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太平天國:洪秀全與楊秀清借神權引發的內鬥

歷史上的太平天國:洪秀全與楊秀清借神權引發的內鬥

在整個太平天國前期,洪楊二人的權力鬥爭一直存在,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愈演愈烈,只是洪秀全一直處於下風。身為一國之君的洪秀全為何鎮不住楊秀清呢?讓我們從太平天國關於神權、君權、相權、兵權四方面來找出答案。

在四大權力中,最早出現交叉的是神權。洪秀全作為「拜上帝會」的創始人,同時又對外宣布自己是天父的第二個兒子,受天父之託來拯救黎民百姓。因此,毫無疑問,洪秀全應掌握完整的神權。但是,1848年,馮雲山被捕入獄,洪秀全聞訊赴廣州設法營救,拜上帝會一時失去了主持人,會眾發生了混亂。在這緊急關頭,楊秀清、蕭朝貴代天父天兄傳言,最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人心,卻也使得神權出現了交叉。平時,洪秀全是教主,高於楊秀清、蕭朝貴,可是,一旦楊秀清宣布天父下凡附體,代天父傳言,身為兒子的洪秀全就得乖乖地跪倒在楊秀清的面前。

接著便是兵權的交叉。起義之初,洪秀全一直是自掌兵權。1851年洪秀全發布《行營鋪排詔》,規定了前、後、左、右、中軍主將的職權。而《天命詔旨書》收錄此詔時卻加上附註:「此是前時行營鋪排如是,今宜聽東王將令」。從這點不難看出,洪秀全其實已經把兵權正式授予楊秀清了。楊秀清手握重兵,但卻慾壑難填。他公然在軍隊中發布將令,規定在軍營之中只聽將軍令,不聽天子命。

再說相權。整個封建王朝,皇權和相權的矛盾始終存在著,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後才有所改變。太平天國雖不設宰相,但洪秀全卻在《永安封五王詔》中說:「以上所封各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東王節制」。這種「節制」諸王之權實際上就相當於相權,至少是接近於相權。至此,楊秀清又完全掌握了天國的相權。

最後便是君權。太平天國的君權其實小得可憐,因為天國本身就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礎之上,天王的君權首先要受到神權的制約。一旦天父下凡便可決定一切,上到國家大事,下到洪秀全的私人生活。而身為一國之君的洪秀全手中沒有一兵一卒,再者還要受楊秀清相權的制約。因此,洪秀全的實權早已被剝奪殆盡,只是掛個君王的名號而已。

從四大權力的分配來說,楊掌握了神權、君權的實權,兵權、相權的全部。所以,楊秀清其實掌握了太平天國真正的軍政大權。對於僅僅保留虛位的洪秀全來說,他在與楊秀清的權力鬥爭中一直處於下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直到天京內訌,楊秀清都是獨掌兵權,發號施令。這就造成了兵權侵犯君權,兵權和君權有所交叉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秀全 的精彩文章:

天京淪陷時,洪秀全不是自殺而死?
洪秀全的寶藏去哪兒了?清王朝找了百年沒找到,曾國藩笑而不語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