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光達:人如明鏡 清白傳家

許光達:人如明鏡 清白傳家

許光達故居。許光達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學生時代。(資料圖片) 通訊員 攝

人物簡介

許光達(1908—1969),湖南長沙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5期學員,曾參加南昌起義。先後任紅六軍參謀長兼紅二縱隊政委、紅十七師師長、紅八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晉西北地區獨立第二旅旅長兼晉西北軍區二分區司令員、晉綏野戰軍代參謀長、第三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三軍軍長、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兼甘肅軍區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9年6月3日逝世。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沿著長沙地鐵2號線一路向東,終點名叫「光達站」。人群聚散,步履匆匆。你是否知道「光達」背後的偉岸光輝?

光達站位於長沙縣黃興鎮光達村內,共和國開國大將許光達在這裡出生成長。

和諸多開國名將一樣,許光達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德行高遠。他嚴於律己,嚴以用權,嚴格要求親屬,留下了自請降銜、拒金不受、不準兒子「打著我的牌子到外面去唬人」等諸多佳話。毛澤東主席稱讚他為「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這一切被許光達凝練為「清白傳家」4字家訓。其匾額掛在許光達之子、少將許延濱在北京的家中,成為許家後人的人生準則。

1 幾番自請降銜,拒金美德不宣揚

在光達村農副產品市場對面,有一條不起眼的鄉村小道。許光達故居就在這條小道旁邊。

一汪綠水,碧樹掩映,圍牆低矮,許光達故居所在的院子與周圍農家和諧相融,只有一輛威武靜立的坦克顯示出這裡的不尋常。這是在許光達主持下,我國自行研製和生產出的坦克。

故居院內有一塊「讓銜碑」,記錄了許光達自請降銜的故事。

1955年,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常人眼裡的大喜事,他卻十分焦慮,一連3天沉默不語,後來跑到賀龍家裡要求降銜。

不久,許光達直接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份「降銜申請」,細數自己的革命歷史:前期「戰績平平」;後來去蘇聯療傷,「毫無建樹」;自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里,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為黨為人民做了些什麼」……結論是,貢獻微不足道,心中有愧。

彭德懷得知後,特意做他的工作,許光達還是堅持自己的請求。為此,毛澤東主席贊他為「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感慨「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最後,中央根據許光達的貢獻,仍授予他大將軍銜。許光達又堅持要求降低行政級別,這一申請被批准。因此,在10位大將中,其他9位都是4級,唯獨許光達是5級。

對金錢、地位和榮譽的態度,彰顯一個人的品質。

1935年,許光達在蘇聯學習期間,被黨組織派往新疆調解盛世才和馬仲英之間的矛盾。他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將領,通曉軍事,精通俄語,又熟悉國際、國內形勢,圓滿完成了任務。

蘇聯方面覺得許光達很優秀,請他留下來工作,被心繫祖國的許光達婉拒。當時,在蘇聯的馬仲英為了感謝許光達,贈送了357.1格蘭姆黃金作為其回國的路費。許光達極力推辭未果,便將黃金全數上交給共產國際經濟管理委員會,請求將黃金轉交中國的救濟會。

許光達一生淡泊名利,對此事閉口不提。直到2006年,其子許延濱到俄羅斯查找父親在蘇聯時期的資料,發現一張寫於1937年5月、署名洛華的上交黃金的字據,記錄了這些內容。洛華是許光達在蘇聯期間使用的俄文名字。

2 為兒子立下「3條規矩」,拒絕為親屬安排工作

在兒子許延濱的回憶里,父親嚴格得近乎「冷漠」。

許光達立了3條規矩管教兒子:第一,許延濱一上學就要住在學校,過集體生活;第二,嚴格控制零花錢,生活標準向工農子女看齊;第三,不準自己的司機接送兒子,讓許延濱自己跑路。他還嚴厲警告兒子:「在外面不準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對別人講自己是司令員的兒子,就不許你回這個家。」

面對威嚴的父親,許延濱嚴格遵守3條規矩,在學校填表時,家長欄從來只寫母親的名字。許延濱品學兼優,高中畢業時,學校準備推薦他出國留學。負責政審的同志查看檔案,發現他沒有寫過父親姓名,去家中了解情況,才知道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許司令員。

讓這名同志意外的是,許光達不准許延濱去留學。許光達懇切地說:「高級幹部子女在國外會受到特別照顧,對子女的成長沒有好處,還是推薦那些優秀的工農子女去吧。」

這樣的事情,在許光達家中數不勝數。

許光達家中兄弟多,侄兒侄女也多。家裡出了大官,有些親屬為之自豪時,也想沾沾光。一次,許光達收到一個侄女的信,要求五叔許光達在北京給她找個工作。許光達在回信中批評了侄女不安心待在農村的思想,鼓勵她好好讀書,為建設家鄉出力。

1957年,許光達90歲的父親去世。按照長沙當地風俗習慣,要辦隆重的喪事。在家鄉的幾個兄弟多次拍電報,要他回去主持葬禮,還提出許多要求。

許光達認為,他回去要驚動許多「地方官」,如果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為父親送殯,此舉與國民黨的官僚無異。他只派了一位熟悉當地風俗民情的工作人員,帶著200元錢,代為料理喪事,並反覆交代當地政府一定不能超過老百姓辦理喪事的標準。許光達的幾個叔伯和兄弟對此不滿,以提出「不葬」表示「抗議」。許光達反覆做工作,親屬終於同意下葬。整個喪事共花費了150元。後來,許光達的母親去世,家鄉再也沒人提出額外要求了。

「將軍並非冷漠無情,只是嚴格要求,不謀私利。」許光達故居負責人胡群義說。父親去世,許光達非常悲痛,但他要以身作則;他雖然不幫侄兒侄女安排工作,卻出錢供他們上學。一直到「文革」含冤去世前,許光達和妻子共資助了9個親戚的孩子上學。

3 忠貞之愛,滋養賢妻驕子

在戰爭年代,10年沒有丈夫或妻子的音訊,你會選擇再婚還是等待?

1928年10月,許光達在長沙與鄒靖華結婚。幾天後,許光達為逃避敵人追捕,夫妻分離。直至1938年,許光達打聽到妻子下落,把她接到延安。分離的10年間,二人始終忠貞不渝。重逢當年,許光達為妻子寫下了一封飽含深情的信,感嘆相聚時間短暫,「不知流過了多少傷心淚」,又鼓勵妻子說苦難「絲毫也不能摧毀我們鐵的心愿」,要像從前一樣衝破生命旅途中的狂風巨濤。

這封信的照片可以在許光達生平業績陳列室里看到,它的旁邊是幾幅許光達和妻兒的黑白照片。他們從青年到暮年,從戰火歲月到和平年代,一直相濡以沫。其中一張鄒靖華和孩子的照片,許光達在貼身的衣袋裡珍藏了一生。

多年來,許光達與鄒靖華既是生活上的恩愛伴侶,又是事業上的親密戰友。他們志向相投,總是把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1952年,中央決定軍隊大批幹部轉業到地方。鄒靖華是1938年參軍的老戰士,根據政策,完全可以繼續留在軍隊。許光達第一個勸說妻子轉業,鄒靖華帶著不舍脫下了軍裝。

2004年,93歲的鄒靖華去世。她在遺囑中說,不要搞儀式,使參加儀式的老人傷感,浪費公家的錢。她留下2萬多元錢,其中1萬元交黨費,剩下的錢留給許光達誕辰100周年時為他出書。

志向高遠的和睦家庭,無疑對孩子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光達受命組建裝甲兵。他嘔心瀝血,夜以繼日,領導組建了裝甲兵的機關、部隊、院校、基地和科研機構,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代T-59式坦克,創建了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鐵甲雄師。

1959年,沒能出國留學的許延濱考上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自動化專業,從此子繼父業。他擔任陸軍坦克二師師長期間,建立了全軍第一個等級戰備轉換程序,研發了我軍第一個數字化試驗部隊基本系統。

許延濱長大後,尤其是成為少將後,更加懂得了「清白傳家」家訓的含義。

始建於清末的許光達故居,原本有14間房子,現在僅修復了5間。胡群義說,當地政府做了全部修復的打算,但許延濱不同意。許延濱認為,有功之臣很多,如果每個人都要修建故居、紀念館,政府財政負擔太重,父親的故居重修小部分就行了。他每年都會到許光達故居祭拜,但從來不驚動當地政府,只告知親屬。

採訪手記

讓「紅色故事」更「好聽」

龍文泱

許光達故居負責人胡群義,也是黃興故居紀念館館長,他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近20年。他說:「人們都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我們從事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者也是。我從中受益許多,能夠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

說到愛國主義教育,由於過去有的表達方式不太恰當,有的甚至把人物塑造得「高、大、全」,事件過於戲劇化,讓人們覺得不接地氣,不易接受。

「深入了解這些人物,你會發現,他們是偉人,也是平凡人。」胡群義說,偉人有許多共通之處,如黃興和許光達,他們都堅韌勇敢、嚴格自律、謙虛低調、艱苦樸素,只不過具體事件不同。作為研究黃興和許光達的專家,胡群義的講解立意高,視野廣,生動有趣,與現實結合緊密,受到遊客歡迎。常常有遊客聽過他的講解後,表示要帶家人孩子來,再請他講解。

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觸及靈魂,能打動人、感染人、引導人。如何講好「紅色故事」?一方面,要尊重事實,尊重生活,讓故事有「人情味」;另一方面,形式要活潑多樣,尤其是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迅猛,採用新媒體手段要符合其傳播規律。關鍵的是,要緊扣時代特徵,成為當代人「愛聽」的好故事。

聲音

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

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一代偉人毛澤東

刑威不能屈,烈火出純鋼。節節皆忠骨,寸寸是剛腸。句句騰正氣,字字發奇香。宜作軍民范,永為邦國光。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

許光達「清白傳家」的家訓傳承是長沙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註腳。近年來,長沙縣引導群眾自發挖掘傳承的家風家訓精神內核,形成了「孝文化」「和文化」「家文化」「福文化」「誠文化」「勤文化」「善文化」等諸多群眾認可、自發遵守、主動弘揚的「精神文明建設品牌」,以好家風帶好民風,為鄉村振興中實現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提供了強大支撐。

——長沙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楊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聲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美專家探討數學遊戲進課堂
校車雪天先載老師談何「言傳身教」

TAG: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