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早晨拉稀,你在泄腎氣!怎麼堵?中華古醫告訴你

早晨拉稀,你在泄腎氣!怎麼堵?中華古醫告訴你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醫貫》、《景岳全書》、《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內科摘要》

列位看官,此篇文說伊始,我們向問您一句話——您全天的第一次大便,是在什麼時候?

不消說,應該有一多半的看官,會想起早晨。沒錯,早晨起來,將一夜形成的糞便排出去——這是贏來嶄新一天的必要步驟。

接下來還有個問題:您這第一次大便,是在早晨的幾點鐘?是干還是稀?排便之前,是否會腹痛?

看官,這些事情,是您必須重視的。

因為有相當多的看官,早晨排便是在凌晨四五點,甚至三四點的時候。排便之前有腹痛,而且便質稀薄,就像拉稀腹瀉一樣。

此症,我們必須高度注意。它關係到的,不僅僅是消化問題,而是我們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腎氣外泄的問題。這癥候,素有「五更瀉」之稱。連日來,不少看官通過各種方式,為本訂閱號留言,反應這種情況。今天在這裡,我們特別撰文與您詳細說明。

為什麼說凌晨拉稀,可能是命門火衰、腎陽不足、腎氣外泄的表現呢?這要從中醫學對此現象的理解說起。這個現象,早在《難經》裡面就已經提及了。《難經》,也叫作《黃帝八十一難經》,據考證,應該是東漢之前就已經問世的醫學著作,其作者一般被認為是扁鵲。這部書裡面有「大瘕泄」的概念。後世醫家普遍認為,這「大瘕泄」,實際上是「腎泄」(如《醫貫》)。這「腎泄」二字說明,此症和腎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我們的腎陽和脾陽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脾陽受納運化水谷的能力,需要有腎陽的溫煦作為支持。腎陽源源不斷地發揮功能,需要脾輸送精微給腎做支持。如果腎陽不足,溫煦失職,那麼脾胃之陽也會不足,表現出來,就是腹瀉了。

對此間的道理,明代大醫張景岳在《景岳全書》裡面解釋得非常形象。他認為,腎乃是「胃關」。如果腎陽不足,則「胃關」不嚴,自然會引起腹瀉。為什麼腹瀉會發生在凌晨呢?因為這個時候人體的陽氣剛剛勃發不久,陰氣依然強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陽氣抵擋不過陰寒之氣,於是我們就拉稀了。

這一過程,近代名醫張錫純也有精妙的比喻。他形容,凌晨時分,陽氣升氣。如果腎陽充足,則陽氣升發順利。如果腎陽不足,則陽氣升發到中焦脾胃之處時,抵擋不過陰氣。人體氣機驟然轉而向下,於是發生腹瀉。

總而言之,腎陽升發不足,腎氣虛弱,是導致氣機紊亂、「胃關」大開的根源。所以我們可以形象地說,此時的腹瀉(腎泄),著實是在「泄腎氣」。

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麼辦法把「泄出」的腎氣堵上,令氣機恢復正常呢?

在這裡,我們為您展示一張華夏醫學的經典名方。它閃耀著中醫學的智慧光芒,令人神往。組方如下——

準備補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肉豆蔻60克,吳茱萸30克。研為細末。配生薑240克,紅棗100枚,煮熟取棗肉,和葯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到9克,空腹服用,或者飯前白湯送下。

看官須知,上文所述,是此方的經典用法。目前,此法早已被做成中成藥了。它名字叫什麼呢?本訂閱號不能說。因為說了,就有藥品廣告嫌疑。我們本著弘揚經典中醫文化的理念,在這裡只說組方和其中的精義。

正如前文所說,此病症的根源,在於腎陽虧虛,導致脾陽不足,那我們就要溫補脾腎。這裡面,補骨脂性味辛苦而熱,可以溫補腎陽,兼補脾陽,故而為君葯。吳茱萸,善於暖脾散寒除濕。肉豆蔻,善於暖脾腎而澀腸止瀉。五味子,乃是一味收澀要葯,也可以幫助我們止瀉。在此基礎上,生薑大棗調補脾胃,固護中焦。全方就形成了溫腎陽、補脾陽、澀腸止瀉的良方。此方,出自明代的《內科摘要》,是中醫方劑學裡面著名的固澀劑,也是每一個愛好中醫、研習中醫的人,所必須熟練掌握的。

它所適用的人群,就是前文所說,總是在早晨、凌晨的時候腹瀉,同時食慾不好,或者在全天其他時候也容易腹瀉,腰背肢體酸冷乏力,精神疲憊,舌質淡苔薄白。這樣的人,是可以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的。

看官,到這裡,關於早晨拉稀的事情,我們基本說清楚了。我們不能說,所有早晨排便稀薄者都在「泄腎氣」。但是有此類癥狀的人,卻的確應該反思、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以防萬一。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三月茵陳為最貴,清熱利濕、退黃保肝
揚州人你吃的蒲公英可能是假的!老教授稱,不少農民常賣錯……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