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娛工業化趨勢下,Splice想改變音樂創作方式

文娛工業化趨勢下,Splice想改變音樂創作方式

目前,美國音樂雲協作平台splice已經獲得了總額4700萬美元的融資,這個成立五年的公司是文娛工業化的代表。早在它內測之時,36氪便對其音樂協作創作模式有過詳細報道,本文專註於Splice現在的發展及盈利模式,也將為國內從業者們提供參考。

優質的內容能否批量生產,這一直困擾著文娛產業;讓Hit-makers在最便捷的環境下工作,為他們提供最好的工具,似乎是一個解決之道,這正是Splice在做的——且做得挺好。創始人Steve Martocci驕傲地提到,排行榜Top 40中,利用Splice製作的歌曲很多,比例高的讓他自己都吃驚;草根音樂人在平台中賺錢,甚至有機會與最頂尖的製作人合作,Billboard中一度名列第12的曲子《Starving》正是在Splice中促成的,合作操刀的是DJ Zedd。

音樂製作行業未必是個多好的投資選擇,Martocci自己這樣解釋道,正版電子樂器和採樣包太貴,而且不付錢不給試,所以它們中有95%都在被盜用。連Kanye West都被逮到過,他在推特上發了張圖,意外泄露了自己正使用海盜灣(一個BT種子共享網站)下載盜版的數字合成器。這也讓Splice獲得的4700萬顯得格外難得。

Splice提供了這樣的方案,他們為使用者提供打包服務,每月交7.99美元,可以在網站中下載100個小樣,全正版,沒有版權糾紛。對於買家,這比在Spotify要划算;而對於製作者,他們的作品被下載的越多就能得到越多補貼,目前網站已經支付了超過700萬美元的補貼。

在Splice之前,Martocci曾經建立過一個通訊app,叫GroupMe,用來約朋友陪你一起去看演唱會,後來被Skype以大約5000到8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音樂一直是他創業的源動力,而利用Splice,他試圖真正的改變音樂創作的過程。

自從去年12月拿到3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後,Splice在進一步專業化它的管理團隊。Facebook產品經理Matt Pakes加入擔任產品副總裁,帶領紐約的核心團隊;Secret聯合創始人Chrys Bader則來到洛杉磯,幫助建立新市場。Splice現在有100多名員工,大部分人本身就是狂熱的音樂愛好者,Martocci自己也將氛圍看得很重要,他想把公司打造成為文藝青年的天堂。

音樂市場現在正火爆,這讓Splice獲得了150萬的用戶,下一步,他們將在自己的軟體上更下功夫。就像碼農們使用工具來編代碼,音樂人們可以使用Splice來編歌曲,它將諸如GarageBand、Logic和Ableton這樣的編曲軟體進行集合,讓用戶可以在雲端同步控制。

而有個非常貼心的功能是,使用Splice編曲,會自動備份,免得你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功虧一簣。Splice的員工自己就挺會編曲,所以他們也很理解使用產品的音樂人到底想要什麼,就像Spotify用簡單的流媒打敗了盜版MP3,Splice也想創造出 「比盜版更便捷」的產品。

Splice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這個:怎樣打破那些創作過程中的障礙。將腦海中的旋律放到作曲軟體中是最簡單的一步,怎麼打磨旋律,怎麼組合它們,才是最難的。Splice的洛杉磯團隊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Creative Companion:創作伴侶。寫歌的時候,這個智能伴侶會根據你已經使用那些旋律,為你智能推薦一些小樣。

然而,有個問題還是很難迴避,到底有多少人願意為Splice付費呢?Bader承認會有個天花板,他們內部研究認為全球有3000萬製作人。但他們中的大部分現在還不知道Splice,而且,Splice低廉的收費也相對其他那些動輒200甚至700美元的音樂插件更有競爭力,畢竟每月只要8美元,破產了咬咬牙也能買。

Splice的融資金額代表了市場的認可,這也給它招來了一些對手,音樂軟硬體製造公司Native Instruments剛推出了一個名為Sounds.com的競爭產品。而Splice著眼於長期發展,放棄了從頂尖製作人那裡直接購買獨家素材包,而是自己吸引創作人為平台提供內容;這樣看,Splice自己甚至都很像一個唱片公司了。

計算機讓音樂變得大眾化,大量的業餘愛好者們得以與世界分享他們的創作,而現在,大量的信息轟炸下,輸出質量的高低才是核心要點;Splice這樣的工具正是想幫助有才華的藝術家創作出真正值得關注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錢包Cobo完成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線性資本、峰瑞資本領投
探索「0.5社交」,「唔哩星球」建造新一代年輕人的娛樂場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