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官窯Official kilns的特點—價值

官窯Official kilns的特點—價值

歡迎關注公眾號:飄羽

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官窯,毛公洞第一(今 江蘇揚州一帶)。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風格,規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苟。因為胎土含鐵量極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後稱"紫口鐵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釉面多層反覆細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紋理布局規則有致,造型莊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處象死人骨頭,俗稱"骨董")也是那時所造。我們今天所稱官窯泛指歷朝官府燒造瓷器,其實,歷史上僅指南宋時期燒造的瓷器,後世再無此稱呼。

嚴格地來講狹義的"官窯瓷"又分為兩種

南宋官窯

1、御窯瓷

2、官窯瓷

由於兩種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採辦,所以對民間而言,統稱為官窯瓷。但就管理而言,則有非常大的區別。

所謂御窯瓷,是指專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等級森嚴,均與《車服制》嚴格對應,錯用或擅用均為重罪。

御窯瓷在嚴格的等級規範下,作為皇家專用的瓷器,其下細分為:

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黃瓷",就是皇家專用色彩,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是官方的燒造瓷器的窯場,南宋時期漢族勞動人民的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時,建立修內司、郊壇下窯,生產宮廷專用御品,故稱"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開始於隆興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資,並由宮廷內務府的窯務機構主持建立的制瓷窯場。宋朝以後的官窯,則是國家機構的官府投資建立的制瓷窯場。民窯,是百姓投資建立的窯場。官窯與民窯的根本區別是窯場的所有權屬性,而不是產品的形狀和產品的歸屬對象。官窯瓷器有兩種屬性,一種是在官窯中燒造出來的瓷器,這是完全意義的官窯瓷器;另一種是在官窯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設計樣式,規定質量標準和數量要求,並由宮廷太監專門監製、督造,在民窯中燒制好後,經過挑選,上品供應御用,中品供應宮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賞賜有功大臣,下品配發給地方官府作為公用。後者並非官窯中生產,所帶"官窯"二字,與窯場的所有權不符。村夫認為,此類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稱比較準確一些。

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設御器廠,也稱景德鎮御窯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瓷器燒制經過兩宋時期的發展,不論在燒制工藝,還是器具種類方面都達到了高峰,各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種,如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等瓷中翹楚。

清代是中國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制度和制瓷歷史傳統影響,清代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款識在題寫上也有一定的慣例,同時又新開創了金彩、墨彩、琺琅彩等題寫工藝,而且各種堂名款、花押款、吉語款也更為多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羽 的精彩文章:

康熙年制——青花釉里紅龍紋梅瓶Red dragon shaped plum bottle in green glaze
興家旺業的男人:都喜歡收藏玉

TAG:飄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