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三個字,說出來很平常,卻讓朱棣由衷讚歎
為了鞏固明朝,朱元璋把所有兒子都分封到地方,為繼位的皇帝站崗守邊。可當他的孫子朱允炆登基時卻發現這些本應守好明朝大門的叔叔們,都成了手握兵權且動機不純的藩王,於是制定了先弱後強的削藩辦法,而燕王朱棣不甘坐以待斃,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元璋
朱棣有謀略、很善戰,他當藩王守邊時曾多次親自深入北方大漠,追剿殘餘的蒙元勢力。當他起兵後,朱允炆雖然有兵力優勢,卻沒有善戰的將領,結果被朱棣一路長驅直入,兵峰直抵長江以北,與朱允炆所在的南京隔江而望。此時,朱棣已是強弩之末了,恰巧他的次子朱高煦帶著援軍趕來,這才穩住了陣腳。
朱棣
朱高煦很像他的父親朱棣,不僅繼承朱棣的軍事才幹,也「繼承」嫡子出生的地位,從經歷上來說,朱棣十分喜歡跟自己相像的次子朱高煦,而不是胖到行動不便的長子朱高熾。在距離南京一步之遙的浦子口戰役中,朱棣親口對驍勇善戰的二兒子說:「勉之!世子多疾。」所謂的世子就指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言者無意而聽者有心,在朱高煦看來這句話等同於立儲的許諾,因而這一仗打得十分賣力,「率眾死戰」,最終順利幫助朱棣入主南京。可以這麼說,沒有二兒子朱高煦一路拚死打仗,朱棣的登基之路會很艱難,因此朱高煦自己都覺得哪怕論功行賞,朱棣之後也該由自己繼位,況且父親朱棣也不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登基。
朱高煦
朱棣當上皇帝不久之後,立太子的事情便被提上了日程。在當時,文官支持朱高熾,而武將則一邊倒地贊成朱高煦,可謂涇渭分明。當然,憑良心來說,剛開始朱棣也是傾向於冊立酷似自己的朱高煦為太子,但朱元璋明確規定嫡長子才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朱棣
所以,一直搖擺不定的朱棣向大臣詢問,他召見當時的大才子解縉,表達了想立次子朱高煦的念頭,作為文官出身的解縉自然毫不猶豫地說了一大堆道理,論述了自古以來長子繼位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同時又一鼓作氣地說了長子朱高熾宅心仁厚等優良品質,可在朱棣看來「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不喜歡這個一點都不像我的胖兒子啊!」
解縉
大才子解縉十分了解朱棣內心的不耐煩,也知道朱棣只是想找更多贊成廢長立幼的大臣,力求先做好輿論鋪墊。不過,解縉接下來的一句話卻徹底打消了朱棣冊立次子朱高煦的打算,這句話便是「好聖孫」,看似不著邊際、脫離話題的馬屁之詞,卻一針見血地戳中了朱棣,打消了朱棣的游移不定。
原來,好聖孫說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此人年紀輕輕就器宇不凡,比他的老爸朱高熾英俊瀟洒多了,更重要的是朱瞻基十分聰明,在朱棣孫輩後代中顯得最為優秀,所以很受朱棣的喜歡。不久之後,朱棣昭示天下,冊封朱高熾為太子。
不過,歷史卻有著十分驚人的相似。朱元璋冊封忠厚善良的長子朱標為繼承人,而不立戰功赫赫的次子朱棣,朱標染病死後,其子朱允炆成了朱元璋眼裡的「好孫子」最終得以繼位。朱棣冊封長子朱高熾,而不立有戰功的次子朱高煦,也是因為「好聖孫」,甚至後來朱高煦也造反了,就是不如朱棣運氣好罷了。
※此四人勸曾國藩反清,一人給他寫12字密信,曾國藩只用四個字回復
※他被曾國藩舉薦,救過左宗棠,憑關係拿到了科舉考題,卻名落孫山
TAG:咖啡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