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科幻戰艦:先進技術堆出個「夯貨」?

美軍科幻戰艦:先進技術堆出個「夯貨」?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日前報道,美國海軍正式要求國會撥款8970萬美元,用於將新銳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由對陸打擊平台改造成對海打擊平台。

「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

美海軍此舉並不令人意外,其實,早在幾個月前,海軍評估委員會就建議,取消為「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配套的遠程對陸攻擊制導炮彈項目,並將該級艦作戰使命由對陸打擊改為對海打擊。


定位偏差

縱觀2016年入役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不僅外形科幻前衛,技術上全方位領先,還做到了防空、反艦、對陸攻擊、反潛、反水雷、特種作戰樣樣皆能,堪稱「全能」戰艦。可如此高性能戰艦,為啥建造數量一砍再砍,且首艦入役不久,美海軍就急於改造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該艦的定位出了大問題。

縱觀美國智庫的報告及軍界精英當年的言論,不難看出,「朱姆沃爾特」級的真正目標,是美國臆想中的2000年以後的中俄兩國。上世紀90年代,繼承了蘇聯海軍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海軍,已變成一支近岸力量,而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還是只有上世紀60年代初技術水平的051型驅逐艦。在當時的美國看來,這兩家的海上力量,完全看不到趕超自己的半點可能。一旦開戰,短時間內蕩平中俄兩國近海防禦體系並非難事,在接下來的對陸縱深打擊環節,考慮到中俄皆幅員遼闊,縱深內高價值目標頗多,若全靠艦載機或「戰斧」巡航導彈「包場」,怕也不敷使用,因此,才需要一款能填補127毫米艦炮及「戰斧」巡航導彈間火力空白的先進艦炮,用於發射精確制導彈藥,攻擊對方瀕海淺近縱深內的高價值目標。不過,中俄皆是大國,即便是近海防禦體系被美軍摧毀,殘存的一些作戰節點和火力單元,仍會對實施抵近海岸攻擊內陸縱深的「朱姆沃爾特」級造成威脅,因此,美軍要求該艦擁有極佳的雷達、紅外隱身性能,以及極低的雜訊,讓中俄殘存的火力單元難以對其發現、識別和鎖定。此外,因為是瀕海作戰,該艦還被要求儘可能減少對其他艦艇支援的依賴。為滿足這些要求,「朱姆沃爾特」級就成為大家今天看到的模樣。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不過,由於「朱姆沃爾特」級集成的高、精、尖技術太多,因此,不僅造價一路飆升到44億美元,不僅三倍於伯克級驅逐艦,已幾近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一半,而且研發、製造進度也一再跳票。好不容易首艦服役了,美軍卻尷尬地發現,當初對對手的估計完全是一廂情願。如此一來,「朱姆沃爾特」便難有用武之地了。

怎麼辦?畢竟是44億美元一艘的天價裝備,總不能剛服役就封存或退役。於是,和平時期把外形如此拉風的新銳軍艦派到一些敏感海區「自由航行」,頗能顯示美國的「決心」,更能為一眾「盟國」撐腰打氣。可若僅限於此,效費比又著實太低,而且一旦與潛在的強大對手爆發衝突,以「朱姆沃爾特」級現在的狀態,非但難以發揮作用,其自身極可能成為重點保護對象。此艦一旦有閃失,將沉重打擊軍心士氣。因此,為了讓「朱姆沃爾特」級不成為戰略負資產,改裝勢在必行。只是,一艘如此先進前衛的軍艦,是想改就能改的嗎?


改無可改

不妨先看看美軍的改裝思路。據公開報道,美軍打算將遠程「標準」-6導彈及一種新型號「對海戰斧」巡航導彈,整合到「朱姆沃爾特」級上。

美軍「標準」-6導彈發射瞬間

暫且不論這兩款導彈整合到艦上效能如何,「朱姆沃爾特」級的船型既然要對海作戰,要遠洋決勝,那麼適航性及耐波性是對遠洋軍艦的基本要求。而「朱姆沃爾特」級的大角度內傾的「穿浪體」船型,適航性和耐波性極差,只適合在近海轉悠,經不起遠洋的驚濤駭浪。這個與生俱來的缺陷是無法改變的。

再看AGS隱身艦炮,全重達250噸之巨,其甲板下的部分體積極為龐大。當初,美軍一口氣在「朱姆沃爾特」級前甲板裝了兩座AGS,使得艦艏根本塞不下其他武器了。若是已經接近作戰地區瀕海海域,用此炮進行縱深火力支援,這代價的付出倒也值得。但現在要退回深海進行「遠洋決戰」,這兩座先進艦炮就成了雞肋。如果狠心將這兩座先進艦炮全拆了,騰出空間改成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如何?這也不太好辦。因為「朱姆沃爾特」級為了追求雷達隱身性能,舷側內傾得太厲害,造成其可用甲板面積很小,實在是塞不下多少垂髮系統。更何況如此改裝,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全艦重心,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後果,任何一個設計師都會慎之又慎,否則得不償失。

不僅如此,由於過度追求雷達隱身性能,「朱姆沃爾特」級既有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只能沿著兩側艦舷邊緣各擺一排。這種設計使其生存能力很差,一旦艦舷被敵方擊中,這排導彈「牆」想不殉爆都難。更何況,這個科幻巨艦隻有80個垂直發射單元,甚至少於排水量不足萬噸的伯克級驅逐艦上的96個垂直發射單元。MK-57垂直發射單元口徑雖較伯克級裝備的MK-41大,但算算效費比,改裝「朱姆沃爾特」級無論如何都算不上經濟實惠的選擇。

此外,既然要給「朱姆沃爾特」級配備「標準」-6,那總得有大於導彈最大射程的探測能力吧?可惜,當初預想的雙波段主動相控陣雷達,如今只剩下X波段的了。這個波段雖說探測精度高,但缺點是探測距離近。儘管有資料稱,AN/SPY-3有源相控陣雷達每個T/R組件的功率較大,因此其最大探測距離達300公里左右,但想讓「標準」-6充分發揮性能,這個探測距離肯定不夠。再說了,美軍庫存的「標準」-2ER block3,以及ESSM防空導彈,採用的是S波段數據鏈。「朱姆沃爾特」級想用,還得改裝數據鏈,不僅費錢耗時,也為戰時後勤增加了麻煩。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綜上所述,即便美軍硬著頭皮給「朱姆沃爾特」級動「大手術」,終歸是「豆腐盤了肉價——不合算」。所以,前期論證一定要料敵從寬,慎之又慎。先進技術絕非堆砌得越多越好,合理、均衡、適用才是王道。(世界軍事)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三位一體」核力量更難被摧毀
美「魚鷹」首次部署日本首都圈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