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極拳練到「五陰並五陽」
把太極拳練到「五陰並五陽」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是剛好,還是柔好?我曰:又剛又柔,剛柔相濟相等才為好。練太極拳講究陰陽,那麼,何為陰陽?慢為陰,快為陽;虛為陰,實為陽;合為陰,開為陽;蓄為陰,發為陽;柔為陰,剛為陽;上若陰,下則陽;陰陽對立統一,陰陽平衡,互為轉換。練太極拳就要練到陰陽平衡,即若把練太極拳的韻勢和動作用勁分成十份,則要陰陽均衡,「五陰並五陽」。
太極前輩陳鑫就提到:「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這實際就告訴了我們如何練太極拳,既拳中有陰有陽,剛柔相濟。
前輩說的,我馬權友深有感觸。拳勢"純陽」不行,一是"純陽」打出的拳不夠美,太硬了,沒有太極的柔美。二是「純陽」不產太極真功夫,外在看上去強硬剛猛,卻因太"陽剛"了,氣勁不易下沉,腳下不生根,身體僵的成了一個戳在地面的棍子,一撥拉就倒。氣血不下沉,難以養生,防身自衛也談不上。而"純陰」也不行,"純陰」打拳沒有棚勁,打出的拳鬆懈成豆腐拳。這樣下盤托不住上身,形不成上輕下實的拳架,打拳吃力,一輩子也練不出真功夫。練太極拳只有陰陽平衡才行,也就是五陰並五陽。比如我們練太極拳要求放鬆,用意不用力,卻要用內勁暗勁,這個內勁是緊的體現。有松就有緊,這才體現太極拳的原理。有肩松、胯松,就要有襠內合勁的緊,兩腿有如夾住一個大大的氣球。有肉的松墜,就要有骨的緊升,形成骨肉分離,體現筋骨勁。
做到"五陰並五陽」,要求練太極拳還要體現如下一些特點:
1、快慢相間。動作要體現出快慢,要有節奏感,這樣打拳才有意思,打出的拳才有味。這也體現太極拳的陰陽說,也是有陰有陽的必然要求。我馬權友練太極拳和教徒弟時,就本著動作有快有慢去練。一般在動作定勢時,要放慢放鬆,加沉勁,讓氣勁沉腳下,以求地力。當動作連接時,也就是上一個動作結束連下一個動作時,也是地力返身,氣勁又上升到肢體末梢時,動作加快連接。這樣,如同唱歌高低調變化,抑揚頓挫,讓行拳更有韻味,使走架更有興趣。除此,在動作開合上也要體現出快慢變化,打出的拳才不獃滯,充滿靈氣。
2、內勁互換。練太極拳要求不能"雙重",左右手,或左右腳不能同時均等用勁,要分出主次。對於腳法來說,內勁要隨重心偏沉一頭,兩腳間互換。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兩腳都分陰陽虛實,內勁在兩腳間互換。有人說,練太極拳不能「雙重」,除起勢和收勢外,而我卻認為:內勁的左右腳互換,起努、收勢也不倒外。也就是說,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兩腳用勁都要有陰有陽,有虛有實,陰陽互變,而且換勁要陰陽均衡,陰陽一方不能過,要保持身體的中正中定。對於太極拳的起勢和收勢陰陽變化問題,只是外在看不出,內在暗勁在隨動作運行在互換,如同平靜水平下面卻有著暗流涌動一樣。
3、內勁反拉。太極拳發勁動作多表現為反向對拉,是典型的陰陽平衡表現,以確保身穩,八面支撐。打直勁時,要前後對拉。如掩手肱拳,右前直拳與左後肘擊要形成對拉勁,拳面與肘尖要同時打到力點,也就是感覺同時打到了"東西」。雖叫掩手肱拳,但意念在後肘。有的動作是上下對拉勁,如金雞獨立,外形上托手與下按手上下對拉,而暗勁表現為胯以上內勁上升到末梢手,胯以下內勁下沉腳下。左右發橫抖勁時,拳臂要與腰胯形成反方向對拉發勁,陰陽均衡。否則,要麼發不出勁,要麼身體不穩。
總之,練太極拳唯有做到「五陰並五陽「,才能逐漸練到像陳鑫所言的太極神明境界:"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文/馬權友)
馬權友,天津市寧河區人,大學文化,全國公安文聯作家會員、天津作家會員、天津濱海攝影家會員,中國武術七段,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師承王西安,至今已習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內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國際武術太極拳比賽中摘金奪銀,多次在國家級雜誌《中華武術》上發表有關太極拳論文,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天津濱海電視台、寧河電視台、《今晚報》、《渤海早報》、《天津政法報》、《渤海時報》、北方網等媒體曾報道了馬權友傳授太極拳的事迹。
傳授太極拳:
馬權友太極苑微信公眾台號:mqytjy
※滄州人說太極拳系列 太極拳師傅的標準
※太極拳的哪些誤區會傷身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