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低調的SF MOTORS,能否破局EV「智造力」難題?

低調的SF MOTORS,能否破局EV「智造力」難題?

文 | Karakush

圖|網路

這個世界還需不需要一家新的EV車企?

答案在上個月變得愈發糾結。

一方面是新車企中唯一一個稱得上成功的特斯拉,卻因為不給力的產能和持續燃燒的現金流而愈發顯得艱難,不少人甚至開始懷疑它撐不撐得過今年;

另一方面,單單在中國市場,就有著將近300個新能源汽車製造品牌,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然而,在明知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在矽谷腹地聖克拉拉,一家名為SF MOTORS的新車企仍然閃亮登場,在美西時間3月28日舉行了第一次全球發布會。

此前你很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它的名號,這家造車新勢力起勢於兩年前,但一直蟄伏於美國,在矽谷低調布局。

它最引人矚目的地方,是背後穩定殷實的創始投資者小康股份,車圈最年輕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萍,以及它在中美兩國布局的製造能力和生產資質。

但SF MOTORS在全球發布會上著重強調最後一點:它可以說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手中同時握有中美兩國落地能力的新造車企業,也就意味著在進行市場推廣時,中美兩地均不會受到進口關稅的影響——這正是馬斯克夢寐以求而未得的。畢竟這兩個國家,現在是、未來也大概率將是全球電動車銷量最大的兩個市場。

也是從這一點可以看出,SF MOTORS或許是目前市面上所有聲稱「國際化路線」的新企業中,最有底氣的那個,並且這樣的底氣很快就會轉化成機會。

根據發布會上公布的情況,SF MOTORS亮相的兩款SUV產品SF5和SF7,其中SF5將會作為第一款量產車,於今年年底在美國開啟預定,明年正式上市,同時19年新品也將挺進中國市場;

而SF MOTORS 在量產方面的準備也基本就緒,在美國印第安納和中國重慶都已經布置了整車工廠,產能分別為5萬和15萬,今年晚些時候開始試產。

回到剛才的問題上,這個世界也許並不需要一家新的EV車企,但一定需要一家腳踏實地、真正做事並且能讓人看到希望的EV車企。

那麼困擾EV車企的難題究竟在哪裡?

如果你熟悉新興造車勢力,就會發現SF MOTORS和其他企業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登場套路。按「常理」,都是由概念畫餅入手,再去想辦法解決生產問題——

想法超前,卻舉步維艱,無法量產,是新造車們的整體困境。因為唯有到量產這一步,涉及到包括供應鏈整合、規模化體系,汽車工業的壁壘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即便是被奉為EV新企業模版的特斯拉,也難以擺脫產能地獄和出廠質量的「難題」。

除了本身的入局難關,新車企還必須直面在技術轉向上或許後知後覺,但卻深諳生產之道的傳統主機廠的競爭。這也就意味著,新車企實際上非常需要一些「捷徑」去快速補足這塊短板,而不是僅僅將生產環節視為硬體供應部分處理——畢竟最終落於市場時,新車企的抗差評能力是極低的,質量口碑直接決定了你是否能有繼續玩下去的資格。

或許就是認清了這一點,SF MOTORS從誕生伊始就把完善的製造體系規劃在其核心價值之內,並且將其奉為「彎道超車」的重要環節。為此,SF MOTORS收購了美國AM General民用工廠,這個工廠不僅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賓士R系列車型等知名品牌車型,並且有著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熟練的產業工人,同時其國內的生產則委託位於重慶的全新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

無論是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具有豐富汽車製造經驗的工廠,還是中國重慶的全新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都將採用工業4.0標準和統一製造流程,從而保證效率、安全和品質。據悉,中美雙基地將實現年產20萬輛的大數據智能化生產能力。

事實上,SF MOTORS的概念著實樸素。用張正萍的話說,其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去做設計、技術、產品、製造。但與傳統車企不同的是,他們要讓「智能」滲透進每一步,以此實現超越;而與其他EV車企不同的是,他們先低調布局好智造基地,將產能和質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SF MOTORS如何通過產品進行破局?

獨創技術,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

基於對於產品的極致追求,SF MOTORS無比強調電動車的高性能:不僅在於保障基本需求的續航能力,更是要讓電動車帶來「激動人心的駕駛體驗」。這在電動車市場可以說相當罕見。

目前的電動車市場,別說激動人心,即便是能讓人放心的產品也不算多。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雖然首次突破一百萬,但其中至少一半以上都只能基本滿足城市短途出行的代步需求。這一方面是源於市場定位,更多地則是受限於電驅技術。

SF MOTORS深刻明白續航里程是電動汽車用戶的最大痛點,為此將為SF5和SF7搭載能量密度為160Wh/kg的電池組,在歐標工況下(NEDC)續航可以達到500公里以上——這個賬面數據遠遠超過現今EV行業平均水平,甚至基本接近了特斯拉的水平(MODEL S最長續航為579公里),完全可以滿足用戶的基本用車需求,讓「里程焦慮」從此「不足為慮」。

一方面通過在矽谷組建科研團隊自主研發,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收購電池初創公司InEVit 100%的股權進行深度整合,使得SF MOTORS目前在電驅動技術模塊的主要環節都掌握了關鍵技術,並為未來做好了迭代準備。收購InEVit不僅為SF MOTORS帶來了標準化的電池模組系統,可以大幅降低量產成本,同時SF公司還在研發下一代的固態電池技術,不僅電池能量密度更高、支持「閃充」技術並且更加安全。

同時,SF MOTORS獨創的四電機驅動技術平台,更是能帶來超過1000馬力、3秒內0-60英里(60英里約合96.56公里)的瞬間加速表現。這樣的動力和加速性能,完全媲美一眾動輒千萬售價的超級跑車。

所以回過頭來看,SF低調布局電驅動技術,非常具有前瞻性。

重里子,也重面子

SF MOTORS在產品體驗上,有兩項原則不得不提:

其一仍舊是智能,或者用他們的原話,「讓汽車保持敏銳的感知」,既是對周邊路況、地形、天氣的全方位監測,同時也是在駕駛中和人的智能互動。

SF MOTORS在智能駕駛領域早已布下重棋,與密西根大學合作智能駕駛實驗室,同時,在今年1月獲得了智能駕駛路測牌照,並且已經緊鑼密鼓地在美國加州進行自動駕駛車輛的模擬和封閉測試,不少人也在發布會當天見到了一輛布滿感測器的路試車。相信在矽谷智能高地的加持下,SF MOTORS以保護性為前提的智能駕駛技術,進入我們的生活將不再遙遠。

其二,則是要讓產品散發出美學上的極致魅力。既然電動車扔掉了傳統傳動設備,釋放出了更大的空間,那麼設計感也就不必再為舒適性再做妥協。

無論是5座中型SUV SF5,還是全尺寸SUV SF7,都是按照經典的比例設計:大輪轂,大輪胎,長引擎蓋,長軸距,流線型的車身輪廓和車頂輪廓,緊緻而充滿肌肉線條……如果要在傳統汽車上實現,空間和成本是不可想像的。「Sigma」造型的日間行車燈,在設計要素上兼具了安全性與未來感,更是創造了全新的設計語言。

實用的內在、智能的體驗、驚艷的外觀,在這兩款車上形成了均衡。

開放共享,共推EV行業發展

在產業鏈的整合方面,SF呈現出更開放的姿態,而且,這種開放還體現在今後技術標準和製造資源的共享方面。

SF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正萍在全球發布會上承諾,將通過「技術開放 製造共享」建立開放的產業鏈合作機制,與所有致力於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攜手,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與應用,推動EV領域的產業鏈資源整合及整體快速發展。

SF公司深知在今天的全球EV行業,整合比單純追求競爭更有遠見,合縱連橫才是打破行業發展桎梏的新捷徑。 而無論是全球領先的電驅動、智能駕駛技術,全球化的智能電動SUV產品、智造與研發布局等,都預示著SF已經伸開懷抱,做好準備,用自身在技術與市場上的優勢,去贏得更多合作夥伴的信賴。這些都讓我們看到SF MOTORS這家矽谷造車新勢力,擁有更多打破EV行業製造難題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utocarweekly 的精彩文章:

買車站企鵝還是站斑馬,只是時間問題了!
當年你開寶馬的樣子,還挺有理想的

TAG:autocar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