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白塞綜合征,了解一下?
編者按:在昨日的微信中我們重點介紹了中醫對口瘡的認識及治療方法,詳情點擊?從中醫角度,如何看待和治療口腔黏膜病?有讀者表示沒有很好地理解。今日我們繼續介紹白塞綜合征合併口腔黏膜損害的中醫治療,並附兩個真實案例以幫助讀者理解。
作者:楊衛彬
中國中醫科學院
白塞綜合征合併口腔黏膜損害的中醫治療
白塞綜合征於1937年由土耳其醫生Behcet首先報道,又稱貝赫切特綜合征(Behcet"s disease)、口眼生殖器綜合征等,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變為血管炎,主要表現為複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睾等器官。
口腔潰瘍通常是白塞綜合征的首發癥狀,97%~99%的白塞綜合征患者具有複發性、疼痛性口腔潰瘍;潰瘍可以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常累及軟齶和口咽。可為單發,但多發較多,一般為3~5個;潰瘍特點為:①自限性,多於2周左右癒合;②反覆發作,每年至少發作3次以上;③疼痛性。
75%的患者會出現生殖器潰瘍,病變與口腔潰瘍基本相似,但出現次數少;潰瘍深大,數目少,疼痛劇,癒合慢。受累部位為外陰、陰道、宮頸、肛周、陰囊和陰莖等處;可因潰瘍深而致大出血。
約50%的白塞綜合征患者出現眼炎,雙眼各組織均可累及。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淚、異物感、頭痛等,致盲率可達25%,是本病致殘的主要原因。
多數患者(80%~98%)會出現皮膚損害,如結節性紅斑、膿皰疹、丘疹、痤瘡樣皮疹等。
部分患者出現關節損害、神經系統損害、消化道損害、血管損害等;如胃腸道有可能出現潰瘍,引起腹痛、腹脹、腹瀉等癥狀。
白塞綜合征表現為口腔潰瘍和生殖器潰瘍,繼而伴見眼部組織損害及皮膚、關節等系統損害,並反覆發作。醫聖張仲景兩千年前在《金匱要略》中記載的「狐惑病」與本病頗為相似,「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卧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甘草瀉心湯主之」「目赤如鳩眼」等,對「狐惑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等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主要表現為咽喉及前後二陰潰爛,伴見默默欲眠,目不得閉,卧起不安等情志改變;其病機為濕熱蘊毒,治以甘草瀉心湯清熱燥濕、和中解毒。
本方由甘草、黃芩、人蔘、乾薑、黃連、大棗、半夏組成,方中重用甘草,配伍人蔘、大棗益氣補虛,健脾生津,黃芩、黃連苦降除熱;乾薑、半夏辛溫開結散寒,益氣補虛。諸葯合用,辛開苦降,寒熱並用,對口腔潰瘍能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甘草瀉心湯能夠促進口腔黏膜的癒合,具有抗炎、免疫調節和鎮痛作用。方中甘草具有類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機能,減少瘡面滲出,抗過敏抗炎,緩解疼痛;黃芩、黃連具有抗氧化、抗炎、抗過敏、抗病毒、緩解疼痛等作用,促進潰瘍癒合;乾薑具有鎮靜、抗凝、抗炎和影響腎上腺皮質的功能,起到保護瘡面的作用。
《靈樞·經脈篇》曰:「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過陰器……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 其支者, 從目系下頰里, 環唇內。根據白塞氏綜合徵發病的特點,不難發現其發病部位與肝經的循行相合, 所以在中醫治療上可從肝經論治,採用清肝瀉火, 利濕解毒,和中健脾的治法常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常用的方劑如龍膽瀉肝湯、丹梔逍遙散等。
病案舉隅
病案一
劉某,女,55歲。主因反覆發作口腔潰瘍5年余,於2017年4月就診。詳詢患者5年來因口腔潰瘍,同時伴有外陰潰瘍反覆發作,查ANA、ENA均為陰性;下肢可見結節性紅斑,針刺實驗陽性;診斷為貝赫切特綜合征。
症見口腔潰瘍,舌邊潰瘍,無皮疹、光過敏、關節疼痛,納差,大便黏膩不爽,小便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中醫辨證為狐惑病,證屬濕熱蘊毒;治以清熱解毒、化濕和中;方以甘草瀉心湯加減,生甘草,黃芩,黃連,党參,乾薑,清半夏,大棗,肉桂, 生薏仁, 金銀花;14劑,水煎服,1劑/天,早晚分服。二診時,口腔及外陰潰瘍基本癒合,無其他明顯不適,按原方服14劑,隨訪3月,未見複發。
病案二
張某,女,34歲。
一診主因反覆口腔潰瘍3年,於2016年9月就診。患者口腔潰瘍反覆發作3年,外院診斷白塞綜合征,曾服用沙利度胺等,口腔潰瘍緩解不明顯。現見口腔多發潰瘍,疼痛明顯,雙下肢散在結節性紅斑,伴雙膝關節疼痛,腰部酸困,乏力,口乾欲飲,納可,入睡困難,大便干,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滑。中醫辨證:肺胃熱壅,蘊毒阻絡。治以清熱解毒,養陰通絡。處方:金銀花,當歸,玄參,生甘草,百合,生地,黃連,炒僵蠶,炒谷芽,炒麥芽,升麻,丹皮。14劑,水煎服,1劑/日,早晚分服。
二診 患者口腔潰瘍、結節性紅斑、膝關節疼痛較前緩解,腰部酸困、失眠亦有改善,加知母,14劑。
三診 患者結節性紅斑、關節疼痛消失,口腔潰瘍基本痊癒,入睡困難好轉,仍覺腰部酸困。調整處方如下:黃連,肉桂,生地,炒山藥,茯神,澤瀉,丹皮,酸棗仁,知母,炒麥芽 懷牛膝,桑寄生。14劑,水煎服,1劑/日,早晚分服。
四診 患者無其他明顯不適。續用上方5劑做成丸藥以鞏固療效,隨訪一年無複發。
結語
中醫藥治療口腔黏膜病變,從整體入手,注重臟腑辨證,運用得當,往往效如桴鼓。
作者簡介
楊衛彬,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就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兼任中國老年醫學研究會中醫保健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學會中醫適宜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國家發改委藥品價格審評專家等。
臨床方面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免疫系統疾病、腎炎血尿、更年期綜合征等。
※為什麼吃了所有葯,卻治不好一個咳嗽?
※暖心的雞湯——金錢菇母雞湯
TAG:固生堂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