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Baby在「跑男」之後接的這檔綜藝,看點不只她的美顏

Baby在「跑男」之後接的這檔綜藝,看點不只她的美顏

這幾天,「機器人真人秀」《這就是鐵甲》首登熒屏便引起了一波高關註:四小時播放破億,綜藝榜排名第一。

從數據來看,竟然超過了《媽媽是超人》、《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了

尤其是其中一位明星嘉賓,可愛的小爽妹子,因為這個節目圈了一大波粉。

但是,你要知道,《這就是鐵甲》並不是國內開始做「機器人綜藝」的首例呀~

或許你關注到了之前也小火了一波的《機器人爭霸》嗎?這個節目請到了「九億少女的夢」林更新,羞澀小生盛一倫,還有盛世美顏Baby呢。

節目組為了中和機器人素材的高門檻性,邀請了林更新和Baby,並特意安排他們在節目中就對方的遊戲技術互懟,這樣顯得更有綜藝娛樂的感覺。

你看,當林更新被導演問到:平時跟Baby接觸,覺得她操作怎麼樣?林更新直接輕蔑地搖搖頭,說她跟本不行的,說完自己都噗嗤笑出聲了。

當問到Baby時,她說自己身體里有男性荷爾蒙,平時打遊戲比較剛。

還回懟了林更新,說他應該是不太行,她打某個遊戲時,林更新已經打了很久了,當自己很厲害的時候,林更新還是沒有任何進步……

但即使如此,他們對節目的認知還是蜜汁尷尬。

第一場賽前,林更新更是調侃盛一倫分到的那個是個「掃地機器人」,這話直接暴露了一個尷尬的問題,怕是他生活中對機器人的接觸也僅限於掃地機器人這個層級的吧……

還有更可愛的是,盛一倫的機器人在比賽起初走位時,就出現操作不當導致尾翼翹起無法正常行進,自己很懵地說了句:哎呀,我的怎麼飛起來了,它怎麼會翹起來!

惹得後台觀戰的專業戰隊選手哈哈大笑。現場解說都說:當時狀況就像是高中生看初中生打籃球,選手都看得很開心。

其實,這些明星在別的綜藝節目中還是很帶流量的,但是這是什麼節目?科技類!

所以唯獨出現在「機器人綜藝」中怪怪的,不知道為什麼總給人一種不相符的感覺。

其實自今年年初開始,「機器人綜藝」已經開始扎堆出現,《這就是鐵甲》和《機器人爭霸並不是國內機器人題材節目的開路者。

早在1月,浙江衛視就一馬當先,上線機器人競技秀《鐵甲雄心》。但是這檔節目並沒有引起預期的超高網路話題度和聲量。

難道近期成為「爆款」的《這就是鐵甲》的出現就能拯救機器人題材真人秀的總體熱度嗎?

我們可以先通過百度指數的搜索趨勢來看看具體情況,數據顯示,在《這就是鐵甲》4月13日上線首日引起高度關注之後,隨後的一周內,網路關注量已經開始下滑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在歐美國家已經火了近30年的「機器人格鬥真綜藝」在國內如此冷門,始終遊離在小眾市場的邊緣呢?

小懂覺得,在節目製作思路和國內受眾心理方面都稍稍有點問題吧~

這兩點從根本上決定了這一類機器人題材綜藝本土化能否成功並在中國綜藝市場上席捲一股科技風潮。

卡司的不倫不類:angelababy和機器人也能搭上邊

就如小懂剛才舉的例子,這類節目中現有卡司節目本身調性放在一起比對,關聯性略顯牽強。這直接導致了觀看時,娛樂元素和機器人競技的激烈和專業相互勾連時,觀眾會有些許齣戲。

還拿剛剛提到的《機器人爭霸》來說吧,節目組邀請了「九億少女的夢」林更新、「大黑牛」李晨、「宅男女神」楊穎、「流量小鮮肉」盛一倫擔任明星團長,近期因某配音節目吸引了大批迷妹粉的「神奇大叔」趙立新擔任主持人。

乍一看這陣容還挺亮眼的對吧?但是你想想,如果跟你說這個陣容是要整裝待發去跑男上撕名牌,好像也沒有什麼毛病吧?

所以說,尋找有科技行業專業經歷或從業背景的人作為專業卡司,或許可以成為科技類綜藝區別於傳統綜藝的一個突破口。

但不管怎麼說,節目組在尋找關聯性上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

如在《機器人爭霸》第一期中,李晨直接坦言到,自己平時喜歡玩一些機械,也玩車,所以工業這些東西自己是有一些基礎的。

而林更新和Baby這兩位要說與機器人有什麼關係的話,只能用蹩腳的遊戲技術來當擋箭牌了。

明星導師毫無科技背景就直接導致後面比賽中的一些尷尬場景。正如第一場明星體驗賽中,四機混戰模式一開始就笑料百出,連比較熟悉機械的李晨都覺得自己的機器人操控起來非常難。

在四位「隊長」的操作下,殺氣騰騰的格鬥機器人彷彿滿場亂拱的蟲子,完全不著邊際。

專業選手賽後直白地點評到,「他們對機器人一無所知」、「他們的操作簡直糟糕極了」……在專業人士不遺餘力的貶損下,明星嘉賓算是尷尬到了極致。

擰巴的製作邏輯:到底是競技還是綜藝是個問題

除了卡司有點尬,沒人覺得節目的邏輯更尬嗎~

《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試圖將賽事競技和綜藝思路結合,開創「混搭風」邏輯。

這就勢必導致一種可預期的尷尬:被明星引流來的觀眾看機器人格鬥環節會覺得枯燥無聊,而本領域的從業者或愛好者會覺得節目拖拉不專業。

因此,在這一點上,先發制人的《鐵甲雄心》單獨走賽事競技模式,整個節目用層層淘汰的賽制緊湊地推進節目,倒讓節目顯得更加專業有力量。

《鐵甲雄心》採用體育賽事的製作思路,將機器人格鬥的部分放大化處理,快速為觀眾普及相關專業知識。

在整個節目過程中,解說時而舞台、時而解說台的「閃回剪輯」讓人不得不懷疑,為了比賽的緊湊性和專業性,節目里主持人口播和格鬥內容很可能都是分別錄製的。

《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綜藝製作路線,嘉賓參與節目、確立明星人設、設定分場笑點等都是綜藝節目的常規操作。

就拿《機器人爭霸》第一期舉個例子吧。開頭西部式的、工業感極強的場景、斑駁的金屬銹跡好像在放著一個「大招」,難道是為孕育著科技感極強的內容而設計的嗎?

下面環節是明星熟悉自己的機器人,明星們說某個機器人很像金字塔,或是將機器人中常見的「母子機」模式說成:哎呀,這個機器人分成了兩個部分。

這些時候,這種很不專業的辭彙和搞笑的表達其實是迎合觀眾的笑點。但後台的專業選手們早已漏出了有點嘲笑的意味了。

開頭營造了氛圍之後,開始了一場上面介紹過的導師預熱賽——「四機混戰」

結束戰鬥後,擰巴而尷尬的邏輯華麗麗出現了!明明剛剛還在鏡頭裡說這些明星在項目上「一無所知」的專業選手們,在這個環節卻謙卑地雙手奉上了自己的遙控器,以表示加入明星戰隊的虔誠。

這些資深選手,以授勛的姿態將機器人遙控器「獻給隊長」,以示入隊。節目組這種授勛式的方式似乎是對節目製作邏輯的一種至上的諷刺

其實這種「導師制」完全是從嘻哈複製而來的,但有bug是,嘻哈的導師有一定音樂基礎,雖然前期選手可能會嘲諷,但大部分在導師表演點評或公演完後,都會對導師有個印象的逆轉。

然而,機器人節目是不具備這個逆轉的條件的,他們基本不懂機器人,如此「外行」的明星成為了專業選手的導師,決定了他們在節目中的命運,這種邏輯就會讓人覺得很怪。

同樣是走綜藝路線,《這!就是鐵甲》的節目邏輯就顯得順暢一些,他們讓明星成為選手和格鬥機器人的「經理人」,而非什麼「導師」

設置「經理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們只負責挑選、統籌,單純地從「經營」的角度排兵布陣而已,至於如何操作和戰鬥,還是靠選手本身,專業輕鬆避開「外行指導內行」的尷尬

因此,選手只要是喜歡明星「經理人」就OK啦,比如選手在節目中評價鄭爽:我認為她很漂亮,有一種自然的力量。他太美了,真是美好的一天。

至於鄭爽妹子到底懂不懂機器人這個問題,who care。

反倒因為這個設定,《這!就是鐵甲》中明星不那麼需要面對專業問題的拷問。甚至鄭爽還因為戰術的選擇、清晰的布局和快速的行動力,圈了很大的一波粉。

很多網友表示,看了節目之後,真的覺得小爽想法獨到而果斷,思路和表達很清晰,活脫脫一個機智的小姑娘。

所以對於此類節目來說,到底是綜藝還是競技模式,明星充當什麼角色,節目是否能平衡這種關係,這確實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而目前扎堆出現的節目明顯很多沒有做到更好地處理這個問題。

空洞的情感維繫:看機器人在格鬥池廝殺何以「共情」

節目集中扎推的另一點風險在於,先出現的節目會被不斷地借鑒,而後出現的沒有好的創新點註定被市場淘汰。

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幾檔節目中機器人格鬥艙的布景和搭建、以及主要賽制的設立都是相互模仿借鑒,毫無新意可言。

請看,這是最早上線的《鐵甲雄心》中機器人的戰鬥艙。節目聲稱這是斥資5000萬打造的全球頂級賽場,是個軍工級全封閉戰鬥艙,使用了100噸高強度鋼材以及25毫米厚的全封閉防彈玻璃幕牆,能抵擋9毫米手槍近距離連續射擊。

再來看看《機器人爭霸》中為機器人準備的格鬥池吧。是不是很眼熟,這好像根本就沒有什麼不同吧。

但是問題的根本不在於格鬥艙是怎麼樣的,而是看節目的觀眾到底能從格鬥中看到什麼。

事實是,在節目中,沒有科技基礎的觀眾很難將自己和一堆鋼鐵電路組成的沒有體溫的「東西」建立感情聯繫。你看下面這個機器被攻擊起火了,我們只有直觀的視覺體驗,不懂行情者可能並不能產生直接的情感。

而綜藝又是什麼,其本質不就是讓觀眾中找尋情感共鳴,感受喜怒哀樂嗎?

所以,必須一提的是,「機器人格鬥綜藝」無論如何順應潮流,都無法改變現階段在國內只是小眾興趣點的事實。因為普通大眾在這個領域只是入門級觀眾,而專業化路徑只會一味地提高收視門檻,使其暫時被中國綜藝市場淘汰。

因而也可以估測,現有的流量很大一部分真的只是林更新、Baby、鄭爽等自帶的流量而已。

所以每次當我試圖提起最近很火的「機器人綜藝」《鐵甲雄心》、《機器人爭霸》、《這!就是鐵甲》時,身邊的很多小仙女直接將其「丑拒」……

但是,機器人背後的真正操縱者還是人,其實人與機器還是可以建立情感聯繫的。

你看,當張一山作為「經理人」看到自己戰隊的機器人打敗別人時,他的那種開心不正是像自己的隊友獲勝的喜悅么?

而吳尊和鄭爽在看到機器人「受傷」時,也是非常揪心和擔憂的。他們已經把機器人作為自己戰隊成員來看待,在比賽中著實為它們捏著一把汗。

所以,小懂真正想說的是,這類節目雖然無法被大多數觀眾接受,但是確實是很值得一看的,這也是中國綜藝市場多元化和走向世界的「先鋒代表」!

通過節目,我們可以了解機器人有哪些作用,他們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這些愛好者為了自己喜歡的機器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而且節目本身的科技、競技、團隊等元素也是非常燃的,我們可以在刺激感、質疑聲把它作為「新生者」來關注,去期待,和這批節目的本土化進程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小姐駕到 的精彩文章:

深八張楊女粉絲:文藝青年情史豐富,曾在微博稱讚馮小剛
黃聖依婆婆為了孩子修遊樂園建滑雪場,他家到底多有錢?

TAG:懂小姐駕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