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心平和,方能寧靜致遠

內心平和,方能寧靜致遠

《核舟記》中有有一句「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翻譯過來就是「都是按照桃核的形狀順勢雕刻出造型,各有不同的情態」。

人生好比一個雕刻核桃的過程,每個人生來都是不同的,就像是拿到的核桃都不一樣,但上面的溝壑卻彷彿是註定一般,有的深一些有的淺一些,把這個核桃雕刻成什麼樣子,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雕刻它。所謂「因勢像形」,我們要順著核桃的形狀去塑造出我們想要的樣子。

我們都讀過張岱寫的《湖心亭看雪》,卻不了解這位「痴相公」背後的故事。他出生官宦家庭,少時生活優裕,明亡之後避居山中,窮困潦倒。其中滋味在他的《自為墓志銘》中可窺其一二,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國破山河碎,張岱也從富家子弟淪落為舊國遺民,其中感慨滋味,我們沒有經歷過,但一句「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令人心酸,更令人無奈。張岱見證了無限的美、無限的繁華、無限的精緻複雜,也見證了「末世」,見證了緩緩降臨的浩大的宿命,於是才有「凄涼誰似張宗子,夜航船里話平生」。

沒有人會是一帆風順的,縱是官宦世家,首輔之子,學富五車,狀元之才,楊慎依然要面對人生的波瀾起伏。在他政治前途一片大好之際,卻偏偏捲入了「大禮議」,但他仍要仗義死節,被貶去雲南戍邊,他沒有龍場悟道的頓悟,也沒能如王陽明一般重返政治舞台,卻留下一首《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擁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慣看秋月春風之後,楊慎獲得了讓內心平和的能力,讓他能淡然地說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元豐五年的三月七日,這是蘇軾貶謫黃州的第三個年頭,生活的負擔越來越沉重地壓在他的身上。為了生活下去,他先是托老友馬正卿在郡中請得城東的營防廢地數十畝,墾闢躬耕,是為「東坡」。

後來他又在黃州東南三十里的沙湖買了一些土地,並親往相看,在去沙湖相田的途中,忽然下起了雨。

攜帶雨具的僕人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被淋得狼狽不堪,可是唯獨蘇軾從容不迫,毫不介意,似乎身邊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堅定地向前走去。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歸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突然而至的雨,像極了蘇軾所經受的那些打擊和苦難,但在他的心中,「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種超然曠達的樂觀。

張岱經歷了朝代的更迭,楊慎和蘇軾則遭受了貶謫,誠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遭遇這樣的人生變故,但人的一生何其漫長,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會有怎樣的境遇,就像核桃那不平整的表面。

勢,可謂之命,也可謂之運,而因勢像形,便是學會去化解眼前的困境,學會去接受自己處境,順勢而為,不怨天尤人,以平和的態度到達自己的彼岸。

內心平和,方能寧靜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得當年草上飛i 的精彩文章:

TAG:記得當年草上飛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