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兒童團「軍規」:不上鬼子當、不看鬼子書、不告訴鬼子實話
作者:山野
入緬作戰的遠征軍中的「童子軍」
抗日戰爭爆發後,處於那個時代的少年兒童也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在面臨亡國滅種的艱難時刻,即使少年兒童也參加軍事訓練,其中有很多走上了戰場,在槍林彈雨中奮勇殺敵。
在敵後抗日根據地,也有數量眾多的兒童團,負責站崗放哨、送信、運送物資、協助作戰等。當時對兒童團的「軍規」是:不上鬼子當、不看鬼子書、不告訴鬼子實話、不替鬼子幹事等。
抗日根據地的兒童團
1929年,「中國童子軍司令部」成立,何應欽任司令,當局要求:童子軍的軍事訓練課目也是中學必修課目,所有學生都要參訓。據載,登記造冊的童子軍人數最多時達20餘萬。
當局認為,童子軍有一定文化,比那些目不識丁的農民能更好地服務於戰場。他們將童子軍分為幼童軍(8-11歲)、童子軍(12-18歲)、青年童子軍(18歲以上),另外還有女童子軍。
宋美齡與童子軍戰士合影
1936年,蔣介石在南京紫金山檢閱上萬童子軍。全面抗戰爆發後,童子軍總部頒布了《童子軍戰時服務大綱》。童子軍開始大規模進行軍事訓練,引起世界矚目。
不論兒童團還是童子軍,都為抗戰付出了很大犧牲。在抗日戰場,他們浴血奮戰,誓死殺敵。
被日軍俘虜的童子軍戰士
當時,還有一首專門為童子軍寫的歌曲《中國童子軍》:中國童子軍/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生命/年紀雖小志氣真/獻此身/獻此心/獻此力/為人群/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充實我們行動的精神/大家團結向前進。
這名童子軍戰士的姓名難以考證,從相貌看10歲左右,其站立姿勢保持著軍人軍姿,雙腳自然併攏,兩腳分開45度。他表情堅定,眉頭緊鎖。從他身上攜帶的彈帶、水壺、陶瓷缸以及腳上的綁腿看,他和其他成年士兵並沒有什麼太多不同。
從這名孩子冷峻的面孔、筆直的身板看,他是一名接受過訓練的戰士,他的年齡或許還不足10歲
擔任電台兵的童子軍戰士
在滇緬戰場擦拭火炮的童子軍戰士
淞滬戰場,一名國軍士兵與一名童子軍戰士在一起
※一場戰役犧牲4位將軍,常德會戰慘烈堪比斯大林格勒
※5000傘兵全軍覆沒,斯大林很想把這場戰役在歷史上抹掉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