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上)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上)

一、概述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是指糖尿病患者無皮膚原發性損害,而以皮膚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皮膚病,嚴重者可出現抓痕、血痂、皮膚肥厚和苔蘚樣變。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急劇升高引起血漿及組織液滲透壓發生變化,從而刺激神經末梢興奮,產生癢感。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降低導致皮膚乾燥,皮膚表層下的高滲狀態也使表層細胞發生脫水,加劇皮膚乾燥,皮膚生物電活動較弱,易誘發瘙癢。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膚缺血缺氧、細胞代謝功能異常及排汗異常均可作為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的病理因素。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的發病率約為2.7%。本病若不經適當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治療及時,一般預後良好。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屬中醫「風瘙癢」範疇。

釋義

「風瘙癢」這一病名最早出現在《諸病源侯論》中,書中命名為「風瘙隱胗候」,從中醫對本病的命名來看,「風」是重點。中醫學認為糖尿病皮膚瘙癢形成的機制主要與血熱、血瘀、血虛、濕熱、肝腎陰虛有關,濕熱內郁肌膚所致者尤其多見。

二、病因病機

1.發病因素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的病因多由乎風、濕、熱。根據性質的不同,可將風分為外風及內風,外風可伴見濕、熱,即風濕、風熱;內風又有陰虛生風、血虛生風及血瘀生風三種形式。

釋義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的中醫病因為「風、濕、熱」。西醫理論中其病因以及發病機製為:年齡、糖尿病病程長短、皮膚乾燥、高血糖、皮膚菌群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降糖藥物或胰島素過敏、合併高脂血症、合併其他糖尿病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以及其他因素等。

2.病機及演變規律

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的老年患者多由於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或脾虛濕蘊,外受風邪所致,冬季高發。青壯年多見血熱生風,夏季高發。

3.病位、病性

本病可以泛發全身,也可以局限某些部位,最常見的如肛門、外陰等。全身性瘙癢最初局限於一處,繼而逐漸擴大至身體大部或全身。初病以實證為主,久多為虛、為瘀。

釋義

糖尿病久病入絡、久病多瘀、久病多虛,機體免疫力下降,易合併多種感染如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滴蟲感染等,進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膚瘙癢,可表現為乾燥、脫屑、皸裂,膚色改變,搔抓後可有抓痕、血痂、皮膚肥厚和苔蘚樣變;其中全身瘙癢多見於中老年患者,四肢多於軀幹,下肢多於上肢女性患者多發肛周以及外陰部瘙癢,伴有白帶量多、異味,皮膚癢甚,搔之流水等。糖尿病合併皮膚瘙癢症常常夜間加重,影響睡眠,甚或導致血糖波動,造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診斷

1.臨床表現

癥狀

糖尿病患者自覺皮膚瘙癢,呈發作性,無原發性皮膚損害。一般無原發性皮損出現,瘙癢為本病特徵性表現。全身性瘙癢症患者的瘙癢可開始即為全身性,或最初限於一處,繼而擴展至全身,或癢無定處,常為陣發性或夜間為重局限性瘙癢症表現為局部陣發性巨癢,好發於女陰、陰囊、肛周、小腿和頭皮部位。情緒波動、溫度變化、衣服摩擦等刺激可引起瘙癢發作或加重。

體征

瘙癢較嚴重時可見皮膚抓痕、血痂、皮膚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等。搔抓可引起繼發性皮損,後者包括條狀抓痕、表皮剝蝕、血痂、色素沉著或減退,日久可呈濕疹樣變和苔蘚樣變,還可繼發各種皮膚感染如毛囊炎、癤、淋巴結炎等。此外尚可表現為燒灼、蟲爬等感覺。冬季常由氣候乾燥引起,在使用肥皂洗浴後或脫衣睡覺時瘙癢加劇,尤見於小腿脛前。少數患者夏季發生,秋季自愈,病因不明。也有接觸水後引起或加重瘙癢者。

2.診斷標準

有糖尿病病史

無原發性皮膚損害

陣發性的全身或局部皮膚瘙癢,可伴有抓痕、血痂、皮膚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等。

釋義

糖尿病皮膚瘙癢的危險因素為年齡、糖尿病患病病程、高脂血症及視網膜病變;與性別、家族史陽性率、腦血管病發生率、腎臟病變發生率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無明顯相關性。

3.鑒別診斷

全身性皮膚瘙癢需與單純性瘙癢症、疥瘡、蟲咬性皮炎、蕁麻疹等相鑒別。

釋義

疥瘡患者雖然常有奇癢,但是好發於皮膚薄嫩和皺褶處,如手指側、指縫、腕肘關節屈側、腹股溝、大腿內側等。皮疹主要為紅色小丘疹、丘皰疹、小水泡。隧道為疥瘡的特異性皮疹,長約0.5cm,彎曲,微隆起,呈淡黃色或皮色,末端有一個灰白色或為紅的小點。實驗室檢查時,刮取皮損部位,陽性標本可找到疥蟎或橢圓形、淡黃色的薄殼蟲卵。

蟲咬性皮炎皮損為丘疹樣風團,上有針尖大小的瘀點、丘疹或水泡,呈散在性分布。皮損部位可有灼熱紅腫或疼痛。由於搔抓而水泡破裂,引起糜爛,有的可繼發感染。

蕁麻疹先出現皮膚瘙癢,隨之出現皮膚紅色或蒼白色風團,風團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數目不定,突然發作,常於24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迹,反覆發作,此起彼伏,發無定處。可累及呼吸道,胃腸道及心血管系統。

陰道毛滴蟲病,女性外陰、陰道、會陰及大腿內側可有灼痛及瘙癢感,陰道出現大量稀薄有臭味的黃白或黃綠色分泌物,呈泡沫狀外觀。也可有尿道炎、膀胱炎的表現。實驗室檢查方法有,懸滴檢查法、塗片染色法、培養法,已檢出滴蟲為確診依據。

局限性皮膚瘙癢需與局部真菌、滴蟲等感染及過敏性皮膚病如接觸性皮炎和濕疹等相鑒別。

接觸性皮炎有明顯的接觸史,均有一定的潛伏期。皮損邊界清楚,多局限於接觸部位,形態與接觸物大抵一致。皮疹為紅斑、水泡、糜爛等,一個時期內以某一種皮損為主。自覺瘙癢,燒灼感,重者疼痛。病因去除和恰當處理後可在1~2周內痊癒。

濕疹皮損對稱性分布,多形損害,劇烈瘙癢,有濕潤傾向,反覆發作,易成慢性。急性濕疹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濕疹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覆發作。可發生於耳部、頭部、面部、乳房、手部、陰囊、小腿內側等多個部位。

疥瘡是由疥蟎侵犯人體皮膚表層引起斑丘疹、膿皰、結節等皮損,伴有劇癢,通過接觸極易感染的傳染性皮膚病。因其也通過性接觸傳播,1975 年世界衛生組織把疥瘡納入20 余種「性傳播疾病 」 之一。所有種族 、年齡和社會水平的人均可被感染疥瘡, 全球每年大約有 3.0 億人感染。疥瘡流行與個人和公共衛生不良、防治知識缺乏、公共衛生干預空白、生物和環境因素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陰陽師彼岸花新皮膚即將登場 這裡果斷來一波靠譜的預測
研究:一種常見的皮膚細菌竟能預防皮膚癌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