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圖書出版有著怎樣的過程,為何真正意義上的出版業起自西方?

清代圖書出版有著怎樣的過程,為何真正意義上的出版業起自西方?

作者:胡一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要談清代的出版業,必須分為兩個時期來談。其先是傳統的出版業,即自殘唐五代逐漸發展而來的刻書業;其二則是近代以來,受西方影響逐漸發展的出版業。

監本

傳統的刻書業,簡單可分為官刻、家刻和坊刻。官刻是由政府組織的,如北京國子監即組織刻印「十三經」及其註疏作為監生的教材,稱「監本」,地方官府組織刻書也屬於官刻本。家刻則是出自於藏書家或大學者(往往這兩重身份屬於同一個人)的手筆,清代大藏書家往往家中藏書以數十萬卷計,他們通常會編訂藏書目錄,並進行刻印,如典型的杭州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等。同時,因為這些藏書家所藏多有珍本、善本,他們往往手自校讎,整理出版一些珍貴古籍,比如我們常說的「阮刻《十三經註疏》」,就是大學者阮元組織校讎刊刻的。同時,也有一些大藏書家出於保存善本的想法,組織刻印罕見的珍惜古籍,如傅增湘曾影印宋十四卷本《周易正義》。坊刻則是只出於商業目的的坊間私人刻書,這主要由書商主持,明清時期重要的出版地有四川(所謂蜀本)、福建(閩本),值得一提的是,自五代發展而來的建陽刻書業到明清時期特別發達。

建陽庵山

以上三種刻書出版比較起來,官刻本、家刻本因為財力雄厚(藏書家多富有),且有能力組織起一批學者參與刻書,一般質量較高,其中家刻本學術價值尤高(一則官刻本有諸多制約,二則清代江浙文教確實發達,學者水平很高,此可由乾隆修《四庫全書》時江浙兩省貢獻最多得見)。

阮元

近代意義上的出版業起自學習西方,早在西人來華即有,如洪秀全早年讀到的基督教小冊子之類,即是西方傳教士及其中國助手印行的宣傳品。但是大規模的刻印西書還當提到洋務運動,之後戊戌變法等等,凡政治運動或改革均要依賴於出版業,西學東漸的逐步加深也是伴隨著出版業逐漸發達而來,這一點不待詳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出版業不僅僅關注泰西學問及習俗。一些受眾更廣的閑書因為市場需求也被廣泛刻印,而進入民國之後大量古籍也紛紛被整理成合集出版,如《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等等。

參考文獻:

1.林拓:《福建刻書業與區域文化格局關係的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2.蕭一山:《清代通史》

3.傅增湘:《藏園圖書經眼錄》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公車上書是如何發生的,具體情況如何?
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外國友人——C.S.特里默大夫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