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你可長點心吧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眼鏡布歷險記,轉載請註明出處。
17年5月的一個下午,我偶然間讀到老貓的一篇文章,裡面好多詞都很陌生,那時候我除了比特幣還什麼都不知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依靠百度我勉強把那篇文章理順了。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讀完了貓說的所有文章(包括養貓的文章),那真是個酣暢淋漓的下午。透過老貓的視角,我才發現區塊鏈所呈現的世界是那麼精彩。當天我加入了貓友圈,註冊了雲幣網,正式踏入幣圈。
正所謂一入幣圈深似海。作為一個資金少、操作少的小散,在貓友圈我更多是悶頭汲取營養,平時很少發聲。在94時期,實在看不過圈子的謾罵,才發了一貼表示對老貓和雲幣的支持。老實說,作為一個普通用戶和粉絲,可做的支持實在有限。
這兩天《貓說》上連續兩文《BigOne到底怎麼了?》、《扒一扒老貓的黑歷史》讓我重新思考,為什麼當年雲幣做到了交易量第一的水平,而如今的BigOne卻是慘淡經營?在幣圈教父級人物李笑來和老貓的加持下,為什麼BigOne竟如此狼狽?
老貓在自己的文章中很詳細地敘述了「前塵往事」,他從經營者的角度給出了答案,而這裡我要從用戶的角度給出些不一樣的解讀。
雲幣的業績在17年達到了峰值,按老貓自己話說,這是一輛飛馳的三蹦子,那是什麼在支撐這輛三蹦子呢?在我看來至少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李笑來和老貓在幣圈的影響力,大批的粉絲轉入幣圈,進而成為雲幣的用戶;
另一方面就是雲幣特有的獨家幣種,比如當時的SC、量子、公信寶等等大多只能在雲幣上交易。
雲幣與這些項目的深度合作,不僅助推了項目的快速成長,也為平台帶來了大批流量,實現了雙贏。按老貓話說,這是對其他交易所的降維打擊。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網站出現一些體驗上的問題,用戶也只好遷就。
雲幣當然知道自身的問題,所以才有了BigOne的眾籌。無奈命運捉弄,94事件如晴天霹靂,與其說給雲幣這輛飛馳的三蹦子踩了剎車,不如說是直接掀翻了這輛三蹦子。
這次打擊對雲幣團隊來說是致命的,它不僅僅影響了平台的發展節奏,更嚴重的問題是,這期間李笑來和雲幣都陷入了輿論漩渦之中,成為了眾矢之的。
與此同時,各大平台紛紛出海,名不見經傳的幣安率先發力,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營銷能力,快速迭代,完成逆襲,一舉成為最受歡迎的交易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出海後的這些平台也在積極跟項目方合作,甚至參與項目孵化,雲幣所謂的降維打擊已經成為平台標配。至此,雲幣曾經的兩大優勢已蕩然無存。
所以老貓團隊知道,眾望所歸的BigOne無法僅僅憑藉雲幣的人氣而實現王者歸來,BigOne必須有自己的特色,但似乎一上來用力過猛了——ETH和EOS的交易對居然是以EOS為基礎的,提幣的手續費居然只能用eth結算,這都什麼鬼?
你當然可以說EOS是未來,你也可以從安全性和ERC20的角度來解釋錢包,但是你的用戶不僅僅是EOS愛好者,你的用戶也不是工程師,所以這樣的回應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完全是有失水準。
而且,此時的用戶不是沒有選擇,很多平台的體驗都要比BigOne好太多。那用戶留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代幣首發嗎?
很可惜,這次一些新項目的問題一點也不比BigOne的少,不僅在牛市期給平台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信任危機,在熊市更是泥沙俱下。依靠送幣、送糖果好不容易帶來的流量,就這樣消耗殆盡。
東山再起不同於從零開始,BigOne團隊似乎承受了太多期待。雲幣曾經的輝煌、老貓和李笑來的影響力不僅沒有變成BigOne的動力,反而成為了負擔。BigOne丟了老大的位,卻得了老大的病,面對用戶質疑,它每一次強硬的反駁都像是一種悲鳴。
我們能感受到老貓急切的心情,所以才「很快會有APP,很快會有場外交易」,結果……
結果是幣圈出現了兩種「很快」,一種「很快」是BigOne式的遙遙無期;一種「很快」是幣安和OTB式的,第二天甚至當天就讓你看到變化。
其實,BigOne不是沒有優化,不是沒有迭代,只是這些優化被各種問題給掩蓋了。
最近上線的EOS投票功能,簡直就是為BigOne量身定做的。在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投票的情況下,這絕對是一個殺手鐧級別的功能。結果卻出現了「數據造假」的質疑。
拜託,怎麼可能造假,這只是一個預投票,BigOne根本沒有造假的理由。
沒錯,這是數據出錯,我不相信它會為這事造假。但問題總有不同的解讀,請問你一個預投票功能就數據出錯,那真實的交易數據呢?你拿什麼來保證自己所標榜的「不作惡,不刷量」?面對的非工程師出身的小白用戶,請問你解釋得清嗎?
BigOne的問題反映出,其團隊營銷能力與技術實力似乎嚴重不匹配。好的想法需要踏踏實實一步步實現,在摸索和試錯的過程中,不當的營銷很可能會增加試錯成本,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縱使你老貓營銷能力再強,口才再好,你能懟天懟地懟自己,但如果產品跟不上,最終懟走的是用戶,受傷的是忠粉和BigOne自己。愛之深責之切,老貓你可長點心吧。
1
END
TAG:眼鏡布歷險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