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軼事:不管劉備多麼落魄,為何總有人追隨

三國軼事:不管劉備多麼落魄,為何總有人追隨

史料記載,劉備雖然自幼有大志,卻沒有特長,除了愛交朋友外。征戰天下二十多年,直到四十八歲才有了地盤。雖然他一直顛沛流離,然而,不論到哪個地方,總有一些豪傑願意投靠他,劉備身上到底有什麼價值吸引人呢?

1.劉備有識人之明

劉備識人之明,最突出的就是漢中之戰結束,如此咽喉要塞,應該派誰鎮守?二爺在守荊州,所有人都以為會叫三爺守漢中,結果劉備任命魏延守漢中,後來看魏延也不負眾望,果有其能。然後就是馬謖了,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惜諸葛孔明沒聽,一致後來北伐大計功敗垂成。街亭之敗,諸葛確實能辭其咎,所以自降三級。

2.善於交心

劉備東征失敗後,在江北防備魏國的黃權後路被斷,不能回到蜀國,不得已投降魏國。得知消息後,蜀漢內部許多人建議將黃權的家屬關入監獄,被劉備拒絕了,他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身在魏國的黃權也不相信劉備會殺他的妻兒。

除了黃權外,糜竺也是如此。關羽失荊州,與糜芳的投降脫不了關係。作為糜芳的哥哥,糜竺自然是擔驚受怕,親自向劉備請罪,劉備反倒安慰,「兄弟罪不相及」。

3.頗得民心

劉備當年任職平原相時,郡中人劉平看不起劉備,覺得他出身卑微,恥於被他管治,所以就請刺客去刺殺他。沒想到的是,刺客得知目標是劉備後,不忍心下手,告訴劉備真相後就走了。這種事古今少有,連殺手都能感化,可見劉備深得人心。

4.堅韌不屈

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看一個人值不值得追隨,最重要的還是追隨他有沒有前途。劉備雖然半生蹉跎,但他始終鍥而不捨,不為人下。他輾轉多處,先後在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手下待過,但他始終是客將,並非從屬關係。一旦有機會,還是出去開拓基業。《九州春秋》記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劉)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說這話時劉備至少四十歲了,對於古人來說,已經算是高齡。可見無論什麼時候,他始終沒有放棄創建一番功業的想法。劉備本身又知人善用,深得民心,軍事上也還可以,這就讓一直追隨他的人看到希望。

這是一位有理想,堅韌不屈,又知人善用,深得民心的領導,會讓追隨的人一直看得到希望,這樣的領導,如果是你,你願意追隨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破格提拔, 深受劉禪重用, 乾隆卻斥其殄民誤國
奇門遁甲馬後炮揭秘:赤壁之戰曹軍大敗的原因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