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的「護犢」,其實是對孩子的傷害

你以為的「護犢」,其實是對孩子的傷害

前段時間,有條新聞在微博上引發關注。

一名四歲的男孩在幼兒園班上和一名同齡女孩嬉鬧時,抓傷了對方的臉。小女孩的媽媽衝進教室,以雷霆之勢將男孩拉出教室,連打三耳光,校方還因此報警。

其實這種類似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

之前山東一名男童在某商場遊樂場玩耍時,不小心將一名女童撞倒,兩個孩子雙雙倒地。此時,坐在一旁的女童爸爸突然起身,猛踹了男童一腳,以致男童一直倒地掙扎著起不來,而這名男子坐在一旁熟視無睹。

還有早前被瘋傳的那個視頻,杭州一家商場的遊樂場內,因為一名女孩誤踩了一名男孩的腳,男孩的母親儀態盡失。小女孩的媽媽一直在道歉,小男孩的媽媽則不依不饒,不停咆哮,全然不顧兒子也已經被嚇哭。

孩子面對層層的圍觀人群,估計都會為斯文掃地的父母,感到羞愧。

這些過激行為的背後都有共同的初衷:父母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半點委屈,急切地想要保護孩子。對孩子所受的傷害睚眥必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護犢」。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每個父母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呵護孩子,當孩子受到來自外面的委屈,甚至會以命相搏。

但這真的是在「保護」孩子嗎?

這樣為了一點小摩擦就肆意粗暴的父母,示範了激烈的「暴力護犢」,孩子只會被來自四面八方失控的情緒和戾氣所傷。

父母自以為的對孩子的「護犢」,其實正是對孩子的傷害。

上周末,我陪表姐逛民俗文化村。

小外甥東東買了一串大大的純白色棉花糖,開心地搖晃著。邊走邊抬頭看著天空半明半暗的雲朵,對比著自己手裡的棉花糖形狀,一直嚷嚷著自己在吃天上的雲朵,笑得合不攏嘴。

許是歡喜過度,揮舞中棉花糖黏上了前面小女孩的長髮上。

小女孩看到的時候很惱火,隨即推了一把東東,東東一個晃蕩,手裡的棉花糖掉了一地。

氣惱的他本能地又反手推了一把小女孩,導致她摔到了地上。整個打鬧過程基本是一氣呵成。

我和表姐意識到的時候,小女孩已經在那哇哇大哭,在一側的小女孩爸爸隨即從手機屏幕里回神,黑著臉望向東東。

表姐趕忙扶起小女孩,立即和她旁邊的女孩爸爸連說幾個對不起。

沒想到小女孩的爸爸完全無視表姐的道歉,一直在那大聲的斥責:

你瞎了嗎?幹嘛不看路,既然不看路,長眼睛幹嘛?沒教養的孩子,出來禍害別人。。。。

吧啦吧啦個不停,說到憤恨處,竟然粗話不斷。

我們被直直地愣在那,一向溫柔的表姐也忍不住火大,但是遇上這樣蠻橫無理的家長,只會越描越黑。我們只好儘快帶著東東到別處以避免二次傷害,然後再和東東解釋遇到和小朋友衝突應該怎麼處理好。

路上表姐和我嘆息,她說:其實這是一件很容易處理的事情,我扶起小女孩會撫慰下她,然後引導東東意識到是他先踩到小女孩,和她道歉下,兩個孩子自行就可以處理了。可是她爸爸一看到孩子摔在地上,馬上啟動救援機制,火力全開。

這位爸爸的失控,看著是不想女兒受一點委屈,採取了激烈保護的態度去狠狠的斥責別人家的孩子。他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這種粗暴的言行會在無形中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孩子。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塗色幾何全憑父母規劃。父母心思里都是想保護好孩子,卻不知道這種行為已經傷害了孩子。

因為在孩子懵懵懂懂認識這個世界的最初,模仿力強且是非辨別力弱,三觀是由最親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塑造的,而這些護犢過度的父母無疑給孩子上了極為直觀的負面課程。

年初看電影《奇蹟男孩》就深有感觸,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熊孩子叫朱利安,他總是花樣手段去欺辱奧吉。

不僅如此,還鼓動同學排斥鼓勵奧吉,他甚至把奧吉從全班同學的合影中去掉,並在奧吉接觸到的地方貼多張小紙條,聲稱他這個醜八怪沒資格出現在照片里。

當朱利安父母出現的時候,才知道朱利安的父母才是他所有熊行為的源頭。

他們仗著捐錢給學校,威脅校長,對於校長提出的合理懲罰,極為不滿,對錯誤行為也拒不道歉。

他媽媽為袒護犯錯的朱利安,千方百計推卸責任,甚至歸咎於奧吉的外表:誰讓奧吉長這個樣子的,會嚇壞孩子。

校長已經禮貌的指出:奧吉不能改變他的外表,但是我們能改變看待他的眼光。然而他媽媽始終趾高氣揚,放下狠話,表示下學期轉學。

彼時的朱利安,一邊聽到校長的提議,一邊看著父母的態度,在他幼小的心中,已經對自身行為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判斷。

然而面對需要解決的原則性問題,他媽媽想到的首先是庇護自己的孩子,看著舐犢情深的背後,其實是把孩子推向更深的迷途。

朱利安剛剛萌生的悔意,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中,硬生生的掐死在萌芽中。一方面,錯過了對他的最佳管教時機;另一方面,剝奪了他承擔責任的機會。

孩子最擅長模仿父母的言行,甚至很多時候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這就需要你來幫他糾正,這世上沒有熊孩子,只有不懂得如何教育的熊父母。

父母過度的保護,其實正在慢慢害了他。

因此「護犢」一定要把握分寸。如果「護犢」失去了原則,越過了底線,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拖垮孩子的發展。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挫折不可避免,那麼理性的父母應該怎麼應對、護犢有道呢?

詩畫、書法堪稱一絕的鄭板橋,在人生彌留之際,給兒子留下一張紙條:「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

作為父母,哪怕有本事給孩子打下片江山,都沒有辦法保證讓他守住江山。與其擔心孩子遇到各種挫折,時刻想著如何保護他們,不如在成長點滴中,告訴他們,靠人不如靠已。

1.學會放手,讓孩子面對真實的世界

有些父母是心理學家所說的「直升機父母」,始終盤旋在孩子的上空不肯離開,時刻焦慮擔心,充斥著對分離的恐懼,唯恐孩子受到傷害,時刻準備著衝鋒陷陣去保護。

譬如英劇《黑鏡》里一對凄涼的母女。媽媽為了保護女兒,在她的頭腦里植入了高科技晶元,可以觀察到她的一言一行,也過濾掉了所有對她有危險的畫面。然而一旦關閉了保護晶元,從小被過度保護的她,更難以適應危機重重的真實世界。

這個世界無法被過濾成完美的底色,一直被庇護在保護傘下的孩子,在風雨飄零時只會更無力無助。

只能學會逐步地放手,嘗試著引導孩子從細微處學會獨立承擔,並給予及時的協助,讓孩子在多元化的真實場景里明辨是非,找到滿足感、成就感,去構建自己的抵抗力。

區分清楚父母與孩子的邊界,選擇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力量,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點點脫離對父母的依賴。

關注孩子的情緒與真實需求,尊重孩子的選擇,協助孩子,而不是盲目控制與包辦孩子的事情。

2.教會孩子面對挫折的處理方法

孩子之間的衝突都是必須要面對的成長挫折的一部分。只要不是特別激烈,並不需要過度干預,這利於孩子適應社會交往。

與其幫孩子打回去,不如教孩子「打回去」。 不教孩子主動出手,但是不能強迫孩子一味忍讓,要學會在當下給予力所能及的拒絕與反抗。

與其害怕孩子被欺負,不如告訴孩子如何規避危險。讓孩子明白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任何情況下都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前提。

關鍵時刻,一定要與孩子站在一起。在原則性問題上,身為家長的我們,能夠不顧一切的,與孩子站在同一立場,用實際行動保護孩子。

從小就給你孩子引導面對挫折的積極態度和認知,提升孩子的復原力,在挫折中練就強大的心。

美國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在一篇禱文里寫道:給我力量,去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給我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

父母是孩子接觸到的最直觀的人際影像,面對問題與挫折,父母理應傳遞給孩子穩定的情緒管理和正確的三觀,給予孩子力量與勇氣。

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唯有父母三觀正,孩子才會充滿正能量。父母情緒平穩,孩子才會溫和淡定。父母正向的言傳身教,才能教會孩子學會愛與敬畏、氣度與格局,在孩子潔凈的心靈上畫出美麗的向陽花。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期待孩子成為一個溫暖又有力量的人,接受來自這個殘酷又美好的世界最飽滿的祝福。

那麼請從此刻起,做理性護犢的家長,鼓勵孩子長出屬於自己的鎧甲,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關於作者:群若,專欄作者,心理諮詢師。用感性理性悟性的整合,寫溫暖而走心的文字。育兒路上,我們一起陪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獲得心靈的澄明和自在?——讀《人類簡史》
小心情:父女之間的信任危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