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了看細節,才知道宋徽宗真的是藝術巔峰
宋畫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巔峰,而宋徽宗則是這座巔峰的巔峰。那麼,宋徽宗在藝術領域享有這種巔峰plus地位,到底是因為皇帝身份還是真的貨真價實?子曾經曰過,看畫要用放大鏡。於是今天我們選了宋徽宗的4幅代表作,把細節放大,來看看他的真實水平。
《瑞鶴圖》,你瞅啥,瞅你咋地
相傳宋徽宗畫鳥時,全幅畫完只留眼睛不畫,而是用漆點在眼睛上,因此畫作會有一點凸起,遠遠望去,鳥的眼睛也更加生動傳神。——此畫法也被稱為「生漆點睛」。
△ 北宋 趙佶 瑞鶴圖(全卷) 絹本 51X138cm 遼寧省博物館
為了圖個吉利,宋徽宗在宮苑中養了不少奇珍異獸,白鶴鸚鵡什麼的,一應俱全。《瑞鶴圖》這幅畫上,有18隻白鶴以各種姿態在天空盤旋,另有兩隻立在宮殿鴟吻上。畫風清新淡雅,淡石青色天空背景和白鶴相映襯之下,白鶴的靈性呼之欲出,彷彿馬上就能飛出去一樣。
那麼放大看看呢?
△ 畫中鶴與真鶴對比圖,相似性高達99%
畫中鶴的羽毛也是根根可見,一點也不敷衍。
宋徽宗畫獸眼真的是一絕,炯炯有神,彷彿在說「你瞅啥?信不信我啄你?」
《五色鸚鵡圖》,花鳥畫能有多生動?
△ 宋 趙佶 五色鸚鵡圖(畫心) 絹本 53.3x125.1cm
宋徽宗的花鳥畫放在中國花鳥畫史上,絕對是「我們不一樣」的那款。《五色鸚鵡圖》與普通花鳥畫不同之處在於,作者並沒有採用誇張構圖,也沒有刻意營造畫面的裝飾性與動態,只是如實畫出杏花和鸚鵡,就已經在生動的層面上贏了!
我們來仔細瞧瞧這隻五色鸚鵡。
它身上的顏色分別是青黃赤白黑,嘴厚眼圓脖子粗,羽毛柔順齊整,前後各兩隻爪趾抓住樹枝,這正是鸚鵡獨特的登枝方式,可見平時宋徽宗觀賞鸚鵡時有多仔細了……
再來看畫中的杏花。樹枝尚處於春天未發葉芽,花瓣白里透著粉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開未開,讓人對它盛放的樣子充滿期待。
此幅畫宋徽宗並沒有採用「生漆點睛」的畫法,但是鸚鵡的眼睛仍然被表達的生動逼真,可能這就是大佬吧。
《文會圖》,文人們的茶話會
要說古代的文人雅士最熱衷的活動之一,就是聚在一起喝茶,說文雅一點,叫品茗。《文會圖》描繪的就是北宋時期文人雅士聚眾品茗雅集的場景。
△ 北宋 趙佶 文會圖 絹本184.4X123.9 台北
《文會圖》上除茶童小廝外,一共畫了13位文人雅士,大部分都圍坐在方桌前,或端坐或品茶或交談,只有站在畫面最左側的兩個人似乎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在方桌上看不到他們的座位也看不到他們的餐具…… 他們不會是路過打醬油的吧……
在畫面下方最顯眼的茶床旁,藏了一隻很不顯眼的酒瓶。這不是文人雅士喝茶趴嗎,怎麼會出現一個酒瓶???
原來趙佶在題詩中給出了答案:吟詠揮毫醉醒中。
好一個醉醒中!也許趙佶並非不知蔡京的奸臣身份,但是他醉心書畫,實在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管理統治一個國家,他是在借這樣的小細節來表達自己的清醒——朕知道蔡京你不是什麼好人,但是看在你還是挺懂朕的份上,朕就裝不知道你乾的那些「好事」吧……
帶著這樣的心理我們再來看畫上人群聚集的大方桌有什麼戲。
方桌旁一共十一個席位,畫面左側一邊卻只有一個席位,可以猜想他是本次聚會的主辦方趙佶,他喝著茶,靜靜的看著席間百態,並不與誰搭話,似乎在表達趙佶的內心寂寥。
方桌上擺滿了果盤、杯盞、茶碗,還有筷子和勺子。
△ 紅酥:當時時興的一種甜點
據說此畫餐具中還有建盞,但是由於色澤和破損已經難以判斷,感興趣的花粉可以獲取高清大圖仔細查看~
說回這些品茶的文人們。主辦人左手邊的賓客似乎有些疲憊,也許剛剛和某位賓客相談不歡,現在進入了放空狀態。
方桌的右上角有三個戲精。右邊的黑衣人離席與中間的男子似乎在竊竊私語什麼,但是中間男子一幅大佬姿態,看起來並不怎麼想理會黑衣男子,左邊男子內心:我就靜靜看著不說話。
大家也許注意到了,桌旁離席的並不止上面的黑衣人一位,還有一個去哪了呢?原來他溜過來看煎茶了↓
他只是想來看看煎茶過程的,但是視線卻被畫面左下角的茶童吸引了去↓ 這是誰家的茶童,不給大佬上茶,怎麼自己還坐那喝上了?
《寫生珍禽圖》,竹子才是亮點
△ 趙佶 《寫生珍禽圖》
宋徽宗在《寫生珍禽圖》里發揮了自己認真嚴謹的特長,畫竹子別出心裁,在與其他葉子交錯的時候,會刻意留出一條極細的空白,來顯示葉子之間的空隙和空間感。要知道別人畫的竹子,竹葉都是直接覆蓋過去的……
△ 《寫生珍禽圖》(局部)
△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圖(局部)
在他其他繪畫竹子的畫作里也有這樣的體現↓
△ 趙佶 《竹禽圖》(局部)
宋徽宗筆下眼睛炯炯有神的鳥、輕柔纖細的羽翼、春意盎然的花、茶話會中藏酒瓶的小心思,畫竹葉的細膩……讓我們逐步脫離畫技,深入了這位象徵著宋代藝術巔峰的藝術家的內心,發現了他極簡風格的審美,還有對政治有心無力的無奈……
評論區留言,有機會獲取以上四幅圖的超高像素4G大圖,說不定你還能發現更多有趣的細節呢!
※請立即刪除!記宋徽宗對蘇軾書法的一次毀滅性破壞
※古代膽子最大大臣,皇帝問:要何賞賜?大臣竟說:喜歡你倆妃子!
TAG:宋徽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