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照顧寶寶要小心這10大育兒誤區!

照顧寶寶要小心這10大育兒誤區!

關注微信公眾號:親子育兒母嬰中心

如有關於寶寶問題,都可以給我們留言哦!我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

頭髮、線頭、皮筋……雖說都是小玩意兒,家長可不能小瞧它們。很多家長往往在皮膚紅腫後才意識到異常,這樣後知後覺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別讓寶寶受「纏繞傷」的罪

發生頭髮纏繞的情況,可能是調皮的寶寶在媽媽懷中吃奶或玩耍時,無意中抓到了媽媽的長頭髮,碰巧頭髮纏繞到指頭上,導致被纏繞的遠端靜脈血液迴流不暢,指頭漸漸腫脹,而腫脹的指頭使頭髮纏繞得更緊,遠端靜脈血液迴流更加不暢,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到後來會連指頭深部的動脈血管也受壓迫,動脈血不能達到指頭遠端,造成局部缺血。這就是「纏繞傷」之一。

所謂「纏繞傷」,就是說寶寶的四肢被線頭、頭髮、繩索等物品纏繞,而造成局部組織缺血壞死,輕則軟組織損傷,重則有可能要面臨截肢,產生終生損傷。

溫馨提示:當情況嚴重,家長無法取出異物時,還是交給醫生處理為妙,將傷害降到最低。

除了纏繞傷,還需注意這些危險

以下這些好心辦壞事的常識錯誤,家長們快好好看看,以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錯誤一:衣服新的肯定比舊的好

嬰幼兒皮膚嬌嫩,新衣服在未清洗的情況下給寶寶穿上,可能引起寶寶過敏反而損傷寶寶皮膚。尤其有些新衣服有很多花邊,沾上奶漬後變硬,更容易割傷孩子皮膚。因此,對於新生兒而言,舊衣服可能會更適合。(切記剛買回來的新衣服一定要洗後再給寶寶穿!)

錯誤二:用針去挑馬牙

馬牙是寶寶生理特性,一般會自行消退,所以絕對禁止用針、紗布、鹽蹭掉或挑破。新生兒抵抗力差,口腔內出現創傷後,很容易造成細菌進入體內,一旦出現感染極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

錯誤三:大人將東西嚼碎後喂寶寶

往往孩子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大人傳給寶寶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過的碗等食具給孩子用等,致齲細菌也是這麼從大人口腔中傳染來的。

建議孩子餐具要專用,不要嚼食喂孩子。添加輔食應循序漸進,慢慢的鍛煉孩子自己學會咀嚼,而不是家長嚼完餵給孩子吃。

錯誤四:過早讓寶寶吃瓜子、桂圓等食物

3歲以下的寶寶食用瓜子、花生、桂圓、果凍等食品,容易導致寶寶誤吸進入氣管,造成咳嗽、吼喘,嚴重的會引起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錯誤五:隨手將寶寶放在沙發和床沿邊

新生兒頭骨軟,一旦滾落到地上,極易造成顱內出血,危及生命。(如果寶寶掉床,切忌隨意搬動,要觀察寶寶狀態如何!)

錯誤六:給嬰幼兒洗澡先放熱水再放冷水

家長倒了滾燙的熱水後,以為已兌好了洗澡水,直接將孩子放進澡盆容易造成燙傷。尤其是多人照顧一個孩子時,更容易發生這種過失。

正確做法是:先放冷水再放熱水。

錯誤七:把橡筋褲提到胸口位置

橡筋褲帶會壓迫孩子胸部,時間長了會阻礙胸廓發育,形成「束胸症」,不僅造成孩子胸廓畸形,肋骨外翻,外形極不美觀,還會減少孩子的肺活量,影響心肺功能。

錯誤八:怕孩子冷,給孩子穿特別厚

新生兒由於呼吸、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健全,持續的高熱會導致孩子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導致孩子缺氧。長期處於悶熱、高熱的情況下,大量出汗失水,嚴重者容易出現腦細胞缺血壞死,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輕則留下後遺症,重則導致死亡。

錯誤九:用學步車教寶寶學走路

無論是學步車還是學步帶,孩子全身的重量都會壓在雙腳上,長期下來,很容易引起下肢畸形導致馬蹄足;另外,孩子也容易養成足內翻,或者是足外翻的習慣。寶寶走路是自然發育的過程,不應過早人為干預。寶寶學步時應注意防止缺鈣,O型腿大部分都是寶寶學習走路時缺鈣造成的。

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而言,不舒服會用哭鬧來表示,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隨時觀察寶寶神態,慢慢學習寶寶各種神態代表的意思!在給寶寶餵奶、換衣的時候更是要注意諸多的細節。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多學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這樣才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育兒母嬰中心 的精彩文章:

沒有父母的支援,你會生二胎嗎?
寶寶想吃奶的幾個小信號,教您輕鬆掌握

TAG:親子育兒母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