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他只拍了一棵樹,為什麼能獲獎?

他只拍了一棵樹,為什麼能獲獎?

攝影作為圖片藝術,註定只能記錄一個畫面。很多攝影大師、圖片藝術家都希望通過一個高度概括的瞬間來表達心中所想。但有沒有可能通過圖片來表達時間的流逝,表達「一段」時間的概念?

中國攝影師傅擁軍和土耳其攝影師Alper Yesiltas回答了這樣的問題,他們用多張照片表現了時間的流逝,而作為載體的則分別是一棵樹以及一扇窗。

為什麼選擇了樹和窗?因為要與不斷流逝的時間形成對比,就需要選擇一個相對穩定的載體,將時間的流逝體現在環境上,則需要拍攝多張照片,以組照的形式表達。

一棵樹

《西湖邊的一棵樹》被稱為荷賽中的「中國文人照」, 充滿濃郁的中國古典意味,獲得自然類組照二等獎。

照片的主角就是一棵長在西湖邊的桃樹,樹的兩旁是公園常見的長椅,前面是西湖。一年四季,桃樹、長椅、西湖是不變的背景,而匆匆經過的各色人等演繹著變幻的生活。

有人評價:畫面中的桃樹歷經春夏,無論是繁花滿樹,還是枝枯葉落,無論是高朋滿座,還是冷寂孤清,都泰然處之,怡然自得,也頗有中國古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哲學意味。

這組照片共有9張,包括春夏秋冬四季,拍攝的角度基本不變:

2008年4月11日,西湖邊的一棵樹。年輕人在樹下翻跟斗。

2008年1月29日,西湖邊的一棵樹。雪後,樹下漫步的女人。

2008年6月2日,西湖邊的一棵樹。來杭州找工作的年輕人在樹下小憩

2008年4月6日,西湖邊的一棵樹。桃花正紅,樹下遊人很多

2007年11月13日,西湖邊的一棵樹。樹下的鍛煉身體的老人。

2008年9月10日,西湖邊的一棵樹。樹下打著雨傘的年輕人。

2008年8月2日,西湖邊的一棵樹。每天來這裡鍛煉身體的大伯。

2008年2月3日,西湖邊的一棵樹。大雪之後,年輕人在樹下堆了兩個雪人。

2008年6月10日,西湖邊的一棵樹。

《西湖邊的一棵樹》的作者、杭州《都市快報》記者傅擁軍說,為了選出這組照片,他在固定的位置拍攝了不下一千張照片,前後有三年的時間。

「只要不外出採訪,我每天都會帶著相機去西湖邊逛逛。每次去西湖邊,我必定會走到這棵桃樹下。

我站在幾乎同一個位置上,用同一支鏡頭對準它拍上幾張。一張、兩張、三張……當這些照片積累到四位數的時候,我發現,這些構圖一般、用光一般、色彩一般的照片變得生動而具體,越看越覺得有點意思。」於是,就把有意思的選了出來。

一扇窗

土耳其攝影師阿爾珀(Alper Yesiltas)

不知從何時起,

漸漸迷戀上了自己房間對面,

只有從他的角度才能看見的這扇窗。

也說不清楚這莫名的喜愛,

反正,他就時不時地對著它拍一張,

從第一下快門開始,

堅持記錄了12年。

在這12年中,

風霜雨雪,物是人非,

不變的是阿爾珀的堅持。

紛飛的雪花,

賦予紅牆上的窗戶古典氣息,

令人神往。

夕陽下,

孩子玩耍的影子被印在牆面,

窗帘也被拉上,

像是在躲避燥熱的陽光。

時間流逝,

牆體漸漸變得斑駁。

而不知從何時,

牆面悄悄換了顏色。

用舊的窗帘也被換下,

新的窗帘被風吹出窗外,

撩起了塵封的記憶。

雖然只是一扇普通的窗戶,

但是在鏡頭的描繪下,

時間賦予了它別樣的美感。

關於攝影,

Yesiltas說道:

我始終相信「攝影眼」是

存在一個人的頭腦中,

而非是在他的包里,或是掛在脖子上。

如果你設法這樣嘗試,

每一秒都是正確的時刻。

四季交替,光影更迭,

那些或美好或不美好的事物,

都已隨著時間悄悄溜走。

但是幸好,有阿爾珀這樣的攝影師,

願意花費時間,把它們的樣子留下來,

供我們靜靜觀賞。

但是,世間總有遺憾。

有一天,建築物的業主決定拆除它,

重新建一棟新樓。

在樓體被拆除的時候,

阿爾珀設法拍了最後的照片。

這份堅持了12年的固執,

使生活中的平凡角落,

被賦予了更多的美感。

回到最初的問題,

連續12年拍攝同一扇窗戶,連續3年拍攝同一棵樹

他們究竟拍下了什麼?

從遊人、天氣、光線、牆面、窗帘中

我們看到了變化

「這變化大概就是時間吧。」

對於平常的攝影愛好者,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四點:

1)培養拍攝系列作品的能力

無論是對於社會現象或者是個人思想,甚至是一朵花,一張照片幾乎是不可能完整表現的,所以需要確立拍攝的主題,然後以多張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進行拍攝,儘可能全面的表達出個人的觀點或者是看到的美。

2)不要忽視那些最平淡的景色

很多攝友喜歡長途跋涉,去名山大川拍攝,如果是旅遊,那麼當然去看一看沒見過的景色為佳,但如果是搞攝影創作,自己熟悉的景物,身邊的景物更具優勢。

原因在於你可以把一個場景了解透徹,當你對一個場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就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景象,產生別人想不到的內容。

3)發現場景的形式感

無論是一棵樹,還是一扇窗,雖然很平淡,但畫面是有美感的。這種美感屬於形式美。

形式美感的培養要從基礎的構圖開始練習,當你能夠熟練的察覺到場景中的線條、明暗以及不同材質的區別之後,就很容易找到形式美。

4)要有想法

不要隨意拍攝,每拍攝一張照片都要問自己為什麼要拍。或許一開始的想法並不成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就會產生更完善的、更有深度的理解。

比如一棵樹的作者在最初拍攝這棵樹時可能沒有想到以組照的形式表現時間,但他定然是發現了這個場景的有趣之處才會反覆拍攝。如果只是隨意的按下快門,相信他不會連續3年拍攝同一個場景。

因此,在每一次按下快門前,一定問下自己:我為什麼要拍這張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機友攝影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色調?6種色調分析以及色調解讀讓你不再迷茫
手把手教你拍攝心形光斑效果

TAG:好機友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