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月三是華夏上古時期的狂歡節,我們現在都淡忘了

三月三是華夏上古時期的狂歡節,我們現在都淡忘了

三月三

李谷一

00:00/02:20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是廣西的大節日,很多人以為這個三月三就是少數民族壯族的大節日,而和其他民族好像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個三月三,就是華夏民族,炎黃子孫的正統大節日。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親父盤古大帝誕辰日。

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也是廣西壯族、瑤族、侗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其實很多民族的源頭,都是炎黃子孫來的,可以說是同宗同源。

有些少數民族,把上古時期的文化,原封不動的保留了下來,成為一種風俗傳承,這些傳統節日就起到很大的載體作用。

三月三,其實就是上古時期的一個狂歡節,「上巳」,即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自三國曹魏以來,定為三月初三日。

按這樣算,今年的上巳之日,在農曆三月初四,其實都差不多。

上古時期的節日採用的是干支紀法,太陽曆,後來隨著太陰曆的流行,不少節日都改成農曆紀法。

上巳節,這個節日對今天的我們相對陌生,但卻曾是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也是中國人真正的情人節。為什麼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呢?

我國不少傳統節日起源於季節農事。早在上古時期,農曆二月,農民開始野外勞作,所以許多風俗儀式於二月至三月初舉行,尤其在萬物萌生的三月,「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泄,生者畢出,萌者盡達」。

這個階段,差不多在春季的中間階段,對應清明穀雨節氣這段時間,天地之氣,一片生機勃勃,萬物生長。

正因如此,先民選定三月巳日作為生命之神的復活節。生命之神往往等於大地之神與婚姻之神,故為迎接生命之神,先民展開社神祭祀、男女求子等活動。

春社和上巳這兩個傳說一定是由來已久,才被太史公作為信史記入實錄。然而,嚴謹的漢代經師是有一番自己解釋的。他們認為,姜嫄和簡狄履行的是一種求子儀式。他們說法儘管抹去了神話色彩,然而卻刻意掩飾了群婚風俗。如果我們穿越到當時目睹這一場景,一定會目瞪口呆——在春社和上巳的時節,帝嚳部落和聯姻的其他部落,在祭祀神祗後,洗浴身體、狂歡野合,整一部海天盛筵。

三月三節日,萬物生長,生命生機勃勃,全世界呈現新氣象,是大家的期待。

(智能中醫:謙和既濟;loonta數據中心)

更多接地氣的原創文章,養生常識,五運六氣雜說,暢談中醫的各種資訊,治病思維,新醫療模式的探討。。。請持續關注我們!

1.掃描以上二維碼關注。

2.微信點擊「添加朋友」,搜索「謙濟堂」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說的都是真的,河圖洛書就是太陽系設計圖
七嘴八舌議論李約瑟難題,為什麼近代中國嚴重落後與西方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