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電影五味雜陳

一部電影五味雜陳

今天帶著女兒去看了印度電影《起跑線》這部在貓眼評分達9。分的電影。沒有大製作,沒有特效,沒有巨資打造。但卻在細節處時時扎心。是的,扎心。

這可能是我第一次寫影評,只想借電影說說眼之所見,心中所想。

電影中的男女主人翁可以說是印度版的「虎媽貓爸」,媽媽受過大學良好的教育,爸爸是個服裝工作室的老闆,有一位即將入學的女兒。

電影剛開始不久,可愛的孩子在媽媽的包裝下重裝上陣,可以說是全副武裝:防晒霜,秋羽絨,防護頭盔。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嫌冷」,有一種愛叫「媽媽覺得這是愛」。

女兒說自己完全不能動了,女僕說這樣怎麼運動,但漂亮的媽媽絲毫不以為然。

下一個鏡頭,孩子到了滑滑梯上,蓄勢待發。媽媽用面紙認真地擦著,從上到下,這才放心得讓孩子滑下來。

在媽媽的呵護下,孩子歡快得滑下,一串銀鈴般的笑容回蕩在影院內的若大空間里。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可以說現在的父母已經忘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了,動輒我們能看到十歲的孩子爺爺奶奶還在追著喂飯。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還不會自己用剪刀剪東西,上小學還沒有會自己系鞋帶,過個馬路家長都要在後面伸長了脖子看著,半大的小夥子不會削蘋果。

那些包裹著愛的「不放心」,成為了不放手的理由,成為了幫代的堂皇的借口,於是在過度的保護下,家長們會幫孩子去教室打掃衛生,會去兒子的新房打掃,把飯菜煮好了生怕小兩口沒有飯吃。

為了節約孩子的時間用來做更有意義的「學習」,孩子們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以車接車送,。。。。。。

無形之中,孩子的雙腳穿著高價的運動鞋而不會奔跑,孩子們吃了精細的各種美食而不能區別什麼是蔥什麼是蒜,孩子們上著各種校外的技能課程,拿著十級的鋼琴證書而不能欣賞音樂的美,背著公式轉著魔方而不能體會還原的樂趣,更多的時候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何談創造美好的生活?何談改變人生的命運?何談撐起家庭的天空?。。。。。。

電影中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入一所重點學校,通宵排長隊等在學校門外,只為拿到一張申報表,不惜重金般到富人區,為了融入富人的生活圈學習說英語,在沒有機會以富人的身份讓孩子獲得入學資格後,又開始裝成窮人住進貧民區。

想想,我們的父母們不也是如此嗎?好的學區房價高得離譜,通常又小又舊,而多少父母不惜為了孩子能不輸在起跑線上,能擠進名校,集全家之力傾其所有買房!不惜一切代價報各種輔導班,為了讓孩子有一技之能,假日里都奔波在各種培訓機構中。現在什麼都可以在培訓班中學習,畫畫要培訓,樂器要培訓,主持要培訓,英語要培訓,奧數要培訓,作文要培訓,古文要培訓,跳舞要培訓,朗誦要培訓,毛筆字要培訓,就連玩泥巴,做手工,打球,游泳,做樂高玩具都有培訓。。。。。。

我記得以前,我學習毛筆字,只是爸爸媽媽雙職工沒有時間帶我,於是給我筆墨紙硯,一本字貼,一本大楷本任我寫。年幼的我就在家一筆一筆地寫,第一張寫橫,第二張寫豎,第三張寫十,寫著寫著畫枕頭,畫小貓。。。。。。但我在以後的很多時間裡能慢慢悟到字的風骨氣節,能慢慢體會字的運筆氣息。我沒有老師教過,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是一本本字帖靜靜寫,書寫是自己的世界裡看他人書寫情懷並感受的過程,是平心靜氣修身養性的過程,這怎麼培訓?我這個門外漢至今不得而知。只記得小的時候為了寫出筆鋒每一個筆畫都寫得像個大骨頭,中學時喜歡柳公權,不喜歡顏真卿,之後喜歡歐陽詢到二十幾歲喜歡王鐸的運筆,到三十歲看過了顏真卿從少年至老年的字後才慢慢體會其字體中的大氣。

我想,這樣的記憶現在的孩子不會有,因為他們在老師的輔導下「正規得學習」。他們的書法作品可以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但我不知道在有閑情時他們會不會點一支檀香靜靜讓筆墨流於紙上。

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拿到那些獎狀,但我慶幸我經歷了自我感受的過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至少不曾被催熟,不曾被公利。

影片中一個富人區幼兒園的孩子能說幾國語言。而在公立學校里,一位穿著很普通的窮人的孩子也能說幾國語言,問他是從哪裡學的?孩子說:「我爸爸是導遊,我是他的跟班,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影片中,窮人和富人的差異是明顯的。

當一心想讓孩子接受最好教育的父母,為了孩子盡著一切的努力,為了孩子能有新的朋友,他們舉辦家庭酒會,邀請鄰居朋友。然而自己的孩子因為說了印度本土的語言而被禁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有著遠大的未來,而服裝店老闆的女兒將來註定是要了承父業的,沒有必要一起玩。」當影片中的母親拉著女兒眼眶含淚離開的時候,我看到的不只是這一個母親,而看到了很多這樣的母親,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生活中的你,我,他。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如今我們的很多為人父母者在職場各種打拚為的是什麼?更多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能成為父母眼中期望的樣子。自己吃的所有苦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經受,自己受的所有磨難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受到。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無風雨,無波折中,希望自己孩子的一切都比自己好,能上自己夢想中的大學,能有一份出人投地的工作,能找到一個體貼入微的心上人,能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能一切順風順水。

然而,如今的我們更多地看到了人並不是生而平等的。在明星的親子秀中,我們看到明星的孩子能說一口非常純正的外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中產階級的父母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國外學習;能看到各種名校招生時甚至將孩子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成為孩子是否能入學的依據;能看到私立中學考試時幾個小時家長站在校門口等待著自己的孩子。

在前段時間剛看了一部英國的紀錄片中,同樣是七歲的年華,一些孩子正在嘻笑打鬧時,而另一些孩子在看環球報,在讀時事政治,並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目標。這是人生觀的差異,同時也是教育層次的差異。而在隨後的跟蹤記錄里,這兩種孩子的確有著不同的人生。在我們周圍,有更多的家長將更大的精力用在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上,可以說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每一個家庭中都放在了相當高的位置上,無論出身。但我們也能看到確實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方向、高度。

教育在不斷追求著公平的同時,教育又時時讓人感受到不公平。私立學校越來越高的門檻;高考越來越大的閱讀量,越來越靈活的出題方式;各種比賽越來越水漲船高的價格無不在提高著教育的成本。生一個孩子容易,教育好一個孩子成了一個家庭以至一個家族裡的大事情。然而,更多的時候,因為錢,環境不同,區域氛圍不同,我們不能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教育,農村的孩子能和北京上海的孩子比課外活動嗎?三線城市的學校硬體能和一線城市比嗎?在深圳每一個社區都有圖書館為孩子們免費開放,其他的小城鎮能比嗎?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最讓我動容的,不僅僅是對更好學校的追求,對父母良苦用心的心疼,而是主人翁們在貧民區中感受到的真正的分享就是愛。

當考核的老師問家長:如何跟孩子解釋「貧窮」,被指導過的家長得到的標準答案是「分享就是愛」。並要求要帶著微笑。但這樣蒼白的一句話,卻在影片的後半段,當主人翁們冒充著窮人與一群真正的窮人們共同生活的時候深深感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分享,什麼才是真正的大愛。

令我動容的,當女主人與配給糧的政府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吵而空著手回家時,鄰居將自己的配給糧分了一半給女主人。並告訴她「餓肚子會睡不好」

當男主人毛手毛腳而扣光了當天的工資時,鄰居的男主人將自己當天的工資分給了他一半,並告訴他「男人不能空著手回家」

當女主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倒想去扶起來時,鄰居制止了她,而為她的女兒伸出援手的是鄰居的兒子,從中女兒收穫到的是幫助和友誼。

當鄰居自己沖向汽車碰瓷獲得了私了的賠償時,將自己幾乎用生命換來的錢給了男主人翁讓他去給孩子交學費。

。。。。。。

是的,很多時候,善良是一種選擇,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選擇一種對待他人的方式,選擇一種生活的方式。不僅僅是一句話,一句落在口中的「分享」,而是付之行動的共情,流淌進血液里的真誠。

與此同時,我也在思考,為人父母的我們,所能給孩子的是什麼?是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你給我狠狠打回去!」?是表裡不一,讓孩子不準玩遊戲自己卻時刻捧著手機?一邊說著不能光看外表,一邊給孩子從上到下全身名牌?

我們能給孩子的很多,或許最不能少的就是真正的善良,正直,與人為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玲子聊數學 的精彩文章:

TAG:玲子聊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