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日本相比,民國初期美國的對華武器出口簡直是小兒科!

與日本相比,民國初期美國的對華武器出口簡直是小兒科!

原標題:與日本相比,民國初期美國的對華武器出口簡直是小兒科!


辛亥革命後,中國內憂外患動亂不斷,經常性發生的戰爭使得各大小軍閥都努力擴充自己的軍隊,在軍隊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軍械武器則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


為了滿足軍隊的現代化需求,軍事武器的供應更顯緊張。 當時國內的軍械工業長期停留在非常薄弱的基礎上,近代西方形式的兵工廠,是在太平天國時由曾國藩、李鴻章在徐州、安慶、南京創設。


大量軍械從國外運進,國內的工廠類似成了專門的修理裝配車間。1916 年,中國國內總計有 29 家兵工廠,其中只有 8 家能自行製造軍械,其餘 21 家只管貯存和簡單修理,更確切的應該稱為「軍械庫」。


在所有的兵工廠中,只有瀋陽、太原、和漢陽能夠生產足夠數量的小型武器以滿足地方軍人的需要。其他的兵工廠則由於設備落後,又經常受到戰爭破壞,生產不能正常進行,產量很低。


在質量上,國內工廠的生產技術遠遠達不到國際水準,中國軍閥的軍火不得不依賴外洋的輸入。


自辛亥革命以來,各方軍火需求量大增,國外軍火輸入量便比清政府時期高出很多。據中國海關資料的統計,民國元年外洋入華軍火總毛值為 7916835 兩,而到了民國十九年時總值已經達到了 160687788 兩。


這裡所指的軍火貿易含義很廣,包括手槍、來福槍、機關槍、大炮、野炮,除此之外如飛機、坦克、裝甲車、機動車、軍盔、鞋帽和軍服等軍需用品都算在軍火範圍內。


二十年代初,世界上主要的軍械製造廠有英國的維克斯、德國的克魯勃、美國的貝修萊姆和杜邦、法國的施耐德,主要生產手槍、步槍、重炮、軍車、迫擊炮等輸入給中國軍閥。


此外如挪威的勞發斯、捷克的斯科達、丹麥的尼爾森、溫思爾公司以及義大利的特尼公司也對華輸入大量軍火。


當時國際軍火市場的供售關係是比較混亂的,大多外國政府主要看重軍火貿易的利益,而不是特供某個軍閥。


但日本例外,日本由於地理位置接近中國,軍火輸華即便捷又可節省運費。日本政府特許三井會社、天津高田商會大量生產武器輸華。


段祺瑞執政,為了武力統一中國,並將俄國的勢力排擠出中國,開始與日本深相結納。


且在段執政期間,除了美國能夠略可關注以外,西方各列強均忙於一戰,無力東顧,國際軍火供應一時緊俏。很多國家甚至向日本訂購軍火,這樣,遠東的事務遂由日本操縱。


日本朝野也利用這千載難逢的良機經營大陸,趁機壟斷了對華的軍火貿易,先後兩度向段提供軍械借款,總額達到 4167 萬餘日元,購買軍火及軍用品 83 項,其中包括步槍、機關槍、退山炮以及野炮等,此後又與段訂立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和《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通過軍事貸款及軍火供售,日本已然壟斷了中國的軍火市場。除了供售北洋政府以外,也供售北洋政府屬下的各省督軍,雖然南方政府一再反對段日的勾結,但也向日本訂購武器。


一戰期間日械輸入中國的總值占外洋軍火輸入總毛額的 99.02%,而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火生產商,輸華軍火僅佔總毛值的 0.26%。

運營/影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金瓶梅》作者肯定是愛酒之人,不然寫不出那些話!
《金瓶梅》的罵人學問可謂登峰造極,很多至今仍在用!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