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力,一個簡單粗暴卻可能直抵宇宙終點的參數
話說當年,
我擁有的第一台電腦是166的,166這個數字代表主頻是166MHz,
其中,Hz是頻率的單位,代表「每秒的次數」,M代表10的6次方。
這是1997年個人電腦的運算能力。
如今多數人似乎已經不怎麼關注「主頻」這個數字了,只有少數神經病才會津津樂道,電腦是多少GHz的,手機是多少GHz的。
彷彿,計算力,已經不是一個問題。
其實,計算力從一開始,直到人類的未來,都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事情從頭說起,
第一個發明計算機的人被認為是馮諾依曼,匈牙利數學家。
而英國數學家圖靈,基本也是在同一時期設計出了最早的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專門用來破譯德軍的Enigma密碼系統。
當時處於二戰期間,英國軍方情報機構從大學裡搞了幾個數學家出來,組成秘密小組,圖靈是成員之一。
這幫數學家每天的工作就是計算,監聽人員一截獲德軍電報,就立刻給他們送來,然後他們就開始爭分奪秒地開始瘋狂計算,希望趕在密碼變化之前將其破解。
但是每次,都趕不贏。
雖然這個小組裡的幾顆大腦,都算是人類中最出類拔萃的,但是,計算力還是不夠用。
每一次失敗,都像智商被嘲弄了一樣。
然後圖靈說,應該有個計算機。
於是就有了計算機。
圖靈造的這個計算機,體型龐大,外觀愚蠢,其計算力可能還不如你的手機。
但是就靠著這台笨拙的龐然大物,數學家們翻盤了!
他們發現,機器轟隆隆地啟動,雖然看起來很蠢,運算速度居然比他們這幾個數學家快多了!德軍密碼切換的時間間隔,足夠他們破譯,幫助軍方獲取一份又一份有效情報。
圖片來自電影《模仿遊戲》
如今的人工智慧,雖然還處在萌芽期,其實也已經很厲害了,在下棋這件事上,人類已經贏不了AI。
圖靈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因為他最早開啟了對AI的研究。當年他也設計了一個國際象棋程序。
下棋的程序,其實很簡單。
無論圍棋還是象棋,在確定的規則之下,每一步的走法,都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而對手可能採取的應手,也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所有可能的排列組合,雖然數量極其龐大,但終究是有限的。
因此,計算機程序可以窮舉這些所有的可能性,最後對當前這一步如何走,做出勝算最大的決策。
人類高手,能看到3步以上,就算不錯了,計算機可以看到後面N步,所以人類贏不了。
可是,圖靈做的那個程序輸了。
為什麼計算機會輸?根本原因,就是計算力不夠,在合理時間內,無法找到最優策略。
下棋,每一步的走法,雖然有限,但也是很多很多了。
例如,當前這一步,有100種可能的走法,然後對手有100種可能的應對,這一個回合,組合下來就是1萬種可能。再來一個回合,就變成了1萬乘1萬,1億種。再來一個回合,就變成了1萬億種。而要得到這1萬億種結果,實際需要的運算次數更多。
經過數萬億次的運算,這才剛達到人類的「看3步」。可見這思維等效的背後代價也是蠻沉重的。
想實現人工智慧,對計算力的需求是,海量,像大海里包含的水分子個數那麼大的量。
人工智慧有多高深?
高深之處,需要發揮人類智慧之處,在於,原始演算法的建立,實際中的應用方式,以及未來有關智能人的哲學、立法。
而人工智慧的建立,其背後最基礎的決定因素,就是「計算力」。
人工智慧的計算本質,並沒有多麼神奇,最內核所做的事就是傻傻的算,只有當它擁有足夠足夠強大的計算力,在人類所認為的瞬息之間完成超級巨量的計算,才會表現出那麼一點點外在的聰慧。
以後人類還想讓人工智慧干許許多多比下棋更複雜更重要的事,
那樣的計算力需求,即便對於今天這麼牛X的計算機來說,也是一個不可想像的重擔。
所以,一切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計算機,看起來好像已經很強大,其實都還是小baby,
單純、弱小、萌萌噠。
未來強大的計算機是什麼樣的?
反正,不是今天這個模式的計算機,因為現有模式已經快發展不動了。
當年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其簡要含義就是計算機性能每18個月提高一倍。
如果這個美好的定律一直有效,那麼人類的未來也是美好的,不用發愁計算力成為科技發展的瓶頸。
但是,摩爾定律已經失效了。
1997年,主流個人電腦的主頻是166MHz,而現在京東上最貴的CPU主頻也才3.5GHz,也就是3500MHz,僅僅是1997年的21倍。
1997到2018,正好也是21年,21年包含14個18個月,如果摩爾定律有效,那麼CPU主頻應該乘以14個2,也就是2的14次方,16384倍。
預期的16384倍,與現實的21倍,差距如此之大,我也是不敢相信了,開始懷疑自己誤解了摩爾定律,或者記錯了1997年的主流頻率?或者犯了什麼低級的數學錯誤?
但不可否認,這幾年單就「主頻」這一(雖然並不能完全代表計算機性能的)參數來說,確實發展的非常非常緩慢了。
未來計算機有兩大方向: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
《三體》里人類面對外星威脅時,也曾苦於計算力不足,好像就有不同的計算機科學家沿著這兩個方向進行研發尋求突破。現實中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計算力決定著很多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能力。
畢竟,我們需要用未來新一代計算機的超大計算能力,
指揮繁忙公路上的自動駕駛車輛,
預警地質和氣象災害,
計算銀河系每一顆恆星與行星的運轉,
幫人工智慧算明白到底應不應該幹掉人類,
以及替我們決定明天晚飯是吃火鍋還是魚香肉絲蓋飯。
TAG:藝術家林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