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河西,水杉湄,銀杏林中小麻墩◎畫說鐵富小麻墩
暗中觀察
GIF
默默關注
導讀:
本期鄉村圖文我們介紹鐵富鎮小麻墩村。
由於作者並非小麻墩人,難免憑主觀印象和聽聞附會。如有訛誤之處,還請小麻墩鄉親理解和諒解。
「邳州圖話」立足鄉村、關注鄉村,著力為每一個村落留下記憶。歡迎廣大熱心讀者朋友們都拿起筆來,共同留下鄉村的影像和回憶。
畫說小麻墩
文/逸人
小麻墩,位於武河和310國道形成的夾角處,作為邳州市鐵富鎮的一個自然村,她東枕武河水,南靠水杉挺拔的310國道,更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銀杏時光隧道的北口村。
鐵富有兩個麻墩,同屬鐵富鎮鎮中行政村。大麻墩在鐵富鎮區中心位置,小麻墩在鎮區東約兩公里。
「墩」者,高土堆也,叢生植物也。三、四十年前,鐵富大面積植「麻」,以供搓繩之用。
本以為「麻墩」村名的由來與植物之「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可細看庄名牌背面的介紹文字和問詢年長村民,口述和文字居然非常一致:清初,麻姓遷此地定居,漸成村落,遂稱麻墩。麻姓人先到現在的大麻墩,幾年後兄弟分家,弟弟為了收種莊稼方便,遂搬到武河邊築房居住;後其他姓氏陸續來此,逐漸形成村莊。麻姓人最先來此,開地較多,人丁也興旺,為和西麻墩區分,此村遂命名「小麻墩」。庄名沿襲未變,至今。
就像姚庄沒有姚姓一樣,大小麻墩也沒有麻姓。不僅如此,整個鐵富鎮也沒有「麻」姓;在邳州生活近五十年,也從未得聞有「麻」這個姓氏。「麻」作為姓氏,印象最深的人名是「麻叔謀」。作為民間傳說人物,這個隋代以吃人著稱的小官吏聲名狼藉。好在,他不是我們邳州人,跟大小麻墩更扯不上絲毫關係。
小麻墩自然村現有人口1100餘,有劉、姬、張、馬、趙、白、馮、王、朱、田、徐、孟、顧、戴、韓等約15個姓氏,以「劉、姬、張」三姓人口居多。
小麻墩清初成村,頗有歷史,一代代生息繁衍,一輩輩忠厚傳家,自是口耳相傳著許多故事。像晚清秀才白如號與姚庄馮蔭昌打官司的事,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都還記得上輩人的口述。田為生老人(已故)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故事還有年輕人提起。
小麻墩村以前多竹林,現在莊裡竹子還很多,國道南的這片竹子還是很大一片,幾十年了,已經成了很多人對小麻墩的印象標誌。
與鐵富的很多村一樣,小麻墩也是莊裡庄外盡銀杏,銀杏樹種植是目前村民的支柱產業。
小麻墩人吃苦耐勞,勤奮上進,多才俊之士。劉成民、劉建河、姬付環、馬長江等都是小麻墩人的驕傲。
1967年生人的姬付環是當代書畫名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1年曾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劉堯雲是邳北一帶有名的武師,徒子徒孫眾多。他就是小麻墩人。
小麻墩村不大,但新起的樓房一棟棟都是高大壯觀,很是吸睛。這與小麻墩人外出經商的多有很大關係。
小麻墩村老房子也相對較多,多在村西北一帶,土牆的房子斑斑駁駁,很能勾起人們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回憶。這些老房子的主人多是在城裡工作或經商,早已成為了城市人。
這座老房子看起來太懷舊了,但其實已是危房,房子里還住著人。主人劉化密,種地之外兼走村轉戶收破爛,帶著三個孫子,生活的很不容易。聽村民講,他大孫子成績很好,在運河中學讀高一。真希望老人早日攢夠錢,把危房改造了。
小麻墩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村,村裡路道也窄,房屋建設顯得自由,缺少規劃布局。不像其他自然村,村村連接在一起,難分彼此。最近的姚庄村,隔著一條310國道。
現在的小麻墩民居已經跨過國道,雖然戶數不多,但已經呈現出南移之勢,不知以後會不會與姚庄連接在一起。
竹林、水杉、大片的銀杏,時常斷流的武河,可還存留著你對老家的深深記憶?
廣而告之
關於我們
邳州圖話
?邳州圖話 圖話生活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鄉村/文化/文學/情感
TAG:邳州圖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