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之間是可以交流的
京師心理
大學堂
﹀
﹀
﹀
在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一檔名為《Skunk Bear》的網路節目中,主持人亞當·科爾(Adam Cole)在鏡頭前向觀眾感慨:「很明顯,我永遠都無法和猿猴進行真正的人類風格的對話。」
在科爾簡短而又極具娛樂性的節目視頻中,他回顧了近幾十年來全球所有旨在教授猩猩(類人猿)學習人類語言的研究,認為這些行動絕大部分都是以失敗告終,是真的失敗了嗎?
那要看怎樣才叫「失敗」了。實際上,普通人,甚至是許多科學家們,對語言的理解其實非常非常少。有一次,科爾讓他的狗坐下,他的狗聽到命令後,坐了下來。這算是狗能成功聽懂了人類語言嗎?
狗狗(汪星人)的行為似乎在告訴我們,它確實能夠理解簡單的「坐下」的涵義,也能夠將這個特殊的語言信號「sit(坐下)」和其他不同的語言信號區分開來,還能夠建立起「sit」信號與「坐下」這個動作之間的聯結。這其實就是單詞的學習。
在德國萊比錫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一隻名為Rico的邊境牧羊犬能夠掌握200個單詞的含義。它甚至可以排除法來學習新的單詞,比如在它已經學會了單詞「ball」是指「球」的情況下,再給它同時呈現一個球和一根棍子,然後讓它拿「stick」(棍子),在進行簡單排除之後,狗狗知道「ball」是指「球」,那麼「stick」就只能是指「棍子」了。所以即使它此前並沒有學過「stick」這個單詞,它也會正確地把棍子拿過來。
近年來的研究中,像Rico一樣的動物還有不少。2011年2月在同行評議的科學雜誌《Behavioural Processes》中報告了另一隻名為Chaser的邊境牧羊犬,它成功習得了1022個單詞。由心理學家蘇·薩維奇·魯巴姆(Sue Savage-Rumbaugh)訓練的倭黑猩猩kanzi學到了關於3000多個符號(單詞象徵)的知識,並多次向眾人展現出它能夠使用這些知識。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烏干達野生黑猩猩的交流手勢進行了長期研究後發現,猿類能熟練使用大約66種不同的手勢進行相互交流。另外,其他的研究表明,這種交流手勢在猿類中可能是通用的,因為在其他黑猩猩種群的交流中也使用了相似的手勢語。而且這種相似性不受黑猩猩的生存環境(人工養殖/野生的環境)的影響,這暗示著這種交流方式可能是天生的。
即使我們認可這些動物非常聰明,但沒有狗(或猿)能夠學會與細菌、經濟或原子有關的單詞、符號或表示的手勢。它們也許能夠聽到或看到他們之間的差異,但是這些單詞所代表的概念已經超出了它們的理解範疇——沒有任何生物能為他們無法理解的事物學習單詞或比劃手勢,包括人類。不信的話,想想你第一次閱讀外文專業期刊時,明明單詞其實都認識,但是當它們被放在一起……
回到科爾的網路節目中來。他認為的「交流」是與猿猴順暢對話——就像我們人類之間使用句子交談一樣。他在節目中提到,曾有一隻名叫Nim的黑猩猩寫下了一個最長的句子 「Give orange me give eat orange me orange me eat give me you.」
但Nim的句子在概念上還是過於簡單,而且不符合語法,也不注重句法的正確使用。而這些方面則恰恰是人類語言交流系統有別於其他物種的交流系統之所在。在英語中會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等,人們還會修改詞序和詞尾以產生不同的時態,以此來描述過去或未來的事件。人類兒童大約從1歲開始學習語言,2歲左右「辭彙爆炸」(兒童辭彙量爆炸式增長),進入語言學習的「關鍵期」。而語法的複雜性在兒童發展的早期就出現了,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認為,兒童一出生就具有幫助他們理解和產生語言的心理結構,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非人類的動物能夠使用一個三歲的人類孩子所掌握的典型的句子結構來造句。
目前的研究認為人類能夠理解複雜的概念並生成複雜語法的句子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擁有異常「龐大」的大腦。
如何理解人類大腦有多「大」?
不同動物之間的體型存在巨大差異,為了更好地跨物種比較腦的大小,科學家們使用了腦指數的概念,腦指數是衡量生物大腦相對大小的一個度量,其反映的是生物體的頭孢化(神經組織位於機體前側即頭部的趨勢),是對生物智力的有效估計指標,是動物腦的實際大小與預期的腦的大小的比值(說人話:我知道你的身體大小後預期你會有這麼大的一個大腦,然後和你實際的大腦比一比,我們會期望鯨魚的大腦比老鼠的大腦更大,因為鯨魚的身體要比老鼠的大得多。)
腦指數1.0,就意味著這個物種的大腦尺寸(平均)與其身體大小所預期的尺寸一致;一個2.0的腦指數意味著這個物種的大腦體積是預期的兩倍。
狗的腦指數大約是1.0,它們的大腦大約和你想像的一樣大。黑猩猩的腦指數是2.5,海豚的腦指數為5.3。
那人類呢?我們的腦指數大約是7.5,是我們身體預期大小的七倍。所以說我們人類有一個非常「大」的大腦。
第二,我們擁有突變後的Foxp2基因
在語言學習上,重要的不止是智力。人類群體中,即使是智商較低的人,比如患有唐氏綜合症或威廉姆斯綜合征的人,也能很好地掌握人類複雜的語言。關鍵在於人類大腦在基因上的溝通方式。
從爬行動物到人類,大多數物種都有Foxp2基因。它的主要功能似乎是指導影響通訊的神經網路運作——改變老鼠的Foxp2基因,會使它們的發聲能力明顯減弱,改變鳴禽的Foxp2基因,會削弱它們學習和模仿歌唱的能力。
大約20萬年前,在人體內出現了Foxp2基因的突變。而且僅僅在1萬到2萬年間(這在演化的時間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這一突變基因便完全取代了原始的基因版本。科學家們當前的共識是,Foxp2基因的突變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大轉變,因為它改變了我們大腦的通訊方式。
期望其他擁有這種古老基因型的物種來掌握人類語言的語法複雜性是不合理的,期望其他擁有較低腦指數的物種去掌握人類容易掌握的抽象概念是不合理的,但是在它們的思維能力範圍內,我們仍然是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與它們交流的。
比如2007年一篇發表在《Science》中的文章指出:靈長類動物天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認知能力。例如,靈長類動物能夠識別個體;確定親屬;計算資源和行為的價值;記錄過去與群體的互動;完成遞推推理;區分合作者和叛逃者;評估潛在對手、配偶和盟友。
所以,如果你想和它們交流,可以嘗試交流這些話題。記住,要保持簡單~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前科學作家博伊斯·倫斯伯格(Boyce Rensberger)從他既不會說也不會聽的父母那裡學到了美國手勢語(ASL),當他和一個已經掌握了一點手語的黑猩猩交流時,就曾經感嘆道:我突然意識到我是在用我的母語和另一個物種的成員交談。
學堂君
傳說很久之前人類共用同種語言,而上帝為了阻止人類團結一致地建造通往天堂的巴別塔,就讓人類說了不同的語言,使人類之間變得難以溝通,巴別塔計劃因此失敗,人類各自分散。不同語言的隔閡有時會引起誤會與紛爭,像是詛咒。但有時像是恩賜,如果小豬會說話,你們還忍心吃掉它嗎?
參考網址: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yes-we-can-communicate-with-animals/
編譯| gganzhen
編輯| J16
※不管多少斤,我還是想更瘦一點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不,都來自地球
TAG:京師心理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