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跑線——固化階級的無聲鬥爭和焦慮到瘋狂的父母

起跑線——固化階級的無聲鬥爭和焦慮到瘋狂的父母

我們小的時候努力成為最好的孩子,長大以後還要成為最好的父母,而那些沒能成為最好孩子的人如今也只有努力成為最好的父母了。

近幾年的印度電影總是能夠直指人心,揭露當下最現實殘酷的問題與矛盾。從《摔跤吧!爸爸》到《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從《我的個神啊》到《神秘巨星》,再到這幾日上映的《起跑線》都無不將印度當下最尖銳的問題交錯呈現,在喜劇和歌舞的生動穿插間狠狠的打動觀者,也警醒觀者。

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與太太米塔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而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吉拉卻因為一系列意外事件發現了名校背後隱藏的潛規則,以及固化階級背後政府、社會、學校、教育之間的無形鏈條。它們將每一個階級固化、分割、捆綁、孤立,然後一切按照它們制定好的潛規則有序運轉著。

這個電影真是看的讓人又著急又心疼又感動又無奈,彷彿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電影雖然揭露的是印度本土的教育問題和情況,但對於同樣人口密度大,教育資源稀缺,貧富差距懸殊的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國家都可見一斑。

在這個階級上升渠道越來越窄的時代中,寒門難出貴子的命題越來越被放大。好不容易費盡心力擠進中產階級,或是在中產階級邊緣的父母和家庭就看重教育的重要性。影片當中的母親像極了所有身邊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他們堅信「孩子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就像一個神秘詛咒催生著每一個家長的焦慮。你能在電影中深刻地體會到,為了讓孩子未來能實現階級躍遷或是至少保住現有的階層地位,父母們是如何勞神傷財、忍辱負重、乃至不擇手段的。

然而,一味的擠進上流社會,對於未經世事的孩子們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幸事,甚至可以說是童年消逝的罪魁禍首。

仔細看這幅海報意味深長,富有的時候,大人開心,孩子不開心。窮的時候孩子開心,大人不開心。

皮婭的媽媽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每一件事都要嚴格的要求和束縛,出門要抹上黏糊糊的防晒為了防止晒黑,隨身要跟著保姆,滑滑梯的時候要提前消毒擦乾淨,大熱的天還要穿著厚厚的衣服,為了被最好的幼兒園錄取,高價填滿孩子全部的時間上各種培訓課程……而當他們為了騙取上學的機會住進貧困區時,皮婭卻能夠跟鄰居的小孩子們一起在泥土上奔跑,嬉戲打鬧,真正的學會給分享既是快樂……

《起跑線》誕生在全球化的時代,在電影中我們看到學區房、搖號、走後門、教育商業化等現象並非特殊國情而是普遍現象,這讓影片得以成為我們所處社會的媒介鏡像。當「不能輸在起跑線」的雞湯充斥在各種商業化教育業時,每一個人都在不可避免的成為助推「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教育」這場巨大的悖論中的推手。

《起跑線》想要問的正是這樣一個有力卻無奈的問題:是誰在推動教育的商品化、把孩子們馴養成了升學的機器?是誰讓商業的利益鏈條跟兒童的教育與成長聯結的如此密切?然而這個問題,卻似乎找不到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玉成琦 的精彩文章:

TAG:琢玉成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