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給孩子這句話,讓他們躲過綁架。但還有兩點父母必須知道!
01
美國南猶他州的一位媽媽Jodie Norton最近在她自己博客分享了一件讓她想想都後怕的事情——她的兩個孩子差點被綁架。
事情是這樣的。
一天早上,她感到自己腹部刺痛,不得不去醫院。
因為沒人照看孩子,所以她將孩子也一起帶去了醫院。
然後給一個鄰居打電話,希望能夠在她急診的時候幫忙照看孩子。
鄰居從家裡到醫院大概有5分鐘路程,所以她讓兩個孩子坐在急診室外長凳上等鄰居來,她就進急診室就診。
但是鄰居並不在家,而是從更遠的地方過來,大概40分鐘後才到醫院。
就在這段時間中,她的兩個兒子,一個8歲,一個10歲,遇到了非常危險的事情。
一個陌生的成年女性和兩個朋克打扮的男子走向兩個孩子,
女人對他們說:
"我的男朋友現在躲在廁所里,他不敢看醫生。
你們能不能幫我叫他出來,告訴他醫生會治好他的病的。"
10歲的大兒子當即就拒絕了,對他們說:不行,謝謝。
但這三個人並不死心,繼續勸說孩子,他們如果幫了忙,就是救了別人一命。
這時Jodie 8歲的小兒也說:不了,謝謝。
但三個成人還沒有死心,他們圍著兩個孩子繼續說。
就在這時,Jodie的鄰居來了。
兩個孩子見到他就跑了過去。
這時三個人立即走掉了,包括他們說的廁所里的那個人。
孩子們見到Jodie以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她,她立即發覺事情不對,然後報了警。
警察到醫院調取了監控錄像,發現那4個成年人就是一起兒童綁架案的嫌疑人。
Jodie想想這件事就後怕,萬一孩子輕信了那個女人,他們的後果不堪設想。
Jodie很開心的是,孩子面對3個成年人的勸說,還能堅定拒絕。
孩子會這麼做,也和Jodie平時教育分不開。
Jodie平時就告訴孩子:
如果一個成年人需要幫助,他會找另一個成年人,而不是向一個孩子求助。
02
如何避免危險的陌生人,是每一個父母必須要教給孩子的功課。
但是僅僅教這句話還不夠。
至少還應該告訴孩子兩點:
1. 不要答應和陌生人一起走的要求。
2. 不要進到陌生人的車裡。
Joey Salads,一位Youtube上的名人,常常會在街頭做一些社會實驗,隨機選擇實驗對象。
他做過兩個關於孩子多麼容易輕信陌生人的實驗,讓很多父母震驚。
第一個實驗:孩子很容易被陌生人帶走。
Joey在一個公園隨便找了一位女士和他講明實驗的規則。
他問這位女士:你每天告訴孩子多少次「別和陌生人」說話?
女士說:每天都說。
Joey又問:如果我走到孩子那裡和她講話,她會跟我走,還是跑回來找你?
這個媽媽自信滿滿地說:我確定她不會和你講話,不信我們試試。
然後告訴Joey那個穿牛仔服的女孩就是自己女兒。
於是Joey牽著狗狗去找小女孩了。
他過去只說了句「Hi,看看這隻小狗。」
女孩就興奮的跑到小狗面前去了。
GIF
然後Joey問小女孩:你喜歡小狗嗎?
女孩說:喜歡。
Joey說:你猜它叫什麼名字?
女孩說:Duncan?
Joey說:你差不多才對了!它叫Doughnuts。我還有很多小狗,想去看看嗎?
女孩說:當然。
就跟著Joey一起走了......
GIF
看到這一幕的媽媽吃驚不已。
之後Joey還測試了兩個孩子,都順利的帶走了他們。
(如果你對這個實驗感興趣,可以看看文末視頻。)
第二個實驗:孩子很容易進到陌生人車裡(尤其當這輛車是輛好車)。
這次,Joey用了一輛漂亮的跑車,要說服孩子進到車裡。
他先和孩子母親說好,讓她在家裡觀察孩子的表現。
這位母親的3個孩子,此時就在自己家院子里玩耍。
GIF
Joey將車開到了這家人院子前,一個女孩注意到了車。
Joey 搖下車窗問女孩:你們喜歡這個車嗎?
女孩們說:喜歡。
Joey說:你們想坐這個車嗎?這車可是變形金剛那款車。
女孩們說:當然。
Joey說:來吧,進來吧。
兩個女孩立即跑出院子,還把弟弟也帶出去了。
GIF
3個孩子就這樣坐進了一個陌生人車裡...
Joey還做了另外兩次測試,有一次孩子跑開了,還有一次是兩個已經十歲左右的男孩被勸說進了車裡。
(如果你對這個實驗感興趣,可以看看文末視頻。)
03
如果父母只是和孩子講「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效果可能比較差。有時需要和孩子練習。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這幾點。
1. 孩子外出裝扮不要太引人注目
孩子外出的時候,如果父母不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不要給他們背那些引人注目的書包,不要穿著太顯眼,小女孩不要給她們佩戴惹人注目的髮飾。
2. 別將孩子的名字寫在孩子書包上或者掛在名牌上,讓人能夠輕易看見。
當一個人能夠叫出孩子名字的時候,孩子就容易信任這個人——哪怕孩子根本沒見過他。
3. 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和父母走失之後找誰求助?
當孩子在公眾場合走失找不到父母,比如在商場,讓他們找這幾種人幫助:
警察。
商場工作人員。
帶著孩子的媽媽。
雖然這三種人未必就是安全的陌生人,但是在危機環境中,他們是最安全的三種人。
如果您還想到別的建議,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出來,讓更多父母受益。
微信公眾號本文文末為實驗視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小樓老師心理課
TAG:小樓老師心理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