以現前究竟清凈的無漏解脫果!

6/學習《俱舍論》的深層意義

教法證法不可分割,教法中必然蘊含著實修的智慧。在顯宗論典,如被稱為聲聞乘佛法的《俱舍論》中,就蘊含著辨別禪修境界的正確方法,乃至獲得究竟聖道的實修智慧。

所以,我們學習《俱舍論》時,如果只滿足於文字上的了解,名言上的辨別,而沒有和內心的狀態相結合而理解、體驗,那麼一方面可能分開了教法和證法,一方面對字面的意義也不會理解很深。如果真正了解了文字的內意和密意,那麼對外意的角度、立場、詮釋方式也能更加清晰。上師說過,大乘顯宗的見解,在聲聞乘經論中會以隱含的方式表達出來。金剛乘的見解,同樣在顯宗的教義中會有隱含的表達方式。

所以說,我們今生能夠證悟何種境界,並不僅僅取決於所學習的法門,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所學佛法的理解程度和善巧運用。阿底峽尊者曾經在禪定中看到有個印度的弟子學習金剛乘的法門,卻誤入了聲聞乘的滅盡定,從而失去了即生成佛的機會,這不得不令人遺憾。同樣,學習聲聞乘佛法的修行人,如果悟到了密乘的見解並且善巧運用,那麼也一定會即生之中證悟圓滿的果位。所以真正的小乘大乘、顯宗密宗,不是只在法上安立,更重要的是在行者的內心智慧上安立。

而此處在二十二根的分析上也是同樣,如果對有漏根無漏根的原理深入認識,也可以抉擇更高的見地。比如以眼根為例,未見色法時未起作用,是無明狀態,見色法時即耽著分別,是有漏意識,而且眼根是單一對色法起作用,無法對聲香味等發生作用。這就是輪迴的狀態。而在大圓滿禪修三不動搖中,五根不動清如大海,主要就是指眼根,這時眼睛睜開卻不取向性看著具體目標,這個狀態既不是無明,也不是耽著分別,心裡也不辨別是看是聽,沒有分別念,這時本來在聲聞乘中承許為有漏的眼根,在大圓滿的見解中,以特殊的方便就成為了增上明分的功德。在此只是略作提及,有志於此的道友可以依此原理深入論典的密意,或許會另見一番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