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建: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基礎」你搞懂了嗎?
前一陣說了一句「楷書是楷書的基礎」,如果你想練好楷書以後,再練其它的書體,那你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了,因為楷書永遠都很難練好的。結果有書友回應:作者一定不會寫楷書。
其實書友誤解了,楷書是篆、隸、行草中最難的創作的字體,唐朝以後只有趙孟頫、張即之、趙之謙三人的楷書,算的上創新,其它人的楷大都只能延襲古代書風,無法自行創作。
反觀篆、隸、行草的書體,歷代能人輩出,各領風騷,為什麼呢?因為藝術範圍廣闊,創作空間大,任何人都可依個性創造獨特的風貌,反而容易書寫。
所以「想練好最難的楷書,才學其它書體,那可能都等到七老八十了。」
那書法的基礎到底是什麼呢?
【個人認為】:
「篆、隸、楷、行草各有自己的基礎,彼此有些可以互通,但有些觀念卻南轅北轍。」
----------
就「書寫」難度而言:
楷書最難、行草次之、篆隸最易
就「創作」難度而言:
楷書最難、行草和篆書次之、隸書最易
就「藝術」高度而言:
行草最高、篆隸次之、楷書最低
----------
為什麼楷書最難寫,但反而藝術性最低,主要是因為「楷書最貼近生活,每個人對楷書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對於篆隸行草,因不懂反而產生了敬畏之心。」
但這種誤解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很多人抄捷徑,說楷書是入門而不肯練習,直奔行草去了。
【書法基礎】是什麼呢?每個書體都有自己的基礎。
楷書的基礎:
永字八法加上一些基本的點畫技巧,加上個別文字的結構安排方法,也就是「筆法+結構」
行草的基礎:
方折和圓轉的技巧,加上行草獨特的字形設計,也就是「轉折+背字形」
篆書的基礎:
圓勁的線條,配合接筆的技巧,空間對襯的能力,記憶全新的文字。也就是「圓勁線條+背字形」
隸書的基礎:
逆入平出配合雁尾,訓練扁平壓縮的能力。也就是「雁尾+扁平安排的能力」
【基礎中的基礎】是什麼呢?
如果就不同的書體,還可以繼續細分不同的能力。以楷書而言:
我舉大書法家歐、褚、顏、柳、趙為例。
歐陽詢
方筆多、圓筆少,外形高矮胖瘦各異其趣。
褚遂良
用筆變化多端,無一固定形態,外形偏扁、偏瘦。
顏真卿
要分三個階段
〈多寶塔〉:
方筆多、圓筆少,結構方正緊密。
〈顏勤禮碑〉:
方圓並濟,外形渾厚、內部舒朗。
〈麻姑仙壇記〉:
以圓勁取勢,外形方正古樸。
柳公權
用筆技巧多,技術明確高超,外形中宮收緊,四邊開展。
趙孟頫
要分三個階段
〈三門記〉:
側鋒多、外形扁而鋒利。
〈湖州妙嚴寺〉:
中、側鋒並用,外形挺立。
〈膽巴碑〉:
中鋒較多,外形渾圓。
其它篆、隸、行草名家也都有各自要鍛鍊的基礎,而這些基礎也會互相影響。舉例來說:
篆書的線條可以輔助顏真卿晚期的楷書,使字有篆籀之意。但卻不能用在歐陽詢或褚遂良身上。練習了褚遂良的楷書,可以輔助寫米芾的行書,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練習了隸書,好像跟楷書、行書沒什麼幫助。勉強可以幫助一些較古拙的魏碑。書法基礎各自獨立,又可互相影響,鼓勵大家多學點招式無妨。
總結:每一個書體(篆、隸、行草、楷)都有自己的基礎,每一個字體(歐、褚、顏、柳等)都有自己的重點。這些基礎有些可以共通,有些則完全無關,但之間沒有先後的順序。具備越多形態的基礎能力,就能加速提高書法藝術的高度。
也就是說「楷書是書法中的一種,不是書法的基礎。」
PS:就是因為太多人都說楷書是基礎,搞得專家都不寫楷書,怕被別人說:「只會基礎,程度太差了!」
內容源自墨色添香,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書 法 學 府》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
※溫潤秀勁:明代文徵明行草書《朱懋功五十壽頌卷》書法欣賞
※勁健清新、疏展挺拔:元代康里巎巎草書《漁父辭》書法欣賞
TAG:大眾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