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

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

寒鴨戲水

 民樂合集1

傳奇樂坊 

00:00/05:10

內容整理自網路,插圖:趙春秋山水

中國的山水畫自古以來就不是單純的描繪自然風景而已,而是通過對自然物象的描繪和自身的主觀感受去抒發情懷,表達一種精神上的美,意境上的美。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山水畫興起,同時又是玄學興起之時,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士大夫們避世歸隱山林,崇尚老莊哲學,清談玄學,在山水去領悟玄趣,這就使得山水畫從一開始就不是對於客觀事物的描摹和再現,而是一種意境中的山水。宗炳在他的《山水論》中也寫道「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至於山水,質有而趣靈」,只有將山水的外在形式與「道」相結合,才能在山水畫中體會其「趣靈」。至此,奠定了中國山水畫從古至今的一個基本傾向,使其內涵區別於其他的風景畫。

藝術來源於生活,不同的地域環境和生活體驗造就了人的眼界,所看到的事物景色就會有所不同,同時人與人之間本生就存在著千差萬別,即使是面對同樣的景色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畫者、不同的的地域所營造出的山水畫意境就會有所不同,或雄奇、或恬淡、或清雅、或蜿蜒逶麗、或亦真亦幻、或曲徑通幽……正如唐末五代的荊浩生長在北方,接觸的是崇山峻岭雄壯的景色,在他筆下山水畫表現出的是巍峨的山川,他的《匡廬圖》在描繪了雄偉廬山的同時又有隱士過著牧歌式的生活,在雄偉剛勁與寂寞幽靜之間表現出了超脫世俗的空靈的意境之美。同時代的董源生活在南方,由於南方的自然環境草木茂盛,空氣濕潤,山巒平緩連綿,所以董源的山水畫清淡倉潤,幽雅天真,畫面呈現出朦朧靜謐的意境,同時也表達出了他對江南山水的熱愛之情。此外,不論是荊浩、董源,還是歷代山水畫家,他們的畫中表現的對象和自然物象都不是按景相對的,而是畫家通過對客觀事物的長期觀察和主觀情感有機結合後的表現,正如唐代張璪總結「物在靈府,不在耳目。故得於心,應在手。」如果沒有對對象有深刻的觀察和認識、思想情感上的熱愛,就不可能表現出畫的意境。

山水畫的意境美需要畫家苦心營造,但這並不單純的只是畫家單方面的感受,它需要得到一種互動,既是指畫家和觀者之間的一種互動。山水畫家通過繪畫的方式「緣物寄情」,在有限的畫幅空間當中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營造出超脫世俗的氛圍;而觀者既能夠體會畫面中的景緻和意境,又能夠透過畫面延伸出一種無限的意境,從而使觀者得以滌盪胸懷,脫離一己之小我,獲得精神上的升華。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在城市中人們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在人們心中更是多了一份對自然山野、田園農家的渴望。畫家以情觀物的同時應當以德養志,觀察當地的文化地貌、風土人情,多去理解一些人文性的事物,那些單純的風景畫、空洞的題材是缺乏情趣的,只有有故事性的、人文性的題材才能與觀眾有揉和性、共鳴性,才能打動人心。

「詩情畫意」是中國山水畫表現意境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文人畫家很注重的一個方面。繪畫的詩意畫是一種美學境界,而不是淺薄的畫像詩,詩像畫。唐代的文人畫家王維,他的山水畫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詩和畫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了詩情畫意的境界。宋代蘇軾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既是他對王維的稱讚,同時也是他所主張的美學觀。近代畫家陸儼少先生根據唐代「詩聖」杜甫的詩(由於生活經歷,杜甫的詩大多創作於蜀中)結合自己的客觀經驗和主觀情感創作出了史無前例的《杜甫詩意百開圖冊》,每幅畫面中傳達出濃濃的詩意,別有一番韻外之致,畫外之情,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體現出了杜甫的詩意精神。詩歌是通過文字的方式使人獲得聯想的空間,繪畫的詩意性是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給人,然後使人感受到詩一般境界的聯想的空間。詩歌和山水畫作為獨立的兩種藝術形式,其相互關係是複雜的,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在一定條件下超越其表現方式的局限性,達到內在的交融和統一。

李可染先生說過:「畫畫要有意境,否則力量無處使,但是有了意境還不夠,還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畫的兩個關鍵,有了意境,沒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想要有意境還得去經營意匠。所謂意匠,就是表現畫面的手段。這就需要在構圖,畫面的形式構成,色彩的運用,留白等方面苦心經營。六朝的謝赫在他的《六法論》中就提到要「經營位置」。在一幅畫中擁有一個好的構圖就成功了一半,這也是為意境的表現打下了良好好的基礎。為了能夠突出主體,渲染主題,我們應當捨去不必要的細節,誇張、放大所想要表現的事物,加強事物的形式感,在色彩的表現上也可以進行誇張,讓畫中的事物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感。

體現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另外一個特徵是「空白」。中國畫歷來就有「以少勝多」、「計白當黑」、「意到筆不到」的境界。這裡的空白並不是指代虛無,而是用恰到好處的留白來提升人們的想像力。其中蘊藏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它也是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限的延續,表現一種「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南宋時期的馬遠、夏圭在畫面上著意經營,安排位置,通過「以少勝多、以虛代實、以一當十……」的表現手法使空間更具意義,體現畫面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要體現其意境,既要求畫家對於客觀事物仔細觀察後的藝術再現,又必須是真摯的、熱烈的主觀情感的表達,使主、客觀世界達到統一,只有二者有機聯繫才能構成山水畫中的意境。這是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諧的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山水的最高靜界是寂寞!
是愛,是暖,你是人間四月天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