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朝更替的忽悠學說: 鄒衍為什麼比孔子孟子活得更好?

王朝更替的忽悠學說: 鄒衍為什麼比孔子孟子活得更好?

原標題:王朝更替的忽悠學說: 鄒衍為什麼比孔子孟子活得更好?



在中國的三教九流中有個門派叫陰陽家,而其祖先就是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鄒衍。陰陽家脫胎於儒道,在鄒衍生活的時代事實上是沒有陰陽家的,那麼鄒衍是如何憑空創立這個門派的呢?鄒衍是齊國人,當時齊國有個稷下學宮,為諸侯列國培養各類人才,有點類似今天的北京大學,當時很多人才都出自這座學府,如孟子、申不害、荀子等,都可說畢業於這個學校,鄒衍顯然就是出自名校。但出自名校,而後又留校任教的鄒衍,為何要自創門派呢?

鄒衍在稷下學宮就學的時間大概在齊宣王時代,此時的齊國兵強馬壯,頻繁對外作戰,燕國因內亂,齊宣王攻破燕國都城,燕國淪為齊國附庸,整個齊國處於巔峰時刻,即便如孟子等當世大儒,也都來到齊國謀取出世之道。而在這個時候的稷下學宮,鄒衍已經深刻的洞悉世道變化,尤其是混戰的格局,讓鄒衍意識到變亂之始,史書說「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在齊國求學的鄒衍選擇的就是儒家之學,師從於孟子的學說。



鄒衍的背景其實是非常深的,其祖先來自宋國,是在宋國公族內亂後逃亡到齊國來的。非常有趣的是,孔子是子姓孔氏之後,而鄒衍是子姓鄒氏之後,孔子的家族也是來自宋國,而且孔子出生的地方就是陬邑,這個陬邑跟鄒有沒有關係,是很值得說說的,現代學者甚至認為孔子和鄒衍本身就是親戚。如果鄒衍是孔子的親戚,鄒衍來到齊國稷下學宮,顯然具有先天的條件,就是可以因其孔子而得到厚待,學習儒家學說也是理所當然。


鄒衍在稷下學宮成為學子中的佼佼者,其後成為稷下學宮的首席弟子,再其後成為稷下學宮的著名學者,為天下所矚目。而稷下學宮集儒、墨、道、法、兵等門派,鄒衍可謂是融會貫通,既學得儒家經典,又懂百家之長,這即為其著書立說,獨創門派奠定基礎。在鄒衍的最著名的學說中,即為陰陽五行說,就是所謂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木克火、土克水,循環往複。這套學說極其迎合當時的齊國君主和燕國君主,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的齊國是田氏陳齊,過去的姜子牙的齊國已經改天換日,對於齊宣王而言,掌控齊國意識形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齊國開疆拓土的關鍵時代,這種名正言順的正統觀就顯得尤其關鍵。而所謂五行,最早說的是金木水火土,但到儒家學說中則開始發生演變,即變成所謂的仁義禮智聖,主要說的是天人,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天有五德,而人只可能做到仁義禮智,很難做到聖,要做到聖,那就是天,就不是人了。而鄒衍則將五行學說進行傳承和拓展,將陰陽納入其中,而齊國人本身對陰陽是有崇拜感的,當年姜子牙建立齊國,在齊國祭祀八個上古神人,其中就有陰主和陽主之說,在五行學說中加上陰陽,本身就是在迎合齊國人,更準確的說迎合齊國君主。



鄒衍的五行學說,甚至將朝代更替也都加以貫通,炎帝是火德,黃帝是土德,而黃帝代替炎帝成為中原之主,而其後夏、商、周分別為木、金、火,皆是相生相剋的道理。姜子牙的齊國是炎帝的後人,屬火德,而田氏齊國是黃帝的後人,屬土德。鄒衍如此解釋陰陽五行,顯然是為田氏陳齊洗白,說田氏不是篡奪姜齊,而是名正言順的繼位。那麼,如果齊國未來能夠統一天下,也是理所當然。鄒衍的五行學說自此後便在齊國佔據意識形態的主流,甚至可能在稷下學宮中也成為核心觀點,鄒衍之名也自此天下聞名。鄒衍周遊列國,各國君主人人待之如上賓,君主們都把他當聖人看,梁惠王三跪九叩,燕昭王親自掃街迎接,蓋大樓蓋別墅,叫碣石宮,就讓鄒衍一個人住,這種待遇簡直好得不得了,跟孔子孟子比,待遇要好的多。


鄒衍不遵從儒家的傳統學說,而要在本身的學說中進行改革變通,這當然可能本非其本意,這在當時的混亂時代中來看,極有可能本身就是齊國君主對其授權,而鄒衍又是學說的的融會貫通者,善於想像和概括,才被用來形成齊國意識形態主流的觀念,鄒衍要怪就得怪自己太能忽悠了,在學宮中他就有個響亮的稱號,叫「談天衍」,就是那時代說天的人中,最牛的就屬鄒衍,名號里也才得找個叫法,是別人都還不敢叫,這和後來漢朝董仲舒的「天人感應」類似,鄒衍也無非就是齊國君主的工具而已。

齊國此後漸入佳境,好戰的齊閔王到處為戰,對稷下學宮的諸子百家也就不再關注,此時恰當燕國昭王招賢納士,鄒衍就來到燕國。後來有本《方士傳》言:「鄒子在燕,其游諸侯畏之,皆郊迎而擁彗」,給鄒衍的評價可謂是高。那麼,鄒衍在燕國又是如何來解釋自己的陰陽五行學說的呢?鄒衍在燕國受到的待遇比在齊國更為甚,可是當年在齊國已經說得太過,都說到齊國的祖先了,齊國的祖先黃帝是土德,滅掉了炎帝的火,而按照鄒衍的五行相剋的說法,應該是木勝土,就是說黃帝即便是聖人,也會被滅。後來到舜禹時期,黃帝系統的舜,就被夏禹給滅掉了,夏禹的兒子啟就以木取勝,而後又是火勝金,而代火的則應該水,而燕國地處北方,正好屬水德,鄒衍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燕國要統一天下。鄒衍,可真是大忽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燕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 為什麼最終沒有滅掉齊國?
鄭襄公的人生夢魘: 楚莊王失去了攻滅鄭國的最佳機會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