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後七零後看過來:還記得你家縫紉機和媽媽燈下做衣服身影嗎?
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你還記得你家的縫紉機是什麼牌子的嗎?你還記得媽媽一天工作後在燈下給你縫補衣服身影與腳踏縫紉機的嘩嘩聲音嗎?她這麼辛苦,就為了你第二天一早上學穿走......
或許你已經忘了自家縫紉機是什麼品牌?也忘了父母用多少錢買的,但它一定是國產的,而這縫紉機也是擺在你家顯眼的地方,那是家庭財富的象徵「四大件」之一,它也是父母辛苦攢來的、省來的、甚至借錢買來的。
陳曉林是重慶的企業家,也是國內相機收藏家,更是著名的縫紉機收藏家。陳先生收藏縫紉機有三、四十年歷史了,他說過去母親最愛惜的就是縫紉機,他們那一代人都是穿著母親親手縫製衣服長大的,所以他對縫紉機有一種親情,有像面對母親的感覺,當他有了一點積蓄,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藏縫紉機。
在陳曉林的「渝都古典相機縫紉機博物館」里,展示著他自1982年開始在國內外收集的一千多台各個時期、各種形式的縫紉機,這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縫紉機博物館。
在他的博物館裡收藏最多的是國產品牌縫紉機,陳先生說在解放前上海就有200多家製造縫紉機的作坊和零件配套商,其中生產縫紉機的品牌有180多個,他已經收集到了120多種,而「飛人」牌縫紉機是中國的第一台縫紉機。
建國後隨著民族工業的興起,國產縫紉機在各地都有生產,品牌達幾百個。那時缺衣少食,一台縫紉機,加上巧手的母親,給多少家庭帶來驚喜和生活的趣味。讓六零後、七零後永遠記得早上起來穿媽媽給縫好的衣服去上學的溫情與快樂。
當年一台縫紉機雖然只有一百多元錢,但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買得起的,很多人靠平時的積攢,靠向親朋好友借錢,然後舉家歡歡樂樂去百貨商場購買,那時還是憑票供應的,而一張縫紉機票往往要排一年甚至兩年。
陳先生的這些縫紉機來自全國各地古玩和舊貨市場,有的甚至要花幾千元的高價購得,為此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他樂此不疲。聽說哪裡有縫紉機總要第一時間趕過去,只要是沒有的,寧可花大錢也不想錯過。
陳先生把自己收藏的相機和縫紉機帶到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在這裡開辦了「渝都古典相機縫紉機博物館」,已經有五年時間了。而他開辦相機與縫紉機博物館完全是免費開放給遊人,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業曾經有過的奮鬥與輝煌,那是一代人的記憶。
陳先生不是收藏界最有名的收藏家,但他卻是最用心的愛心人士,也是用收藏文化回饋社會做的最好的人士之一。博物館不僅不收門票,還要負擔四個管理人員的工資和日常支出,每年要支付20萬元。他說先期目標是做好十年,加上裝修費用預計總支出要300萬元,現在已經運行五年,他的行為迎來社會一片讚譽之聲,為很多企業家的收藏文化帶了好頭,如果有機會到重慶,想不想去看看?
※景德鎮古窯:那些安靜的老藝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只想做最好的
TAG:書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