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拖延症,好像是治不好的?

拖延症,好像是治不好的?

為那些常糾結的內心,加點甜品

GIF

最近整個菩岸團隊都在迷《世界奇妙物語》。

其中1995年秋季有一部叫《友子的長夜》,很好玩,視頻20分鐘。

(回復關鍵詞「友子的長夜」,可以直接觀看)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大家想想,平時我們在考試前一天,各種戲是不是特別多?

主角就是這樣:明天就要期中考試了,關起門先吼兩聲。

GIF

然而很快會明白:這當前的命運,是無法逃避了哎。於是緩個神來,開始給自己打氣,積累正能量。

著手制定作戰方案,要的就是這種好像明天考試過定了的感覺!

還製作了精美的計劃表(妹子畫風太萌了!)

說干就干,趕緊開始讀書。

......

突然發現,桌子上有以前留下來的筆跡。

GIF

對呢,這麼髒的書桌怎麼受得了,還是先搞衛生吧。於是,這衛生越搞越深入,搞定書桌,又開始整理柜子。

又從柜子中找到當年的相冊,感動地邊看邊回憶起來。

突然驚覺,一看鬧鐘,我去!兩個小時沒有了。

於是決定改變策略——從最難的數學開始複習。打開數學書,發現那上面一堆不認識的符號,馬上被打敗......

心裡不服氣啊,為什麼要考數學啊!然後進入一輪演戲狀態。

看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實在演不下去,又回到現實世界中。

就這樣,不斷地拖啊拖,這妹紙一步步越來越深入地滑進「奇妙的世界」。

有沒有發現,這23年前的萌系女紙的囧劇情,明明就是自己的翻版啊。按照你的經驗,她的結局會怎麼樣呢?自己看片啦,不劇透!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哎,這不是拖延症么?

確實是的,但是對於熱愛心理學的小夥伴來說,我們看問(Ba)題(Gua)的角度不能這麼膚淺。拖延症實在是太流行了。如果你的鮮肉同事拖稿未交,你明明想手撕他,但他很可能會萌萌地說:

「不好意思啊,今天我的拖延症又發了。」

GIF

說得拖延症可以抵稅似的。

總之,這宇宙在大家一來二往,一拖再拖的縱容和惡化中,一定會孕育出傳說中的「拖延星」。

拖延症是人格特質和環境事件兩相作用的產物。

淺淺地引用德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的人格類型理論來看看,這裡面有一些特質,還真的好像特別容易能演變出拖延症呢。例如「易變的」、「無憂慮的」、「被動的」、「心境波動的」...是不是都能從上面的妹紙身上找到對應?

要知道江山難改,本性難移。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嘗試從生活事件中著手。

就算小夥伴們真的很努力,為了戰勝拖延症,參加各種課程,翻大量書籍,或找組織,如「戰拖小組」、「戰拖死磕群」、「不脫拖就不脫單」等,

但結果通常是輸多勝少,戰績渣渣。

為什麼呢,一般與拖延症戰鬥有三個境界:

看很多書,學習很多套路。但都只是「知」,而不做。敗陣!

在「知」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設立目標,制定各種行動計劃,細化執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敗陣!

比上面又再卓越一點,踏實來一輪衝鋒,攻下幾個頑劣的拖延事件,小勝幾場。但一覺醒來,又被接踵而來的生活打回原形。該怎麼拖還怎麼拖。

還是敗陣!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真不服氣啊,因為實際上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完成得很及時。

但為什麼這些事就不會拖延呢?看看一般是些什麼事。

一些被設定的必須執行的規範類事情,例如每天上班、上學。很明顯,這些事情需要一定的機制來約束。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生拖延的。

但是如果機制設置不到位,例如上課簽到要求不嚴格,也會滋養拖延的情況。

所以,一定的約束是可以限制拖延發生,但是邊界很容易就被僭越。

那麼,那些十萬火急尤其是人命關天的重大危急事情呢,例如急病需要治療、高鐵準點必須趕上、考試機會只有一次掛掉無法復盤......這類事情,如果拖延,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後果,「損失成本」特別大。

但換個角度說,只要你潛意識覺得「成本能承受」,你很可能依然會選擇拖延它。

有人說,只要內心認為這些事是自己有利的,或者讓自己用積極快樂的角度去對待,就能用「積極行動」來取代拖延。

很抱歉,正如上面「戰拖」小夥伴面對的事實——我們都生活在不斷發生協作和交互的社會,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被設定」的。所以,發自內心的雞湯也補不了多久哇。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不論什麼樣的事,所謂「拖延症」還是很可能發生,這跟規則的制定和損失成本有關,而我們內心那把看不著的秤,會主動去按情況衡量,並作出選擇。

拖還是不拖,一定有你的原因。

再結合上面說過的人格特質,或者有些人,真的就天生不喜歡去做「多餘」的事情。

所以,拖延症是治不好的,你覺得是這樣嗎?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岸 的精彩文章:

《愛彌兒》——教育應受人的天性指引

TAG:菩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