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骨也能列印?中國完成世界首例3D列印髕骨假體植入手術
崇尚科學 反對邪教
雖說醫學不能起死回生,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還是能夠盡最大可能的解除患者的病痛。最近,四川一醫院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一塊金屬+塑料髕骨假體,並通過手術替換了患者長有腫瘤的膝蓋,是世界上第一例3D列印的髕骨假體。
3D列印髕骨假體植入
術後仍可自如活動
髕骨就是膝蓋骨,人沒了膝蓋骨還能走路嗎?當然不能。那如果患者膝蓋因病需要切除,該怎麼辦?
最近,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一塊用3D列印技術製作的髕骨假體被植入了五旬患者的右腿膝蓋處,取代了原本長滿了腫瘤的骨頭,而這塊金屬骨頭,是世界上第一例3D列印的髕骨假體。據了解,如果術後癒合情況好的話,這塊髕骨假體還會和肌腱等重新長在一起,患者的膝關節仍然可以自如活動。
反其道行之:
不規則形狀這樣測量
據了解,這位患者的髕骨在兩年前就被查出長有腫瘤,確診為骨巨細胞瘤。經過檢查發現,骨細胞瘤已長滿了患者的髕骨,邊緣破壞,且有軟組織包塊。因此醫院的建議是整塊切除髕骨,用假體代替,否則患者將失去行走能力。
腫大的髕骨長滿了骨巨細胞瘤
要列印髕骨,得先掌握髕骨的尺寸。如果是一般的形狀規則物件還好,但難就難在髕骨是個不規則的三角形,有一定的弧度,且厚薄不一。3D列印髕骨則需要一系列精準無誤的數據,包括最大高、最大寬、最大厚、髕骨關節面高、髕骨內關節面寬、髕骨外關節面寬等數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療團隊反其道而行之,前期通過對健側髕骨解剖數據的測量,反向生成健側髕骨模型,計算機輔助設計不斷優化,並將周圍重要肌肉、肌腱、韌帶等充分考慮進去,形成最終的3D列印模型,整個製作過程,耗時兩周。
作為膝蓋假體,不僅要考慮其外形,還要考慮金屬厚度,能夠承受多大的力量不變形。由於金屬直接和軟骨磨合很容易受損,專家團隊決定使用聚乙烯材質的墊片,「這個墊片的柔軟度和軟骨很接近,即便以後發生磨損,更換墊片就是。」
與軟組織「鉚合」:
大小微孔作用各不同
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群體時,可能會有些認生、不適應,人體器官也一樣。一個新的物體進入人體後也有可能產生排異,更重要的是,得看它能否與人體「友好的」融合到一起。
金屬材質的新「髕骨」不僅僅是植入關節處,更重要的是,會和人體原有的軟組織「鉚合」,「紐扣式」地生長成為一體,「秘密武器」在於假體上無數個只有數百微米的細小的孔洞,「大的孔洞用於縫合,肌腱等軟組織會慢慢地長進小微孔里,骨細胞、軟組織和原本的組織融為一體,就不會影響原來的活動功能了。」3D列印技術的「鉚合」,和骨科常用的「骨水泥」材料相比,除了不易鬆動外,使用壽命也更長,理論上說,用個二三十年沒有問題。
金屬髕骨被植入人體後,經過2至4周的生長、融合,患者就可以下地活動了,未來正常的輕體力活動,也完全沒有問題。
來源:綜合自網路
※當我真的愛上了膝蓋
※膝蓋受傷不可逆,保護膝蓋你必須知道這3件事!
TAG: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