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這4類孩子在幼兒園人緣很差!
⊙歡迎關注「幼教圈」、「學前教育網」、「園長」微信公眾號。
很多父母們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孩子踏入社會的時間是在大學畢業後。然而心理學家卻認為,孩子在進入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就表示開始進去社會了,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
孩子入學後,開始接觸到陌生的老師、同學,大家雖相處一室,但各有各的習慣和脾性。所以,相互之間如何良好相處,成了孩子之間的挑戰。
幾個學期下來,有的孩子同學關係不錯,號召力十足;而有的孩子,人緣差不說,成績也一塌糊塗,惹得爸媽也整天發愁……到底是哪幾類孩子讓爸媽堪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
第一類:愛告狀的孩子
愛告狀是不少小朋友都有的情況,告狀本身無可厚非,因為在孩子眼中,規則就是規則,容不得一點觸犯。
但問題在於,有些孩子告狀的動機並「不純」。比如,有些孩子告狀是為了贏得老師或父母的表揚;有些孩子是自己犯了錯,卻試圖通過揭發別人的「惡行」來轉移視線。
有的孩子告狀不分場合,屢屢當著同學的面就「揭發檢舉」,這往往讓被檢舉的同學顏面掃地,很是受傷。時間長了,在同學中和老師眼中的印象都很不好。
我們肯定不鼓勵孩子從小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很多問題的並不只是只有「告狀」才能解決,而且,「告狀」也不是最終目的。
當孩子總把眼光放在別人的缺點上以期「告狀」時,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呢?
和孩子一起討論正確的做法
當孩子說「班裡有幾個搗蛋鬼課間總是在樓道里亂跑」時,父母不要只做聽眾,還要問:「那課間應該做些什麼呢?」「看書,和同學聊好玩的事,想玩追人的時候去操場……」這種討論方式會使孩子不再專註於挑別人的毛病,而是真正地懂得什麼是正確的做法。
對周圍的人和事多做正面評價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對身邊的人和事多做正面評價,客觀看待別人的缺點。在孩子面前不要總是對別人品頭論足。
教會孩子發現別人優點的具體技巧
孩子剛剛接觸社會,與人交往的許多技巧都有待學習,這其中也包括讚揚、認同別人的技巧。
對愛告狀的孩子採取冷處理
對待想用挑別人的錯來贏得好處的孩子,應該盡量採取冷處理,讓他明白這種方式並不怎麼有效。
第二類:為達目的故意哭鬧的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學校也就特別霸道,同學帶來的東西一旦被他看中了,非要搶過來不可,如果人家不給,馬上就哭天喊地報告老師。這樣的孩子在班級里一般也是不受歡迎的。
當孩子以哭鬧方式以求達到目的時,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呢?
家長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孩子在家裡會犯的毛病,到了學校照樣會犯。
好多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會選擇哭鬧耍賴,心軟的家長很快就會「屈服」,順著孩子心意買這買那。
其實孩子比你想像的要稍微「狡猾」一些,他們每一次哭鬧都是在試探你的底線,如果你每一次都順從,孩子就會經常對你重施故技。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能堅持原則,並能平靜地跟孩子講清你的原則,那麼孩子鬧過幾次後也懂得收斂。所以,家長心中的天平不能失衡,這才僅有利於孩子的成才。
第三類:喜歡炫耀的孩子
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炫耀」的心態實在沒有多少好處。一方面,這可能會引起班裡的攀比之風,對其他孩子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過度依賴「炫耀」來博得大家的認同,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膚淺、空虛。
當孩子喜歡炫耀時,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呢?
及時、有效制止
當孩子出現炫耀行為時,父母要適時予以阻止、引導,讓孩子明白一件事情:通過炫耀獲得的認可、崇拜並不能持久,只有通過自身的才藝、優良品德等換來的關注才是最光榮的!
父母做一個好榜樣
孩子是通過觀察父母和效仿父母的言行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舉止,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需要控制自己貶低他人、吹捧自己的慾望。
第四類:愛起綽號的孩子
小孩子一開始給別人起外號時,往往是出於好玩的心態,並沒有什麼惡意。但是如果一直不加引導的話,往往容易產生不好的影響。畢竟,給人起不好的,起外號的人是高興了,而「受害者」往往感到羞辱、鬱悶。而帶著惡意給別人起外號,久而久之也就不受大家待見了。
當孩子給別人起帶有貶義的外號時,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呢?
其實這個問題倒也不必太過上綱上線,孩子有他們獨有的交流方式,大人認為是調皮搗蛋,實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行為、智力、語言發展較活躍的表現之一。把問題正常化,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去解決。
對於愛給別人起外號的孩子還是應該耐心地教導,跟他們孩子單獨談,多暗示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比如「粑粑頭」這樣的稱呼很好玩嗎?如果別人也這麼叫你的話,你是什麼感受?
跟孩子單獨談的好處是,孩子會覺得老師對自己有一個特別的關注,「咱們拉鉤,達成協議,不叫他粑粑頭了」,在這種互動當中孩子會覺得他得到了重視,也是對孩子行為的矯正。
孩子的這些問題,還是要以寬容、引導的心態去解決,多些溝通,多些交流,慢慢都會解決。
※室內創意遊戲,一卷膠帶就搞定啦!
※創意手工:鱷魚來了鱷魚來了 少見的鱷魚手工,了解一下
TAG:中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