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宣傳周:科學抗癌 重視癌症早期篩查
齊魯網煙台4月17日訊(通訊員 葉杏 邢守林張國傑)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24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煙台市抗癌協會會長、煙台山醫院副院長張恩寧指出,近年來,癌症總體死亡率下降了 25%。得益於一癌症早期篩查的不斷普及,二是先進的多學科綜合診療技術。
煙台山醫院多學科會診為腫瘤患者科學治療
早期發現,早期進行規範治療,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張恩寧會長建議市民定期進行腫瘤篩查,出現癥狀及早就醫,對於已確診腫瘤的患者來說,不要談癌色變,要科學應對,特別是中晚期患者,要把腫瘤當做一種慢性病,消除恐懼,規範治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早期篩查可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惡性腫瘤對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很多人談癌色變,甚至有很多患者是被心理上的恐懼焦慮和對癌症的錯誤認識打垮的。其實,現在腫瘤的治癒率在上升,患者的生存時間在延長,生活質量在提高。過去30年來,腫瘤的治癒率不斷提高,有些甚至提高了近一倍。因此,只有了解腫瘤的科學防治知識,早期篩查,早期診斷,規範治療,才能有效地對抗腫瘤。
早期篩查是提高腫瘤治癒率和生存期的關鍵,張恩寧會長建議35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乳腺B超檢查,每1-2年進行乳腺鉬鈀檢查,以早期發現乳腺癌。21 歲到 65 歲的女性要做宮頸塗片和 HPV 檢測。 這兩項篩查可以有效地發現宮頸癌早期病變,及時干預,阻斷癌症的發展。
結直腸癌常規的篩查是腸鏡,從 50 歲開始就應該進行腸鏡篩查,不分男女。篩查對預防結腸癌至關重要。特別是自己或者直系親屬有過息肉或者是結腸癌、患有炎性腸道疾病、患有 APC 或者 HNPCC 綜合症的人群在 50 歲之前就開始篩查
有重度吸煙史、現在仍在吸煙或者是在過去 15 年內戒煙、55 歲到 80 歲之間的高危人群應進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最好的降低肺癌風險的方法是戒煙並且避免二手煙。肺癌篩查絕對不能代替戒煙。美國肺癌死亡率的下降跟 60 年代開始的控煙運動、公開場合全面禁煙、提高煙草稅等努力密切相關。張恩寧會長提醒廣大吸煙者,從現在戒煙,降低自己患癌、患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並避免讓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吸「二手煙」。
腫瘤是一種慢性病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中晚期惡性腫瘤並且出現轉移癌就等於收到了一份死亡判決書,甚至很多人在獲知出現轉移後放棄治療、消極等待,結果導致疾病迅速進展。實際上,中晚期癌也並非不治之症,經過科學合理的治療,患者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甚至可以達到長期「帶瘤生存「。
煙台市抗癌協會會長、煙台山醫院副院長張恩寧告訴記者, 「帶瘤生存」是當前中晚期癌症一種務實的治療方法,將「帶瘤生存」當成高血壓長期服用降壓藥、糖尿病人長期服用降糖葯一樣去理解,消除病人的過度擔心甚至是恐慌,更有利於治療。
81歲的徐先生因出現小便淋漓不盡,伴有腰酸背痛,來到煙台山醫院就診。查腫瘤指標PSA顯著升高。核磁共振掃描考慮前列腺腫瘤,全身骨掃描顯示多發骨異常,經進一步穿刺檢查,確診為前列腺癌。徐先生在獲知前列腺癌骨轉移後情緒極為低落恐慌。經醫生和家屬的耐心開導,徐先生得知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絕症,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療,也可活得好、活得久。
張恩寧副院長為他制定了科學的治療方案,進行雄激素阻斷療法配合局部放療,一個月以後生化指標下降,排尿也順暢了,腰背痛癥狀也逐步消失,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5年過去了,徐先生現在仍堅持服藥,而且日常生活完全能夠自理。
相關鏈接:
腫瘤的早期信號有:
1、腫塊。身體任何部位如皮膚、頸部、乳房、腹部、骨骼等出現的腫塊,皮膚顏色一般正常,一般不痛不癢。
2、黑痣或疣的突變。黑痣或疣突然增大,顏色加深,滲液、潰爛出血或變粗糙,局部瘙癢不適等。
3、潰瘍久治不愈,包括胃潰瘍。
4、嗆咳、血痰,不明原因的咳嗽、痰中帶血,經治療不見好轉或反覆發作,可伴有輕微的胸痛。
5、進食不暢。吞咽時食道有異物感或阻塞感,或感到胸骨後悶痛,這些癥狀逐漸加重。
6、食慾減退。上腹不適,進食後上腹脹悶,或有不規則的疼痛。
7、大便帶血,伴隨大便習慣改變,或大便形狀改變如變細、變形。
8、無痛血尿 、排尿不暢。
9、鼻塞、鼻腔分泌物帶血,有時可伴有頭痛、耳鳴、聽力減退。
10、女性白帶增多或異常出血。
11、長期低燒,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熱,排除感染性疾病,且治療無效的。
12、疲乏、消瘦。不明原因的疲乏或短期內體重下降明顯。
※癌症or炎症?不能穿刺就無法確診腫瘤?
※腫瘤科主任:40歲以後是癌症的高發期!早點發現才能免受罪!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