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龍凱鋒:淺談新時期軍事革命,戰爭制高點在導彈與反導

龍凱鋒:淺談新時期軍事革命,戰爭制高點在導彈與反導

原標題:龍凱鋒:淺談新時期軍事革命,戰爭制高點在導彈與反導


在瞰天下智庫大講堂QQ群閑聊,聊起新軍事革命。龍凱鋒認為,軍事革命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於科技革命。槍支出現是一次軍事革命,使軍人可以通過槍支實現較遠距離的點殺傷,後來的衝鋒槍和機槍,又使軍人實現較遠距離的線殺傷,在戰爭中獲得對冷兵器敵人的戰略優勢。大炮的出現又是一次軍事革命,使軍人可以通過大炮實現較遠距離的面殺傷。大炮裝到坦克、飛機、艦船上又是一次軍事革命,因為大炮有了更好的機動性和防護性,在戰場上獲得更大的軍事優勢。導彈等智能型武器的出現,則又是一場新軍事革命,因為導彈不但打得遠,而且打得准。


在古代兵法中,特別講究兵力機動。因為兵力本身就是火力,通過兵力機動,能夠出其不意,同時能夠保護自己,使敵人不知道你的進攻方向和運動方向。由於武器裝備的飛速發展,如今的機動,更依賴於火力機動。


相對於兵力機動,火力機動有什麼好處呢?


一是火力機動有利於出其不意。目前的導彈中遠距離的精確打擊,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戰略戰役戰術效果。畢竟能夠全天候全時域全空域監視跟蹤攔截導彈的國家少,這需要構建高中低的全球空間監控網路體系和打擊體系,否則對導彈的打擊只能末端對抗。孫子兵法時代的打擊力量,只能靠人力,而非武器裝備,所以靠詭道和謀略來達到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如今,大規模的導彈閃擊戰,可以比大規模的兵力機動更有震懾力和殺傷力。


二是火力機動有利於降低我方的人員傷亡。美軍總是吹噓自己的戰爭是零傷亡戰爭,那是因為美國推出了三非作戰模式(非接觸、非線式、非對稱),依靠火力打擊來取勝。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導彈噸位占整個彈藥的噸位不到20-30%,而在伊拉克戰爭中,導彈的噸位達到彈藥總噸位的60%以上。這說明什麼?說明導彈等智能型彈藥已經是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

三是當然火力機動也有其弊端,那就是稱霸可以,殖民很難。稱霸只需要把一個國家打弱打殘,殖民則需要佔領一個國家。稱霸是剝奪一個國家的發展權和話語權,殖民則是剝奪一個國家政權和生存權。美國打海灣戰爭目的是對伊拉克稱霸,對中東稱霸;美國打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是對伊拉克殖民,最後落敗,就是如此。


新軍事革命的目標,無非是火力打擊需要快准狠遠。


無論是冷兵器時代的機動,還是槍支時代的機動,還是機械化戰爭時代的機動,還是導彈智能型武器的機動,目的都一樣,就是通過機動產生一種力量,作用到敵對方,使敵人產生重創或摧毀。



冷兵器時代的機動,依靠的無非馬匹或船隻等交通工具,最後打擊敵人的是部隊集體力量,依靠的是鐵器和弓箭等武器裝備。槍支時代依靠的是卡車、火車、輪船,機動速度比冷兵器時代大有提高。機械化時代依靠的是飛機、坦克、艦船,機動速度也大幅提高。導彈等智能型武器時代機動速度更加提高,因為導彈等智能型武器自身就有機動能力。比如中國彈道導彈打擊美國本土目標一萬多公里,需要30多分鐘。而坐飛機,則需要十幾小時。

所以,新軍事革命的目標,無非是火力打擊的快准狠遠四個字。


快:體現的是火力機動的速度。馬匹的機動速度大約20公里/小時,而且不能連續行軍。汽車坦克的行軍速度達到80公里/小時。飛機的行軍速度大約1馬赫,800-900公里/小時。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與飛機差不多,也有超音速的。所以,快體現在動力上。要想導彈等智能型武器速度快,需要在動力上下功夫,而且需要研發新的燃料系統,增大導彈的推力。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目的就是提高火力機動的速度,使敵方無法防禦。


准:不管是兵力機動也好,還是火力機動也好,必須保證準確。打不準,就難以對敵人發揮攻擊效果。要使導彈等智能型武器打得准,則需要信息體系支撐,也需要極強的抗干擾能力。這就需要在制導系統和信息支撐系統上下功夫,未來的導彈如果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智能型和抗干擾能力。


狠:所謂狠就是戰鬥部威力巨大,同樣重的戰鬥部,因為能量不一樣,其威力也就不一樣。除了TNT,還有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生化等特種戰鬥部,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殺傷。所以,戰鬥部的小型化而威力巨大,是各國研發的目標。


遠:導彈等智能武器打得遠,有兩個方法,一是通過平台將火力延伸。比如航母、艦船、潛艇、飛機乃至宇宙飛船等攜帶導彈,到離戰場安全防區外發射,可以達到火力延伸的效果。二是通過武器自身動力系統延伸。這就需要增大動力的燃料箱,使導彈等智能型武器飛得更遠。所以,導彈會越打越遠,宇宙中、深海里、地球的任何角落,今後的導彈都可以打得到。

龍凱鋒認為:當前軍事制高點的爭奪,在於反導體系。這是矛與盾的關係,有了好的盾,就不怕敵方的矛。美國推出NMD和TMD,一個是本土固定反導防禦體系,一個是機動的防禦反導體系。美國在日韓建立反導體系、在中東歐建立反導體系,目的是就近偵察監視中俄的導彈,為自己本土遭受攻擊提供預警時間,便於二次戰略反擊。美國低下身子與朝鮮談判,是因為美國NMD和TMD都沒有形成可靠的反導能力,雖然試驗成功不少,但要想達到100%可靠性,還需要科技的進一步升級和投入巨大的財力。當然,美國軍事戰略中講究進攻性,進攻的成本低,防禦的成本高,所以這也是美國NMD和TMD難以短期建成的關鍵因素。



中國的新軍事革命,其實早在毛澤東時代就開始了。標誌就是兩彈一星的建立,意味著我們的作戰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我們也可以用火力機動代替過去的部隊機動,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本土目標。我們過去經常講: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那只是我們經濟弱工業弱的時代,在今天,我們應該講:有什麼仗就打設計什麼武器。


軍事和經濟政治一樣,其發展更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不斷創新。因為軍事的對手是不斷創新的,會逼迫你不斷創新,不創新就必然落後挨打。我們首先需要確立未來戰爭的目標。根據作戰目標,預設戰場。根據戰場來設計需要的武器裝備體系,以及訓練部隊。這就是我們新時期軍事革命的流程。

有朋友問:是不是現代戰爭中,我國古代兵法,傳統的軍事戰略戰術就沒用了?龍凱鋒認為不會,因為軍事鬥爭是不只是依賴於武器裝備制勝,更需要人的戰略戰術思維制勝。比如孫子兵法,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基本人手一本。我國很多兵書講的是戰略思維,是過去戰爭實踐的總結,講的是戰爭中的規律性的東西。當然,有的內容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可能用處不大。比如兵力機動讓位於火力機動,而火力機動的出其不意效果比兵力機動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凱鋒瞰天下 的精彩文章:

「出雲號」升級為搭載F-35B的航母,安倍軍事擴張政策很危險

TAG:龍凱鋒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