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著的「非遺」:他用良心熬制膏方 一年製作9000劑

活著的「非遺」:他用良心熬制膏方 一年製作9000劑

「膏方」是傳承上千年的中醫滋補形式,浙江杭州河坊街的俞柏堂已經是這門手藝的第四代傳承人了,同時是一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與那些變為「表演項目」的非遺不同,俞柏堂的膏方種類過千,去年的年製作量在9000劑以上,是依然存活並被廣泛接受、使用的非遺手藝。(攝影/楊磊 編輯/王漠沙 《中國人的一天》第3030期)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這句話的意思是冬天服用了進補膏方,第二年就會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冬季是滋補的好時機,所謂「冬藏冬藏」就是此意。江浙滬一帶的居民深諳此道。從小,俞柏堂生病了極少去醫院,都是祖父或者父親帶著出去拔一點草回來煮煮就病好了,所以,他從小就對中醫藥有著濃厚的好奇心。

製作膏藥這門手藝講究的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每個人使用的藥材都不同,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節令來調整。藥膏的熬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中藥葯汁的煎煮可以使用機器,藥膏的提煉則完全依靠手工操作。

在熬製藥膏之前,需要先泡製藥材,之後煎煮2次,完全把葯汁榨取乾淨,靜置一天才能進行接下來的熬制。熬制中藥是個體力活。在熬制的6個小時里,俞柏堂不斷往返於材料間、開水房和工作室。這種打水的重體力勞動多數已由徒子徒孫代勞了。

熬制一劑膏方需要至少6個小時。先用大鍋大火蒸發水分,然後使用小鍋提煉膏體。在這個過程中間,不停地攪拌,對體力需求很高。俞柏堂師傅像看著自己孩子一樣看著熬制中的膏方。

攪拌、控制火候、清理殘渣和泡沫、檢查水位、擦拭灶台……這一系列的工作在膏方熬制的過程中「循環播放」。最初的大火熬制階段是忙碌的,因為火力大,需要攪拌的力度也大。這中間還要給煤氣罐水浴,以保證壓力充足。俞師傅的工具整理得井井有條,即使熬藥期間也要五分鐘擦拭一次鍋台。

等待煎藥的些許空閑時間,俞柏堂一般會選擇閱讀來度過,尤其是溫習中藥泡製的醫書——《泡製規範》《湯頭》。讀醫書和品茶,是俞柏堂在藥房小花園中最喜歡做的事。

越是到膏方將要熬制完成的時候,越是最忙的時候。調整火候、清理殘渣和泡沫,一刻不停,以免燒糊了鍋。增加補藥和天然香料也要在這個階段完成。熬藥的銅鍋都是手工敲制的,最新的一口也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方回春堂有一口清朝的銅鍋,但是俞師傅捨不得使用。

膏方快要完成的時候,俞師傅會用冬竹做成的攪拌棍挑起來,術語叫做「掛旗」。觀察掛旗的透明度來判斷水分的多少和藥膏的粘稠度。製作膏方的時候,攪拌的工具也很有講究——必須用兩年以上的冬竹製成。冬竹纖維筆直,不容易掉碎屑;竹子本身沒有氣味,不會影響膏方的味道。

歷經2天的時間,膏方終於製作完成,從60升水濃縮到兩小罐。熬制一個膏方看似簡單,但要熬出一個好膏卻很不容易。對於藥性的炮製、性能的掌握、熬制火候的拿捏都有很高的要求。

俞伯堂目前在老字號方回春堂工作,建立於清朝順治六年。

俞柏堂的祖父俞綉章在我國南方最大的國葯號——杭州胡慶余堂做總經理30多年,他也是繼胡雪岩之後胡慶余堂的中心人物。在中醫藥世家長大的俞柏堂從小就對中醫藥痴迷。改革開放初期,俞柏堂接父親的班進入杭州市人民藥店開始膏方的製作。2001年創立於順治六年的方回春堂恢復經營,他便來到這裡工作了。2008年,俞柏堂被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中醫膏方製作技藝傳承人,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位。

俞伯堂正幫助藥師王師傅查找一個平時接觸極少的藥材。俞柏堂說祖師爺對手藝人最大的要求就是細心、精心、良心。經常接觸貴重的藥材,不能有絲毫的貪念。「病人將藥材交給你,是對你的信任,這個手藝吃的就是『良心飯』,每天睡覺都能安然入睡,不能有絲毫虧心。」

俞柏堂的家是當年父親值班的宅子,是一座建於民國時期的傳統木構院落式建築。當年是三代同堂,現在只有兩間房子是屬於他和老伴的。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喝藥酒和養花。他最愛的沙漠玫瑰擺在卧室,他說他看什麼花都像藥材,都在想能不能泡酒和入葯。他說,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喜歡調理和滋補身體,他的手藝就有了用武之地。想到這些,他每天就能很開心。

俞柏堂已經70歲了,每天中午步行從葯堂回家吃飯,通常老伴都已準備好了飯菜。偶爾他自己也會做些杭州的家常菜,他做的毛豆煎鯗、雪菜炒魚片,最受親友們的歡迎。每天中午俞師傅都會喝上一杯自己泡的藥酒,這個習慣堅持了很多年。家裡除了老兩口,還有一隻小狗陪伴他們。

俞柏堂從事中藥膏方的製作近40年了,他本想讓兒子繼承自己祖傳的手藝,但是已過而立之年的兒子改行去做了市場策劃的行當。他一直在思索這門手藝如何傳承下去。於是他開始觀察膏方熬制團隊的十多個人,觀察每個人的習慣、業務能力、學習能力、職業素養、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而所有的素質中他最在意是良心。

經過兩年的觀察,俞柏堂決定收徒傳道。現在,俞師傅共收了4位徒弟,其中吳建良跟了他16年,劉瑞龍跟了他12年。他說:「我不在乎必須是兒子才能來傳承這門技藝,只要是對人們有用,傳播得越廣我就越開心。」(微信搜索「中國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公眾號,分享你的故事,你將有機會成為中國人的一天主人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人的一天 的精彩文章:

徵集 我媽年輕時原來這麼厲害!

TAG:中國人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