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免不了失誤,請給我們一個「試錯」的機會!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改革開放是探索性的實踐,探索免不了失誤,創新有時甚至就是試錯。要培育和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給銳意改革、敢於擔當者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給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者更多的激勵、更多的支持。
原文:《創新亟需試錯容錯環境》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李湛
這是準確地抓住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上海這座具有特殊使命的城市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害問題。對已度過相當長一段歲月的激情澎湃、追星趕月的改革開放,並已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的上海來說,沒有更有效的試錯容錯環境,改革開放再出發就會邁不開步、聚不起力、幹不成事。
改革創新就是試錯
黨的十九大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對改革、開放和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創新沒有結束時,永遠在路上。但新時代改革創新將碰到新的矛盾,碰到更大的困難,也將面臨過去沒有碰到過的問題,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去探索、去克服,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和成功。有時多做容易多錯,但「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斷試錯,改革創新方能不斷推進。
科學研究是在持續的探索、實驗中不斷改正錯誤從而發現正確的結果,到達真理的彼岸。經濟學大師熊彼特定義創新是形成新的生產函數,是生產要素新的組合形式。哪種生產要素組合形式可以獲得成功,只有靠企業家不斷試錯才能得出結論。矽谷代表的創業文化正是鼓勵試錯、寬容失敗的精神,有創業失敗經歷的創業者更受青睞,成功的創業者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失敗經歷,失敗經歷是財富、是價值。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創業者初期的試錯和失敗經歷,往往是成功人生之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對於改革創新,可以認為是生產力重組和生產關係調整。不斷重組、不斷調整、不斷試錯,找到合適的形式、合理的路徑、科學的方案和正確的決策,就是實現改革創新。改革開放40年,「摸著石頭過河」,一次又一次試錯,方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國內外的歷史經驗證明,試錯就是進步,失敗就是成果,教訓就是價值,試錯方能離成功更近一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銳意改革,必須勇於創新,期盼試錯實踐。
提供試錯機會是第一步
營造試錯容錯的環境,提供試錯機會是第一步。毋庸諱言,現實中許多改革創新的事物,尚在萌芽中就夭折了,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應當著重調研是什麼因素窒息了改革創新的意願,尚有哪些規定阻礙了改革創新的起步。
提供試錯機會,一是要降低門檻。英雄不問出處,改革創新更應如此。不要為試錯設置不必要的先決條件。二是要減少成本,尤其是改革創新者的機會成本。要真正解除改革創新者的後顧之憂,激勵更多的人投身改革創新的實踐。三是要管控審批。審批是機會的天敵。要真正做到事前無審批或少審批。只要不超紅線和底線,放幾年又何妨?
提供試錯機會,還在於摒棄「只說不幹」,「不干事者臧否幹事者」的陋習,更須讓背後放冷箭、捅刀子者遭到唾棄。不能讓改革創新、勇於試錯者傷心流淚,甚至付出不應有的代價。
試錯容錯要有機制保障
鼓勵試錯、寬容失誤不僅是倡導的文化,更需要有機制來保障。機制和制度是營造環境的可靠手段。
建立試錯容錯機制,首先要全面梳理和切實落實負面清單制度,切實發揮市場對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各個管理部門制定明確的負面清單,尤其是權力清單和審批清單,必須從嚴把握、嚴格執行。這樣才能讓城市的每個人真切感受到,在上海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可以大膽去闖、放手去干,上海需要改革創新者,上海也能成就有志者的夢想。
第二,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降低改革創新者的各種成本,提高改革創新者的效率。形成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就是對改革創新者的更好支持和激勵,是試錯容錯機制的重要體現。
第三,建立試錯容錯機制保障專責機構。阻礙試錯容錯機制的力量是頑固的,也是廣泛存在的。通過專責機構對阻礙改革創新試錯的人和事或者機構進行監督、糾正,為寬容失誤提供保障,試錯容錯機制就能真正形成並有效運行。
第四,抓住當前改革、開放、創新的熱點、痛點、難點,比如科技成果轉化的推進,比如建設租賃住房、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作為試錯容錯的試點,重點進行突破,必將推動試錯容錯機制的落實與深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試錯容錯環境的打造,將使上海的改革開放再出發行高路遠,再創輝煌!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3期第2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媽媽和女友落水先救誰?「世紀難題」終於有了法律解答……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