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原大地震,蘭州一夜四十次餘震,震飛旗杆,砸死行人

海原大地震,蘭州一夜四十次餘震,震飛旗杆,砸死行人

不泯記憶隴上大地震的往事

西北地區是中華民族的最早發源地之一,也是大地震的多發地區。西北最早記載的地震是商代武乙時期發生在河渭之間的地震。河渭之間就是指今天的陝西中部、甘肅東部地區;而公元138年的隴西金城大地震,則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地震儀器觀測到的地震。過去的一百年間,隴原大地上曾經發生多次地震,其中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為最,先後發生了海原、古浪、玉門大地震,這些地震震級高、破壞力強,涉及到周邊近千里的地方,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而腐朽的政府對地震這類嚴重自然災難,應對無力,不僅對受災群眾難以實施有效的救治,更談不上災後重建。翻開塵封的歷史,我們看到的是地震死傷數據的記述,而鮮見關於受災群眾救治、災後重建的措施。

張智長期致力歷史文化研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他就對曾經發生的隴上大地震給予足夠的關注。今天,就讓我們聆聽他所知道的地震故事。

地震死者,漢代補助兩千錢

這些年,我對甘肅歷史上的地震做了一些調查了解,也查閱了不少的資料,發現了不少值得說的故事。就先從甘肅為何多地震說起。甘肅為何多地震,主要原因是位於我國的強地震帶上。這條地震帶從山西汾河河谷,經渭河河谷、六盤山、祁連山,一直到新疆的天山、昆崙山。明白這一點就不奇怪甘肅為何多地震了。歷史上甘肅及其周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有743年的秦州大地震、1125年蘭州大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大地震、1654年秦州大地震、1879年武都文縣8級大地震、1920年寧夏海原發生特大地震、1927年古浪大地震、1932年玉門昌馬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等。

除這些大地震外,還有些地震也是值得講述的。比如漢代的隴西金城大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當時隴西金城兩地間發生七級左右的地震,摧毀房屋、震裂城郭。隴西郡(郡治在狄道)設置於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是甘肅境內最早設置的郡。既然說是隴西金城兩地,這就說明震中距離今天的蘭州不遠。令人矚目的是,這次地震發生時,張衡研究出候風地動儀不久。候風地動儀是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誕生的。當時,人們對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能否觀測地震,持懷疑態度。就在人們議論不休時,地動儀一個龍嘴中珠子掉到蟾蜍口中。張衡判斷西北方向有地震。果然,過了幾天,驛站的信使來報,金城隴西郡發生地震。人們這才信服張衡候風地動儀的準確性。這也是首次用儀器觀測到的地震。

這次地震救災情況也值得借鑒。當時,東漢中央政府很快就派出了官員趕往地震災區。負責此事的是光祿大夫,他到金城、隴西救災後,給七歲以上的死者發放了二千錢的補助;而全家遇難者則收斂掩埋。此外還用免除當年田租、口賦予以扶持。

不過在交通不便的時代,救災只能立足於當地政府,如果一味等待,恐怕最佳的黃金時間早就過去了。

地震來臨,房子東倒西歪

甘肅境內有明確記載震級最大的地震是海原地震。海原地震發生在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09秒,當時海原屬甘肅所管,此次地震震級達8.5級。這次地震波及13個省區,面積達170萬平方公里,範圍之廣前所未有,甚至連瑞典烏普薩拉地震台都記錄到這次地震。震中周圍的7個縣城,幾乎夷為平地。遠在千里外的天水城外馬跑泉、天水井等鎮子也幾乎成為平地。再加之,震中區一帶大部分居民住窯洞,因窯洞坍塌而導致全家被壓死者比比皆是。死亡人數達234117人。震後,大規模的餘震不斷。

《蘭州春秋》的作者魏晉,在書中第十四回寫了一段地震親歷,地點在靖遠,地震發生時,房頂上像滾著碌碡,院子里像卷著風,天黑得像漆一樣。人們連滾帶爬逃到院子里。房子四面的土牆全倒了,只剩下柱子在那裡撐著。餘震不斷,房架子隨著地震波,一會向東扭,一會向西扭。一會地面又上下抖了起來,房屋僅存不多的瓦片也被抖落了。不僅人在上下抖,就連牙齒也不停地上下抖個不停。

有一個村子,人們躲到了打麥場上,結果地裂開一個一尺多寬的縫隙,一個人正好橫倒在裂縫上,餘震來了裂縫一會兒合,一會兒開,巨大的衝擊波,震的那位村民甩起三四米,然後落下,前後十幾次方才停下,幸好人和裂縫呈十字,不然就被地縫吞噬了。靖遠全縣城90%的房屋都倒了。這次地震,靖遠縣死了三四萬人。人們只好搭起窩棚度日。縣知事只好坐在露天的席棚中審案子。此時,餘震不斷,人們驚恐不安,稍微大一點的聲音就認為地震了,四散逃命。一個犯人看中了這個機會。大老爺審案時,犯人大喊一聲地震了。結果縣知事、衙役、師爺四散逃命,犯人也趁此機會向外跑。誰知,卻沒有跑利索,被醒悟過來的衙役們抓了回來。縣知事上了犯人的當,非常生氣,令衙役將犯人重責四十大板。

這次地震也波及到了蘭州。地震發生的那天晚上,稍微有點月色,就聽見一陣巨大的聲音從東北方而來,如同山崖崩裂,同時加雜著如同雷霆轟擊的聲音。人走在地上,如同大海中小船遇到了颶風,不能自主行走的方向。有人在鼓樓西關廟,看到廟前的鐵桅杆也經受不住地震震動,硬生生折斷了,飛落的桅杆將一個人砸死。人們躲著不敢睡覺,只能躲在炕頭,只要聽見窗戶紙嘩嘩作響,就知道地震又來了。這一晚上,共發生了餘震四十多次。皋蘭山頂的三台閣是蘭州的標誌性建築,這次地震中三台閣也受災了,地震將第三層震壞。其餘兩層堅持到第二年,也徹底塌了。

有數據說,蘭州一個月內地震了100多次,震塌房屋窯洞8000多間,崔家崖白雲觀九級塔震落四級,後來統計居民死亡3000多人。

姍姍來遲,第二年才來人調查

海原大地震後,主政甘肅的張廣建給北洋政府的電文中描繪了一幅慘不忍睹的震後劫餘圖。這次地震發生在初冬,災民無衣無食無住,慘狀目不忍睹,嚴寒大風,哭聲遍野,狼狗也四處出來吃人。可見這次地震帶來空前慘烈損失。此時,北洋政府卻是軍閥混戰,內外交困。政府統一性的救災根本無從談起。雖然有東南沿海地區人士的大力呼籲,但北洋政府忙著打擊各地地方勢力,顧不上這些小事。

所幸,災區的人們挺身而起。平涼市博物館保存著兩張非常珍貴的老照片,它們拍攝於1920年,記錄了靜寧縣知事周廷元抗震救災的情形。周廷元,字定軒,又作定宣,湖北咸寧縣人。曾任在靜寧任職達5年之久。海原地震發生時,靜寧縣離震中非常近,地震當晚就發生餘震50多次,有60餘處山體崩塌滑坡,縣城南地裂水涌,井水升高3米多。這次地震中靜寧死12447人,傷2828人。靜寧的孫家場還積水成湖。

這兩張照片一張是靜寧縣文廟西院倒塌時的情形。另一張則是周廷元夫婦在救災的帳篷前,指揮人們救災的情形。地震發生後,身為一縣之長的周廷元,毫不畏懼。地震時他家也牆倒屋塌,但還是動員民眾開展自救,他率人將縣倉打開,救助災民,還購買衣物,向災民發放。並拿出縣衙保存的70多頂帳篷,搭成窩棚,供災民棲身。他的所作所為盡到一縣之長的責任。民國十年(1921年)3月16日,《字林西報》對周廷元在靜寧縣救災的事迹給予表揚。周廷元後來還寫了《甘肅大地震記略》一文。最為難得的是周廷元還記錄了地震前後的一些反常現象,比如地震前幾月,就有狗對空嗥叫;震前數日,天空雲彩如黃色火焰;地震時,月亮紅黃色,塵霧四塞。直到第二年9月當地還有餘震發生。

當時,面對如此巨大的自然災害,北洋政府坐視不救。到了第二年,才派了內政、教育、農商三部門的官員到災區調查。此時,地震救災黃金時期,早已過去了。只能做些調查了解而已。

這些歷史經驗教訓依舊值得我們借鑒。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在一次次災難之後,大步前行。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史薈王文元 的精彩文章:

清代甘肅首部縣誌,全國僅存3套,故宮將其列為古籍珍寶
騎一師八千人馬,奔赴抗戰前線,重武器只有兩挺輕機槍

TAG:隴史薈王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