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拚命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中國父母,已經完敗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本文2622個字,大概4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岳冰
1
身邊經常充斥著一句響亮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這條「起跑線」,在絕大多數家長心目中,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人的命運。印度人也認同這個觀點。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要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劇情讓所有的中國家長產生了極大的觸動和共鳴,因為和目前我們自己國家面臨的教育大環境太相似,而且現實得有點扎心。
電影中,拉吉和米塔夫妻為了讓女兒接受最好的教育,演繹出現實版的「孟母三遷」,從中產人家「穿越」到上流富人區,買學區房擠入上流社會階層,可是皮雅卻遭到孩子們的排斥,沒人願意和不會講英語的「爆發戶」的女兒一起玩。學校也以不願招收店主的孩子為由,拒絕他們入學。
於是夫妻二人又通過金錢交易,買到指標,「穿越」到貧民窟搶奪教育資源。
電影中涉及到擇校、學區房、入學面試等現實元素,不少觀眾表示有些情節讓自己哽咽,因為有著感同身受的力量。
媽媽米塔在一次又一次對「最好」的追求中,引發了一系列故事,給觀眾帶來了深度思考——所謂的最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自己都無法通過砸錢真正融入的上層社會,卻要逼迫小孩子,通過進入一個學校就能融入進去,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的意味?
2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其中有一個高贊的回答:這句話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里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里折騰自己,因為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眼界品味,決定了你的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跑,怎麼跑。
北京去年的文科狀元熊軒昂說過一番話——「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句話雖然扎心,卻是一句大實話。
熊軒昂來自一個中產家庭。北京的中產家庭,父母往往都是大學的教授、上市企業高管、著名醫院的主刀大夫、重要的技術科研工程師、擁有尖端技能的高職業素養人或者某些特定行業里尖端的人,等等。如熊軒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這些中產除了擁有堅固到難以被摧毀的家庭經濟基礎之外,還需要具備家長雙方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著較高的職業價值或者社會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質、擁有良好的禮儀等特徵,而這些特徵將中產階級與「暴發戶」區分開來。
這些家庭的孩子上清華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和那些拚命上輔導班大量刷題的孩子們不同的是,他們一到暑假就飛到世界各地參加夏令營,第二特長稍微突出一點就能到國外參加比賽。父母有優質的人脈資源,認識一兩個牛津劍橋或者是哈佛大學的教授都很正常。
和一味強調「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普通父母不一樣的是,這些父母,是先讓自己有了足夠高的人生高度,才擎托起孩子高於常人的起跑線的。
這和知乎上的高贊回答也不謀而合。
3
在普通家庭中,全職媽媽已經不再是個例,她們以輔導孩子學習為使命,過早放棄了個人的職業前景和人生追求。自己都要和社會發展脫節了,又何來為孩子提供優質的社會資源呢?
一個全職媽媽所能為孩子提供的起跑線,就是在無休止地逼迫孩子做作業、上各類輔導班和考名校,企圖用孩子考上名校的優秀,來證實媽媽們自己的優秀。口號就是我們熟知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類父母沒有明白一點,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終身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言傳身教的示範作用。而一個人終身學習力的強度,決定著他最終能到達的人生高度。
這種父母放棄自我的成長,一味折騰孩子的教育行為方式,和那些高端人士的教育方式,從極度自律的自我成長角度比較,完全是相反的。
這也讓多少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和教育中介,利用家長的焦慮和攀比心理,賺足了利潤。入學逐漸成了既得利益者才能玩得起的遊戲,沒有天賦和家庭背景的孩子,只能和彼此比拼,誰更勤奮地上了更多培訓班。
原本開發智力的學前教育也已變味,異化的童年早早成為了被資本擴張需求所收割的韭菜園。
反觀那句經典的宣傳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應該警覺地意識到,這是一碗灌輸給焦慮中的普通家長的有毒迷魂湯。
處於社會中低層的很多家長,把自己本該努力成長的使命,早早強加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在不堪負重中,獨自踟躕前行,走向父母今生遙不可及的目標。
能夠讓孩子有榜樣力量的有樣學樣,就像澳門賭王何鴻燊夫婦那樣,自己也在不停努力成長中,女兒何超鳳以父母為榜樣刻苦拼搏,這應該才是家庭教育中的雙贏模式。
4
誠然,《起跑線》還折射出來一個扎心的社會現實: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讓普通父母絞盡腦汁,傾盡金錢,以獲取和上層階級更接近的優質教育。
雖然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社會現實。但是,在目前無力扭轉的大環境下,父母更不能放棄自我的努力成長,一味逼迫孩子,依靠賣命刷題,完成跨越階層的使命,卻忽視了,父母自己到達的天花板,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這樣一個客觀因素。
父母的高度,並非必須要有高出常人的社會地位,父母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它們決定了父母能把孩子指引向什麼樣的方向,也決定了父母能夠借力給孩子走多遠的路。
事實上,真正的優質教育,還是來自於父母自身的社會認知,社會認知在某種程度上,又能促成一個人最終的成長高度。
記得網上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孩子成績不好,媽媽罵他是笨鳥。孩子不服氣地說,笨鳥有三種,一種是「笨鳥先飛」的笨鳥,一種是壓根兒不想飛的笨鳥,第三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這個故事雖然有點搞笑意味,卻也真切的告訴人們:想讓孩子成才,自個兒先要自強不息,想辦法讓自己更優秀,才能從內因上,激發促進孩子的奮鬥和拼搏意識。
好的父母,一定是自己一邊追求進步,讓自己努力變得更優秀,一邊和孩子共同成長的。
好的父母,不會去喝那碗有毒的迷魂湯,他們都明白最關鍵的一點: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要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父母就一定要先行成長。
— THE END —
岳冰: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是有一個可愛女兒的媽媽,混跡於自媒體的自由撰稿人。個人原創公眾號:岳冰的小書屋(lD:YueBingdepingtai)
※馬雲罕見寫信撤職彭蕾,除了毒雞湯,這兩個謎你要關注
※愛奇藝窮得丟盡中國人的臉?利益面前,王思聰也要閉嘴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