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調於心的益生理論

道醫學堂丨調於心的益生理論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調於心的益生理論

編輯/中國道醫







調心就是調整身心,或按照身體之所需而調整自己的身心。為什麼要調整身心? 在《保生要錄序》中說:「嘗聞松有千歲之固,雪無一時之堅。若植松於腐壞,不期月而必蠹;藏雪於陰山,雖累年而不消。違其性則堅者脆,順其理則促者延。物情既爾,人理雖殊,然則調攝之術者又可忽乎?」我們從這樣的一種思想中不難發現,只有心性調適的合理則必定有益於長生,反之則不得長生。




要使心調合至什麼程度才有益於長生? 在《碧苑壇經》中說:「只要明心,障蔽自能通得。只要誠心,金石自能透得。只要虛心,絲毫不能染得。只要恆心,萬魔不能奪得。只要好心,冤惡自然化得。只要真心,魔頭不能惹得。只要明心,聖賢可以齊得,自然通達了也。只要了心,仙佛可以證得,自然澈悟了也。只要虛心,妙理可以見得,自然鑽進了也。只要澄心,妙相可以識得,自然開慧了也。只要照心,真空可以達得,自然默契了也。只要定心,生死可以明得,自然無罪孽了。只要公心,鬼神可以對得,自然無欺蔽了。只要正心,妖怪要以伏得,自然有光明了。只要誠心,邪魔可以懾得,自然多智慧了。只要施心,天神可以近得,自然大願力了。只要慈心,愚頑可以化得,自然普蔭得了。只要威心,厲惡可以伏得,自然無怖畏了。只要忍心,無物可以棄得,自然寬宏量了。只要空心,無相可以留得,自然登覺照了。只要忘心,無相可以分得,自然無人我了。只要婆心,無人不可知得,自我度眾生了。只要無心,無境可以住得,自然能圓活了只要圓通心,三界不能拘得,自然無掛礙了,只要利濟心,無劫不可過得。只要清靜心,無邊可以住得,自然大圓滿了。」這是根據不同的需要而調心。



道教認為「夫心者,萬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可通,為神明主宰,制健之所系也。蓋一念萌動之中,六識流轉於外,不趨於善,則五內顛倒,大構規身實。若一真覆湛,則萬禍消除」。在《黃帝內經》中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道教認為人教之初便要修心如在《郝大通語錄》日:「欲人吾教,先要修心。心不外游,自然神定,自然氣和。氣神既和,三田自結三田既結,芝草自生。要得完備,勤謹而行。陰德伏鬼,陽德伏人。德既備,道果立成。」修心的重要性在於一個人身上的一切都與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一個人想要長生,一定要善於修心,修心則能養心,養心則要善於懂心。老君曾說:「虛心者,遺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濁也;凈心者,使不穢也。此皆以有使除也。」上面所言這八心是長生的根本。但人很容易違背此根本,而遵從於其未節。本來不應使許多不該有的東西在心中存留,反而存留那些不必要的東西,除去那些不必要的就顯得十分必要,否則就容易使心塞而不通。老君日:「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只有做到心通才能無窒礙。本來無窒礙是四見之一。所謂「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如何才能做到無窒礙? 只有除障。




在《碧苑壇經》中說:「修行之人,障未斷,則閉塞昏迷;礙不除,則愚頑暗昧。心體本同天日,妄情恰此浮雲。霧塞青天,白日安能朗照;情迷靈竅,真機哪得圓通。豈非修行人一大病哉? 我今指出病根,這障礙道教有兩種,一喚作理障,一喚作事障。不明其事,真假難分;不明其理,正邪難辨。若執理而論事,拘泥遷腐,為理障心;若行事而害理,悖戾乖張,為事賊性。或理或事,凡有所執,皆為障礙」。又說,「眾生不行善而反行惡,不學好而反學歹,不修真而反弄假,不悟道而反敗教,這喚作事障本心」。除障實是除去與長生有影響的障礙,比方慮禍就是一個方面。古人說:「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單豹養於內而喪外,張毅養於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有許多人把身體保養的很好,然而卻不知躲避災難而被災難奪走了生命,這是很可憐的一件事。而對於遠禍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明通「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道生於安靜,命生於和暢,患生於多欲,禍生於多貪,過生於輕慢,罪生於不仁」,曉得這個道理即可以避禍。從某一方面而言,不能避禍也說明自己的心智沒有調好。




要想調好自己的心智,莫過於使心得以靜定。候真人胎息訣日:「夫真一法界者,不離於本源。本源者,則是一心也。不動不行,心則是源,不停不住,源則是心。其心清靜,則成大葯,其心惑亂,則成大賊。奪其精,盜其神,敗其鋪,失其葯,惠其身,喪其命也。凡在道之人,必先修心靜之法。但於心靜,必得定心。心定則神安,鉛汞相投,龍虎親也。周天數足,添精益氣養神,此法若全,則萬神感會于丹田,血氣周流於遍體,逍遙於長生之道。又雲:如何清靜? 當澄其神,絕其慮,亡其我,滅其境,抱其真,此謂妙靜之道」。然而,不是想讓心得以靜定心就可以靜定下來的。心不能靜定的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慾望過多,所以孟子曾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修養心性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辦法。他的為人如果慾望少,即便善性有所缺失,也不會失去很多:他的為人如果慾望很多,即便善性有所保存,保留的也不會很多。




除去慾望的因素使心不能安靜之外,還有許多,比方不應記掛於心的東西或者是亂想。孫思邈說:「美葯勿離手,善言勿離口,亂想勿經心。」亂想也就是胡思,說透了也就不是正常的想像。這其中包括那些邪思壞想,也就是一些不正確的做法。在(雲笈七籤》中說:「達人知富貴之驕傲,故屈跡而下人。知名利之敗身,故割情而去欲,知酒色之傷命,故量事而撙節。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慾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若加之寒溫適時,起居有節,滋味無爽,調息有方,積氣補於泥丸,魂魄守藏,和神保氣,吐故納新,嗜欲無以千其心,邪淫不能惑其性,此則持身之上品。安有不延年者哉。」其又說,「古之道者,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竹有弗欲而不拘,心有弗樂而不有。無益於情者不以累德,不便於性者不以滑和。縱身肆意,度制可以為天下儀。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適情而行,余天下而弗有,委萬物而弗利,豈為貴賤貧富失其性命哉? 若然,可謂能體道矣。」這裡可以看出,養心之術就在於養以和與持以適。養以和就是讓心態平和,而持以適就是讓心情舒適。




我們看世俗中的一些人之所以不健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其心情壓抑沒有做到「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就樂道而言,古人說:「笑~笑,少一少;惱一惱,老老;斗一斗,瘦一瘦;讓一讓,胖一胖。」心境的開朗是強健身體的良藥,心情的閉塞是滋生疾病的溫床,所以必須要善於調攝自己的身心。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道學課堂,八字命理預測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把大米炒一下,竟成了一味葯!颳走腸道毒素垃圾,大肚子消失不見!




簡單三個動作,分分鐘打通腿部經絡!做得越順,身體越好!



莊子兩個不生氣的大智慧,誰看誰快樂!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xuanqingv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堂丨方士
道醫學堂丨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