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京:全面發展,把實事求是貫穿始終

羅京:全面發展,把實事求是貫穿始終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青年」出品

羅京

文學院2014級博士生

CSSC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科技成果、科研獲獎各1項;曾擔任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校研究生會主席;曾擔任共青團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委員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曾赴河北白洋淀、河北正定、福建寧德、陝西延安等地調研,小組撰寫的調研報告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回復獲得吳玉章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校優秀研究生和校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

在學術的道路上艱辛求索

羅京坦言,她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文論作為研究生的專業,是因為非常喜歡導師張永清教授的課,在大三的時候,她通過上張老師的課和閱讀他布置的原典文獻,逐漸發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趣味和奧妙所在,並一直堅持研究到了現在。羅京說,與哲學家一樣,文藝理論家也試圖建構一個自認為完美而能自洽的理論體系,並用這個體系來揭示規律和闡釋自己的觀點。羅京覺得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於是她通過不斷地閱讀這些理論家的作品和學習他們的思想,慢慢地從「無知」到「有所知」,同時也愈發地體會到文論研究「開始就像一個小瓷瓶口,很難從入口進去,但是一旦突破了瓶頸,展現給你的就是一個廣闊而全新的世界,從而很容易做到觸類旁通」。羅京說自己並不是想成為一個哲學家,但是純粹的理論研究確實讓她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充實和愉悅

羅京對待學術的態度可以用「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形容,她認為做學術「容不得一點馬虎,來不得半點花架子」,必須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精讀各類中外原典,吃透相關的大部頭文獻,理清各個流派的思想理論,這樣才能產生出紮實嚴謹的學術作品。憑藉深厚的積累和辛勤的鑽研,羅京在學術研究中做到了厚積薄發,參加全國現象學研討會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壇,並在會上作主旨發言;在導師張永清教授的指導下在包括《學術研究》(B刊)在內的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

羅京說張永清教授在學術道路上給了她很多幫助,即便再忙,張老師也會對她的文章逐字逐句地認真批註和回復,並找她過去交流。而在羅京為寫不出文章而著急的時候,張老師也會告誡她不要太貪心,不要因為功利性的東西影響自己做學術的純粹目的,哪怕看了幾個月的文獻,寫不出來東西也很正常,這使得羅京在學術寫作中更能沉得下心來。羅京說張老師對待學術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羅京一直把學術研究作為自己的重心。她說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學生幹部在學術上比較懈怠和不那麼上心,但她認為「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不能把學生工作之類的事務作為不努力學習的託辭或者借口,學習之外的東西只能做到錦上添花」

羅京說,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和所有學術理論研究一樣,是很辛苦的事,但值得欣慰的是終於有了一點成就,對學術的認真投入使她收穫了無價的精神財富和不斷突破自己的欣喜,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她說回頭再看看所經歷的曲折,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與有肝膽人共事,在學生工作中盡心儘力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是羅京的座右銘,在學校期間她曾擔任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副主席、校研究生會主席和文學院《中文新世紀報》主編等學生工作。羅京是一個很喜歡與人打交道的人,「這種和他人『交換思想』的過程還是挺有意思的」,她笑了笑說,「這也是我選擇參加學生組織的初衷吧」

羅京參加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

羅京對具體工作經常會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如何去調動研會同伴們的積極性,活動該怎麼策劃和進行,怎麼去詳細了解身邊同學們的意見......做事果斷,有主見,且透出幾分「潑辣」,羅京用自己獨特的理念和風格影響著身邊的人,同時她也感慨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在自己的規劃和安排之內,「經常的情況是,你會發現同伴們的很多想法不是沒有道理,或者他們正在做的其他事不一定比學生工作要次要一些,以及很多計劃真正實施起來並不是很容易」。為了妥帖地解決這些問題,她一方面經常去和師長們溝通和討教經驗,另一方面努力去了解和尊重同伴們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同時盡量體貼他們的難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羅京說換位思考和包容共進是自己在學生工作中學到的非常重要的東西

羅京對待學生工作一絲不苟有很強的服務同學的意識,當選研究生會主席以後,她時時留意同學們的需求與痛點,深切關注同學們的校園權益。同時研究生會還邀請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教授與大家暢談在故宮修文物的故事,邀請到鄭功成、王向明、孫熙國、汪國新等學術文化界名流來到同學們中間分享交流……羅京經常會諮詢同學們的意見,以明確工作的重點和主要方向,因為她認為學生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同學們的需求做更多的實事

羅京邀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教授到學校做講座

深入社會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羅京說自己是一個樂於嘗試、樂於挑戰自我和跳出舒適圈的人,「很喜歡去挑戰一些與自己的背景和閱歷『相悖』的事情」。她坦言自己的專業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比較遠,而且自己不是很擅長實踐調研,所以很注意鍛煉在這方面的能力。

羅京和同學在延安調研

羅京幾乎每個假期都會離開書桌,走向「廣闊天地」——2013年的寧德,2014年的正定,2016年的白洋淀,2017年的延安等——在幾年的時間裡,她參與了十餘項實踐調研,足跡踏遍了祖國的6個省市自治區,這些豐富的調研經歷給予了羅京非常多的機會去感受社會的變化與時代的脈搏

在羅京等同學的努力下,「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服務團」成為了人大碩博研究生開展校地合作、社會實踐的重要平台,獲得多方關注。令羅京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經歷是2017年4月1日學校機關黨委在正定舉行主題黨日活動,在會上羅京就博士生服務團的發展情況向靳諾書記做了專題彙報。在會上談到服務團紮根京津冀協同發展做貢獻方面的工作時,她介紹他們調研的重要結論「正定必將因為歷史地位、高鐵和機場有大發展;白洋淀因水而起,也必將因水而興」。靳諾書記也在會上對羅京寄語,希望她以後繼續「做腳踏實地、富於實踐精神的人」,「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非常巧合的是,就在彙報的當天,中共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隨後石家莊四大班子決定遷至正定新區,接踵而來的消息讓羅京和她的夥伴們興奮不已。河北省委領導對調研報告也進行了反饋:「選題準確,調研深刻,成果顯著,恭喜你們」,同時還打趣道:「你們調研之餘只顧著買荷葉餅了,卻沒想到買房子,後悔了吧」。對此,羅京坦言:「我並不認為我們在何種意義上推動了國家大政方針的出台,而只是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在一次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成為時代的註腳。」

羅京和同學在白洋淀調研

在正定和白洋淀的調研只是羅京豐富調研經歷的一個縮影,幾年內積累起來的50餘篇新聞報道和80萬字的調研報告無不生動地體現了她對社會的腳踏實地的責任感和富於實踐的精神

在生活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儘管經常會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生工作和實踐調研計劃,羅京也能安排出時間讓自己好好調節一下。小時候,羅京在父母的「逼迫」下學會了彈古箏,後來因為學習任務的增多而慢慢放了下來。上大學之後,羅京發現自己依然抱有對古箏的熱忱,於是重新拾起了這項被遺棄的特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羅京幾乎每天都要搬著重重的古箏往返於宿舍和琴房,寒暑不斷。羅京對技藝的要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個搖指的動作也會練上個把月,她說「就是想不斷地打磨自己的技藝,使它更為精湛一些」。就像彈古箏一樣,羅京對待其他事情也追求完美,希望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她說保持一絲不苟的態度其實也就是對自己和對別人負責,這樣才能爭取讓生活不留遺憾。

羅京在彈古箏

羅京說,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學生工作、社會實踐,自己都是很踏實地去做和一點一滴地努力完成,因為她認為踏實對於做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品質。而在未來的規劃方面,羅京表示「一定會延續在人大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風格,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同時她坦言過去幾年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很精彩,但是陪伴家人的時間比較少,希望今後能有所彌

文字:舒博悉 龍世毅

圖片:由本人提供

設計:黃筱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人民大學 的精彩文章:

2018兩會上的人大「好聲音」

TAG:中國人民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