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134萬觀眾,累計超過16億日元票房,《妖貓傳》在日本創紀錄
近36萬影迷做出評價,豆瓣打分7.0分。在中國替陳凱歌「翻身」的《妖貓傳》沒想到在日本爆紅。動員134萬人,累計票房收入破16億日元,創紀錄的《妖貓傳》更多的是為華語片出海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文 | 龐宏波
初識《妖貓傳》,或是因為其「史上空前」的宣傳語,或是因為史上最大的中日合拍。當時的日本,唯有「震驚」。
後知《妖貓傳》,或是因為其超強視效再現大唐盛景,或是因為其獨特敘事再憶樂天往事。此時的日本,唯有「震撼」。
時隔三個月,《妖貓傳》重回大眾視野。這部電影在日本的強勢表現,不僅成為了近十年華語電影在日本的票房新高,也因其突出的宣發規模,成為合拍片票房雙收的一個典範。
在國產奇幻電影屢次碰壁時,在合拍片遭遇瓶頸時,在華語電影出海持續低迷時,《妖貓傳》或許不是最佳模板,但卻有著極大的解讀空間。
6年心血終獲認可,中日評價一致來源於質量本身
在國內上映之前,連續幾部作品反響平平,讓主流電影市場對於《妖貓傳》的預期並不算高。
開片三部新片排片最低,憑藉著上座率和口碑一步步逆襲。如今的電影市場,或許很難發掘出每一部佳片的「增量」,但卻可以給更多類型電影更大的生存空間。
最終,在豆瓣7.0分的評價中,《妖貓傳》拿下了一個較為滿意的票房成績。相比觀眾贊大於批,在業內專業人士眼裡,《妖貓傳》顯然有著更大的文本解讀空間。
在日本上映前,日版海報上一句「空前絕後之規模所描繪的,百花繚亂的極上娛樂大作!!」將《妖貓傳》的映前熱度拉向了高潮,幾乎毫無保留的表達了片方對於日本電影市場的期望。
2月24日正式登陸,首周末觀影人次便達到了43.74萬人,超越同期上映的好萊塢電影《馬戲之王》。目前,影片觀影人次突破百萬,累計票房達到了16億日元,創作了近十年華語片在日本電影市場的新高。
和國內風評大體類似,《妖貓傳》在日本得到的口碑評價整體趨於正面。無論是懂歷史的「影迷」還是不懂歷史的「觀眾」,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可以說,這部電影能夠在中日兩地均取得不錯成績,來源於《妖貓傳》自身立足於東方,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所渴望達到的微弱平衡。從整體評價來看,無論是文化內核還是商業品質,《妖貓傳》的完成度都較為理想。
史無前例的宣發「核戰」,大公司+全覆蓋是華語片突圍要素
在國內上映時,《妖貓傳》逆襲除了口碑外,還有其強大的宣發助力。但電影卻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新麗傳媒向京東投放了整個電影宣發費用的60-70%,而京東也調動了全平台資源進行深度營銷,但電影劵就派發了一億。
事實上,新麗傳媒CEO李寧表示「京東這次還投放了上億的廣告,這是京東站外的廣告費。我在電影發行工作十八九年,沒有見過這樣大的跨界行為。」
如今,如果復盤《妖貓傳》的國內宣發的話,只能用「驚艷」二字來形容。而在其背後,是電影巨頭京東入局、且大規模派發電影劵來實現核心受眾的「全覆蓋」。
但華語電影在海外上映時,往往無法藉助國內電影宣發的互聯網優勢。因為缺乏足夠的影院支持,沒有成熟的發行體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華語片海外發行的成績。
與其他影片所不同的是,《妖貓傳》在日本發行,促使了東寶和角川兩大巨頭合作,擔任電影的聯合發行方。其開畫規模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電影,這無疑保證了這部電影的整體走勢。
但其實復盤《妖貓傳》的日本宣發動作,其實可以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海外發行經驗。
首先,《妖貓傳》一直都主打 「豪華」配備。從第一款日版海報開始,《妖貓傳》就奠定了其先天印象。電影最為突出的實景拍攝,也讓電影看起來更加大氣。此後,電影中的日本演員染谷將太、阿部寬也在媒體面前發聲:「擔心觀眾會不會把布景錯認成CG……」
此外,電影中有染谷將太、阿部寬多位日本演員,在日本上映時其日語版配音,則邀請到了高橋一生、吉田羊、澤城美雪和花澤香菜等,基本涵蓋了一線演員和人氣聲優。
最後,曾負責《你的名字》音樂的樂隊radwimps,為電影創作了《妖貓傳》的主題曲,並將歌詞印成海報在地鐵里張貼。
據統計,官方總共為《妖貓傳》推出了1版主題歌宣傳視頻,1期公開紀念特別節目,2版預告片,3版特報視頻,還投了4版電視廣告。
可以看出,其日方的宣發規模絲毫不亞於內地。具有超強實力的本土巨頭站隊,第一梯隊的娛樂明星引流,在宣發物料上實現「全覆蓋」,這是《妖貓傳》在日本票房突圍的一大關鍵。與此同時,也是華語片在海外突圍最需借鑒的發行經驗。
東方元素核心是文化共鳴,中外合拍最大關鍵在敘事而非視效
但從日本影迷的真實評價來看,其宣發只是將首批觀眾帶入影院的第一步。而如何形成突出的競爭力,滿足影迷的觀影需求,則是電影票房能否有突破的重點。
此前絕大多數華語電影在海外上映,其票房成績都不甚理想。而想要同時取悅東西方的合拍片,更是一直處於一個「實驗階段」。華語電影的出海依舊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不過《妖貓傳》之所以能在日本引起不錯的反響,成功宣發只是外在助力,其核心在於中日之間的文化共鳴。電影在內地上映時,因為改編自日本作家的原著小說,所以電影本身就帶著一種獨特的傳統美感。回歸日本本土,電影超強的視覺體驗和少量日語對話,基本可以讓電影與觀眾之間毫無違和感。
而日本本土對於盛唐文化本身就有著一種仰慕之情,其傳統文化里有大量的盛唐元素。可以說,在文化根基上,日本觀眾理解這部電影並不困難。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向來文人氣息濃重的陳凱歌,不僅藉助《妖貓傳》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盛唐文化輸出,或許也能對中日合拍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某種程度上,中日合拍片在文化語境上的便利減少了中外電影觀眾的文化摩擦。在華語片出海和中外合拍片的過程中,兩地觀眾的文化認可程度至關重要。
所以,除了在視覺體驗這一「世界語言」上保持較高的水準外,如何講述一個普世的能引起更多人情感共振和文化共鳴的故事,則成為了華語片在海外提高反響的新重點。
有著史上最大規模中日合拍片頭銜的《妖貓傳》,其創作方式和宣發營銷,或許都可以為其他影片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