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食肉動物
原標題:我們都是食肉動物
(圖片/Yuri Klapoukh (1963~ ) 烏克蘭畫家)
作者&播音| 菜菜的流浪貓(菜貓)
微信公眾號:菜貓(caimaoFM)
>> 節目播音
導語:
競爭是內核,是推動我們不斷前行的驅動力。 —— 菜貓
- 01 -
百度搜索「食肉動物」的話,可以用一句話進行概括:主要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
我們一直自詡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這得歸功於我們的祖先。它們奮力進化,終於用對火和工具的使用,打敗了其他競爭者,成為了地球進化領域獨一無二的領軍人物。然後,就有了今天的我們。
如果用祖先的視角來觀察今日的人類,無疑是會令人震驚的 —— 我們用智慧的延伸,跨越了很多物種先天的局限性 —— 從不能飛的哺乳動物走到了比最能飛的鳥兒還能飛得更高的高度,從不能跑的被追捕者前進到比這世上最快的獵豹還要快的動車,又從不能暢遊深海的陸地生物擴展到能潛入相當深的海底,當然,這點上我們還比不過某些深海魚類,還有待進步。
但,總而言之,智慧的技能點讓我們在飛速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而似乎,這樣飛速行走的現代人類,好似已完全脫離了動物的影子了?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不提心理動力論中提到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互相博弈,雖然它正是理性意識與動物本能間激烈對抗的生動體現;
我們就先只看看我們認為優於所有動物的良好追求,即科技的發展、對未知的探索,包括對一切領域「更強、更快、更高」的認知追求,在這些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也正在繼續攻堅克難的努力著,但這樣的努力與成就,真的就能說明我們的不同了嗎?
- 02 -
如果要用動物界諸多的動物來做橫向對比,我覺得其實人類一直都有食肉動物的本性。當然了,從動物學角度人類當然是雜食動物,但,從其活動本性上來說,我們人類一直都有著食肉動物才更具備的侵略性。
我們以為人類社會的文明讓這種競爭有了弱化,或者更為柔和了嗎?
那就錯了。
事實上,以地球為活動舞台,當人類對上其他物種都遊刃有餘之後,人類的競爭更多轉為了社會內部的競爭形態。
這有點像我國的兵乓球隊,由於平均實力實在是太強,所以往往隊內比賽要比國際上很多大賽事都來得更為激烈。
這便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 外部敵人不以為懼,自然開始在內部產生更比實力的優勝劣汰。
但,與大自然中一切都擺在明面化的弱肉強食不同,人類之間的競爭,多了很多迷惑視野的煙霧。
也許,這就是人類的特殊性,這個靠「智慧」的技能點崛起的種族,註定其內部的競爭也會多了很多其他動物所沒有的花樣性。
但,迷惑終究是迷惑,煙霧終究是煙霧,都掩蓋不了競爭存在的本質。如若誰真的忽視了這點,那才是成了「掉入了食肉動物間的小兔子」。
- 03 -
說道兔子,就不得不把人群分為兩類。
雖然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的人都非常生動的體現了「食肉動物」才更為具有的競爭性,但,人群中也不缺乏所謂的「被動主義者」。
他們真的相信即便自己不爭取,其他人也會「禮讓」給自己相應的生存空間,即便是自己應該爭取的合理合法的權益,他們也會被動的等人捧到眼前。如果你過度侵佔他們的生存領地,他們除了噘嘴生氣之外,至多也不過就會像生氣了就一個勁兒跺腳的「踏踏兔」一樣,毫無實際反擊手段。
他們生存的更像是一群食草動物 —— 因為與肉食動物不捕獵就會餓死不同,草原也好、森林也好,綠色植物總是無邊無際的,所以也便缺少了最為關鍵的廝殺本領。
於是,也便成為了單純的「被捕獵者」。
而這種情況在人類社會,其實會更為慘烈。畢竟自然界還有天生天養的大片草原可以啃食,但人類社會一個坑恨不得擠進去三個蘿蔔,又哪裡有多餘的空間讓他們這般悠然自得呢。
不排除天生好命投好胎的情況,但這畢竟是個技術活,還不是一般人都能掌握的本領。在絕大多數人成年後只能靠自己的情況下,還像個單純的食草動物一般在食肉動物里晃來晃去,恐怕即便他人不把其當成競爭對手特意擠壓,也很難謀求到非常好的生存空間。
畢竟,人口是個大基數,整體人類還處於不斷發展上升的階段,很難有真的空下來的空間供不去競爭的人存活。
說到底,大自然是個大舞台,人類是個小舞台,生存空間也都還是自己爭取來的吶。
- 04 -
我們的祖先奠定了現在的基礎,而我們生活在所謂現代人的競爭環境中,但其實不過是在這個自然界里換了一種競爭的手段,換了一個競爭的對象。那麼,我們弄清楚新的競爭規則了嗎?
人一遇到令自己無力的情況,就總會下意識的往「好運」二字上沾邊兒。好像這樣想這樣說了,就能擺脫掉自己無能為力的本質一樣。
但,真正聰明的獵手不會這樣想,就像自然界中的獅子與獵豹,你看哪個會覺得自己沒捕到獵物只是因為「不走運」呢。
如果不從小就練習廝殺的本領,那麼長大後狩不到獵物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一隻食肉動物會對另一個食肉動物說:別著急,夥計,你只是運氣不好罷了。
這種自欺欺人的事情大概也就僅存在在人類社會中吧。
好運是什麼?好運就是當機會來臨時,你早已做好了準備。
除此以外,都是自我開脫的借口。
既然動物不會依靠「好運」而活,那麼比普通食肉動物競爭更為激烈的我們,憑什麼認為在這一場場慘烈的廝殺下,自己就能憑藉「好運氣」來活下去呢?
與個體相比,人類整體依然是個大基數,在這個基數面前,看似每個人都有「選擇成為什麼」的自由,但究竟是成為「食草動物」,還是成為「食肉動物」,不同的選擇從一開始就分出了不同的岔路口。
如果沒有自信自己能即便成為「食草動物」依然有人願意像養小兔子一樣養著、慣著,那就還是讓自己儘快的弄清楚遊戲規則吧。
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讓人很難只依靠「運氣」來生活。
- 05 -
因著具體性格的不同,即便同屬於「食肉動物」,但人和人之間也有著不同的區分,有人像美洲豹,像獅子,有人像豺狼,像獵犬;有人像藍鯨,像章魚,有人像鯊魚,像虎鯨;還有人像熊貓,或者霸王龍。
而不變的,是生物存續所必然產生的「競爭性」。
雖然這種說法也許有些武斷,畢竟我並非生物學家,但從一個看客的角度,我覺得「競爭」二字足以說明了很多。
當然,同時也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一提到「食肉動物」,我們好像就浮現了「殘忍、激烈」一類的形容辭彙,但其實,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很少有肆意屠殺的時刻,吃多少捕多少,這就是它們的生態法則,看起來遠比我們人類做的更好。
總而言之,競爭成了所有生物不變的主題,至少人類和食肉動物都是這樣。
人類的進化不過是讓競爭的對象從外界轉為自身,手段多了很多用科技衍生出的爪牙罷了,但這又何嘗不是競爭更為激烈、實力鴻溝更難逾越的體現?
但,也正因如此,競爭的內核,也成為了我們不斷前行的驅動力。
有句話說的好: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巨大的成功,則需要敵人。
而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自身。
作者:菜貓(菜菜的流浪貓),一個喜歡詩與遠方也珍惜當下生活的喵星人。除了文字,還有暖心治癒、兒童故事、國學朗讀等各類電台節目。關注公眾號:菜貓(caimaoFM),一起分享更多精彩!
TAG:菜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