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劉邦打敗項羽的關鍵人物,其實不是韓信,而是被史書忽視的他
彭城之戰,劉邦的六十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敗。之後,大家坐在一起開會總結經驗教訓,劉邦才知道那幫牆頭草諸侯,被項羽的那陣東風一吹,又全部倒到他那邊去了。
真是世態炎涼啊,全場沒有一個不是欷歔作聲的,劉邦的心底不由升起一股陰涼的悲氣。
我們可以迷茫,可以沉淪,但是我們絕不能放棄,劉三,你一定要雄起!
劉邦的眼裡突然又流露出一股堅毅的目光,他以徵詢的口氣問大家道:「我願意放棄中原,讓給那些可以幹掉項羽的人,請問誰有這種魄力?!」
滿場的人都吃驚地看著劉邦。
劉邦報以諸將堅定而自信的眼光,說道:「放棄不等於怯退,暫時的放棄是為了將來更好的進攻。這不是真的放棄,而是為項羽找一個強悍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為敵人找敵人,其實就是為自己找朋友。」
真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設想是完美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劉邦六十萬的大軍都被項羽打得江山一片紅,除了牛魔王外,還有誰敢去跟項羽叫板啊?
是啊,舉天之下,除了劉邦外,有誰還會牛氣衝天地要跟項羽過不去呢?
會議又陷入了半停頓狀態。
每個人的腦袋就像高速運轉的硬碟,都在噝噝地搜尋著最佳人選,在這些腦袋當中,張良的腦袋是轉得最快的,他站起來說道:「我已經找到答案了,助漢奠定天下基業的無非三人而已,他們就是九江王英布,魏國國相彭越,咱們的漢家大將軍韓信!」
眾人莫不疑惑地看著張良,韓信和彭越還可以說得過去,怎麼英布也算在內了,那可是項羽的人啊!
張良看著眾人奇怪的眼神,胸有成竹地分析道:「英布曾經是項羽的武將,可是現在的英布將不再是過去的英布,過去英布對項羽言聽計從,如今他和項羽卻是同床異夢,矛盾不斷加深。既然如此,我們可以趁虛而入,拉攏英布。同時,彭越是條好漢,與齊國聯合反楚,據有梁地,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這個理論出發,如果讓出中原,分給以上三位,那麼項羽之銳氣肯定能被打掉!」
這招就叫撒之魚米,退收漁翁之利!
英布的確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傢伙,自從項羽封他為九江王后,他就揀了便宜像怠工的蠻牛一樣拉不動了。項羽叫他派兵打齊國,他說他身體有病;叫他一起打彭城,他又說病還沒好。如果不是山高水長,項羽真的很想親自登門看看他這得的是什麼病。
然而英布再怎麼說他有病,其實只是心裡有病,對於這種耍賴的屬下,不認真教訓一下還真不行。項羽有幾次衝動想派兵出去干他一頓,但是打嘛,又念他這幾年來敢於衝鋒陷陣,是個難得的人才。可是不打嘛,他正在跟劉邦開戰,總不能自己先搞內鬥,讓他佔了便宜去了呀?
項羽對英布那真是又恨又愛,恨又不能打,愛又莫能助。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拖,能拖一天算一天,等哪天搞定劉邦後,再回頭收拾他也不遲。
沒想到的是,項羽和英布相處的這段痛苦經歷不幸地被張良看到了。張良認為,如果真能把英布收賣下來,那簡直就是砍掉了項羽的一條腿和一隻肩膀。可問題是,英布這麼一個厲害的角色,誰能幫劉邦搞定他呢?
誰能搞定英布呢?
上天造人是公平的,他造出一個人類產品,就好像造一個門鎖一樣,肯定配有一把鑰匙。正所謂一物降一物,開啟英布這把大鎖的不是一把大鑰匙,而不過是一個無名之卒,他的名字叫隨何!
記住,是隨何,而不是隨便!
有一天,劉邦裝出心情暴差的樣子,故意對身邊一幫官僚罵道:「你們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能夠幫我做大事的。」
劉邦這話罵得實在過分,只要是身上長點鈣的人,心裡都會極不痛快。官僚天生就是幫主上出力治國混飯吃的,劉邦說他們沒有一個能夠做大事,那不等於罵他們是飯桶嗎?
果然,當場就有人對劉邦表示不滿了,這個人就是禮賓官(謁者)隨何。
隨何很不服氣地質問劉邦道:「請問大王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不過是個激將法罷了,還真有人中計了。
劉邦裝出一副委屈的樣子說道:「我想請個人幫我搞定英布都請不到,你們可不知,只要有人幫我說服英布發兵背楚牽制項羽幾個月,我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得天下!」
隨何當即回道:「如果大王信得過我,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
劉邦眼睛一亮,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劉邦決定把任務交給了隨何。到了出使之日,他派了二十幾個人跟隨何一起前往,並給他舉行了一個送行典禮。
當劉邦目送著隨何離開時,心中百感交集,一半是期望,一半是擔心。這一幕就像當初楚懷王羋心送宋義率軍離開彭城時的情景:「好好弄啊,我等著你的好消息。」
是啊,隨何你不能失敗啊,一失敗不但你完了,我也要跟著完了。而事實也證明,隨何沒有辜負劉邦對他的期望,終於將英布搞定,為劉邦解決了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