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俄羅斯人,粗魯還是優雅?
繼續我的俄羅斯篇章。今天來說說俄羅斯人。
從來不會有一件事物,比人更讓我著迷。人身上藏著生活、秘密、幻想、個性、文化,靈魂。人是豐富的愉悅的寶藏,是宇宙中最大的奇蹟和恩賜。我喜歡與人打交道,去感受世界的動態之美。
尤其是陌生的人。想想,我們彼此都一無所知,我們會表現出對彼此最大的善意和興趣。最關鍵的是,自己完全得到了隱藏。可以暫時擺脫掉了自己身上過往和現實、缺陷和優點附加給我們的認知焦慮,自在自由地投身於一個新世界的探索。
想必這些,都是為什麼我希望一段異國他鄉的旅行不僅僅是觀景的原因。更何況,缺乏人這個要素的俄羅斯就算景色迷人,也是毫無生氣。
莫斯科紅場的人群
然而,我並不是一個放得開,到處可以和人交朋友的人。由於自己的羞澀,膽小以及對語言的不自信,我雖然渴望融入一段交流,卻大多時候都隔門而望。如今回想一些有了交集的俄羅斯人,就會感嘆,當時倘若我早勇敢主動一點,也許局面變得大不一樣。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所以,我就以我有限的接觸,來說說遇到的那些俄羅斯人。
我把他們分成了四種。
我與追極光的帥男之一,他送我們離開摩爾曼斯克
1、 服務行業的經營者和服務者們。這肯定是接觸最多的一類了。包括各種酒店、旅舍的老闆、服務員,大巴、計程車的駕駛員,餐廳里的服務員等,車站、郵局等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和我們會有直接的交流,基本止於利益關係,也不知道姓名,走過路過。但總還是有幾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比如我們在摩爾曼斯克幾天陪我們追極光的那幾個小夥子,還有載我們去捷里的旅舍老闆;給我處理弗拉基米爾火車票購買錯誤事宜的莫斯科火車站公務員。
摩爾曼斯克偶遇幾個遛狗的女士,配合我們與狗狗互動合影
2、路人。這類就是在旅途中擦肩而過的一類,可能目光相對過,可能看見我是個中國人給我打了個招呼,可能我問了路給我指路,還可能在一個地方遊玩,拍照一起合個影等等。當然他們也不一定和你產生關係,只是出現在你的鏡頭裡,你的旅行中,成為體驗的一部分。路人是最可愛的,友善的,不是因為這些人本身,而是因為他們只是路人。
嘿,火車上的夥計們
3、偶然的朋友。如果接觸再長一點的路人,了解更多一點,就變成了偶然的朋友了。這樣的事情更可能出現在我們恰好住進一個旅舍,我們一起坐了一列火車,汽車。因為相對長一點的暴露在彼此面前,就算不閑聊也會先混個面熟,然後聊天打發時間,知道了對方的名字,一些個人情況,深入聊了一點問題,留個聯繫方式說以後可以來中國找我玩啊。心滿意足的拍照留影,然後告別就幾乎斷掉紐帶,聯繫也成為空話,所以是短暫的朋友,這一類在我的途中還不少。
4、朋友。短暫的朋友如果回來後繼續保持長久聯繫,就變成了朋友。但我沒有遇到這類俄羅斯人。倒是有我國內朋友,她在俄羅斯有一個朋友叫George,我們取得了聯繫,他也幫助我了解到了一點俄羅斯人。
「一堆很帥的歐洲人里,最粗魯的是俄羅斯人」
沒辦法,關於對俄羅斯人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帥與美。歐洲人與生俱來的輪廓優勢咱就不多說了。走在大街上,大老遠,一個身材高挑筆直、頭髮如流水的美女,一個大步流星、眼神深邃的帥小伙,任誰都被吸引。
俄羅斯的各種軍人小哥簡直叫人流口水
許多酒店的前台、餐館的服務生,如果是帥哥,就會有一番議論,也絕對為這個場所加分不少。在摩爾曼斯克,帶我們幾天跑出去追極光的小夥子,都被我們點評了一番。顯然,旅社的老闆很會做生意。
去往維堡的火車上的鄰座
但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誤認。因為太過於震撼,就會把特殊當成普遍去認識。大部分俄羅斯人相貌平平,你不會對他們產生一種窺視欲。
在莫斯科的一個火車站
而且,俄羅斯的民族非常多,他們中還有蒙古族、斯坦國的面孔,就算是集體的歐洲特徵,你也會明顯感覺到還可以再做細分,只不過我們無法太深入識別。我們常說的歐洲人的高帥,也大概是忽略了其他民族的人。
敢問你們是俄羅斯人嗎?
早就聽說俄羅斯人老的很快,女性上了年紀就會身體發福,長相大打折扣。這種言論我覺得有點滑稽:哪裡的女性衰老不是如此呢?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車站的一對夫婦
我在摩爾曼斯克旅社裡遇到的一個40歲的媽媽,如果她不說,我是看不出來她有這麼大年紀的。
這線條!
但從帥小伙看,相比亞洲人相貌衰損的程度,上了年紀的俄羅斯人確實長相會折扣多點。
俄羅斯人個頭普遍比較高,形體削瘦,所以衣服穿起來也比較好看。在大冬天,人人都會帶著帽子。衣服多數是深色系。女士穿長靴和皮草、羽絨服的很多,男士背著背包,穿羽絨服的較多。
在馬林斯基劇院散場之後
我一直比較好奇,俄羅斯人普遍是斯拉夫人的後代,那到底和西歐那邊的人外貌有什麼區別嗎?我們是否能一眼看出來這個人是俄羅斯人?在一些遊客場所,很多歐美人也會出沒,但除非他們說著異國語言,否則你感覺不出他們與俄羅斯人的區別。
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俄羅斯人George,我問他,你們本國人能夠識別出自己的同胞嗎?
George說他們也識別不出。「也許只有一點可以識別。比如這個人比較粗魯,我們就會說:『哦,原來他是俄國人』」。
「это россия, детка」
George是笑著說的,要說粗魯,George肯定不包括在內。他是典型的俄羅斯上層社會青年,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在莫斯科大學法學本碩連讀畢業,目前供職在俄羅斯最高法院系統,精通西班牙語、法語、英語多國語言,聽我朋友說,他的家庭經常出入的是各種劇院,藝術熏陶非同一般。他才不會粗魯呢。
紅場附近古姆商場駐足的人群
包括我在這幾個城市見的俄羅斯人,也並不能感覺出粗魯,城市的確是規訓了人們的行為,方格子橫豎條的街道秩序,令人的重要性被隱去了。所以,看大街上匆匆而過的路人,和在國內一樣,都是沒有性格的平均的人群。而粗魯明明是鮮活的個性特徵,在這點上說來,倒是一種裹著一股自豪氣的優點呢。
街道形形色色的人群
能稱得上粗魯的是我在西伯利亞火車上遇到的幾個男人。他們先後上車,穿著不修邊幅,大早上喝啤酒,到了晚上整著伏特加,一起侃大山到凌晨,像是在討論什麼嚴肅的國家大事一樣。他們也會和你開玩笑說「嫁給我」,行為上很放鬆。
其中有一位大叔,塊頭很大,目光渾濁,已被歲月雕琢。他喜歡和大家聊天,總是喊我的名字,和我打著招呼。他上了點年紀,行動不是很方便,身體笨重而又晃蕩著,中間頭還被狠狠磕了一次。可他還總笑著,吭哧著,就像是喝醉酒的樣子。我想,他在生活中可能是個酒鬼,似乎生活曾經艱辛,而他從未清醒面對。
很明顯,這列開往莫斯科的火車經濟實惠,花個幾天時間睡個卧鋪的這些男人們,可能很多是農民。他們身上不拘小節的鄉土氣,也許更接近俄國文學家筆下的理想俄羅斯人形象,力大無窮,不虛假做作,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e m m m,好像有點矮
這種感受在飛機上就消失了。飛往莫斯科的途中,我身邊的男士用著三星平板,iPhone,看著哈佛商業評論,帶著耳機聽音樂。而西伯利亞的火車上,我很少見到一個價值貴點的手機,一張沒有被勞動和陽光染上風霜的臉。
看起來粗魯是與階級緊密相連,被視為一種品味上的缺陷,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其他國家都無法避免有此分隔。但George所言的粗魯,要深入到俄羅斯的文化特徵中去理解。
撥開俄羅斯的一年多年歷史,會發現戰爭很多,遭受到外族侵襲的時間也多。其中以800年前左右被蒙古人佔領為時間最長。蒙古人統治了俄羅斯500年之久,這期間,蒙古人人與俄羅斯人大量混血,所以很流行一句話叫「如果深入研究俄羅斯人,就會出現蒙古人」。這就不難理解俄羅斯人的「粗魯」了,彪悍、尚武是骨子裡流的一種血。
相對於歐洲悠久的文化和民主傳統,俄羅斯一直走在後面跟不上趟,300多年前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和葉卡捷琳娜大帝都非常想讓俄羅斯靠近歐洲一些,卻也難以全盤冷卻俄羅斯人的沸騰血液,一直到了蘇聯時期,俄羅斯人以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宿,卻又在一戰、二戰、周邊連續的戰亂中增加了對力量感的崇拜。
即使現在俄羅斯全盤資本主義化,使得「粗魯」逐漸縮小為階級特徵,普京主導的強權政治依然能看出俄羅斯人崇尚「粗魯」的一面。
還有一個插曲不得不提,回國後我把旅途里自拍的視頻給火車上認識的俄羅斯青年Maxim傳過去看,Maxim返回我一個視頻,視頻里,他拿起一個酒瓶對著自己腦門上砸,很快鮮血爆出,他趕忙捧雪去止血。視頻之後,他寫了一句話:это россия, детка(This is Russia,babe). 被鄙視了。
然鵝,太Man了啊,有沒有?
「粗魯之人身上的雅緻,那才叫雅緻」
聽起來粗魯和雅緻是矛盾的,但我真覺得,粗魯之人身上的雅緻,那才叫雅緻呢。就像一個習武之人,精通繡花工藝,恐怕我們內心都覺得又雅又癢。
你能首先從俄羅斯女人的服裝上感受到這股優雅勁。從頭裹到腳的貂皮絨皮大衣,風姿綽約的貝雷帽,配上平均170的身高,哪怕一個皺紋縱橫的老奶奶也讓人忍不住感到有一種震撼的整齊的美。這樣的穿著在大街上比比皆是,這裡歲月是靜悄悄的,透著華麗雍容,乾淨得體。大風大雪沒有把她們變得臃腫僵硬,反而多了種不被俗世驚擾的韻味。
在一家電影院面前駐足的俄羅斯老人
而且俄羅斯人是慢的,慢出生活,出優雅。即使在繁華的莫斯科,你也很難感覺到「人口稠密」。俄羅斯地大物博,將近中國2倍的國土面積居然只住了不到中國七分之一的人口,在西伯利亞,好長時間才遇到一個村莊,在許多城市,大街上都冷清極了。大部分商店外表看起來非常低調,似乎他們並不在意做生意這回事。
也許是天氣寒冷,人們更多在趕路,沒有聲響,沒有交談,就算有,也好像被到處覆蓋的白雪給吸走了分貝。沉默帶來高冷、優雅。聽說,俄羅斯人是討厭大聲吵鬧的,我的通行小夥伴因為嗓門過高,在火車上還被「點名批評」了。
如果以上都算得上是「雅」的表象,那對文學和藝術的偏好就是深入到心靈的雅了。
就我觀察,每個地方哪怕去到的小鎮也是有劇院、地方志博物館之類的公共文化設施。而且俄羅斯人太喜歡搞名人雕像和紀念廣場了,在摩爾曼斯克,基本上走了不到兩個街道就已經見到好幾處。
在聖彼得堡,我去了馬林斯基劇院,有生之年第一次去看了芭蕾舞劇,在這家曾經為皇族開放的古老劇院里觀看《吉賽爾》,參與感都變得崇高起來。我還去了冬宮爾米塔什博物館和莫斯科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沐浴在歐洲和俄羅斯偉大畫家、雕塑家的作品裡,那時候就像觸碰到了更多俄羅斯人心靈的東西。還有東正教的各種教堂,威嚴瑰麗,令人讚歎。這些地方,有很多俄國人前來,包括老師帶著學生來授課。
讀書的氛圍也是較好的。我常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地鐵,在餐廳看書。但想必這點印象更多來自於俄羅斯出了很多非常有名的作家。
之前在一個視頻里看到,俄羅斯人可以很擠在一個空間里,對政治漠不關心,他們也不會反抗。那是因為俄羅斯人可以把人生和日常生活分開,他們有特別人生實現自我目標的精神生活,在工作上有成就,譬如寫書,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日常生活,像睡覺、吃飯、洗碗碟的瑣事對人生並不重要,也因此對物質的貧乏甚至談不上是在忍受。
我不太能識別出來一線城市聖彼得堡與三四線城市摩爾曼斯克城兩地人們的區別。俄羅斯人熱愛祖國,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許多人安然享受著小城生活。我們在摩爾曼斯克的旅舍老闆就是其中之一。他說自己離不開這裡,他經常會帶著自己的狗,驅車前往附近的海灘去垂釣。追極光的一個小伙在附近的城市上班,他在假期時間回到摩爾曼斯克,帶著中國遊客追極光,可以鍛煉英語,他說他在莫斯科有朋友,但是他從未想過要過去。
在中國那種城市區隔等級的經驗失效了,也許部分是因為異域導致的思想盲區,但我認為實質很可能就是如此。因為在小城,他們依然有生活,沒有那麼多疲於奔命感。
我們在摩爾曼斯克的旅舍老闆
建築總不會欺騙人。不管是俄羅斯小鎮色彩斑斕的木房子,還是聖彼得堡大都市裡恢宏的古典大街,你都會覺得這裡充滿著肅穆典雅的美感。那些瑰麗教堂,在不斷突破著人類文明的高度,讓身在其中的人們不由得注意起自己的舉止來。
也許是俄羅斯君王們拚命向歐洲靠攏的過程中習得,也許是冬天漫長,白雪覆蓋的氣候所恩賜,這種優雅與野性共同賦予了俄羅斯人,上天還真的太偏心了。
所以,我真的太不忍心說再見。
文後:我的「偶然的俄羅斯-在俄23天」系列文章:
TAG:配角與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