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罵蔣介石了,他在抗戰前做的這些事,作用都非常大
原標題:不要再罵蔣介石了,他在抗戰前做的這些事,作用都非常大
早在國民政府二次北伐時,蔣介石就認識到了日本人的野心。那時候,國民革命軍北伐路過濟南時,日本人為了阻撓北伐,製造了濟南慘案,讓中國軍隊死傷十分慘重。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蔣介石就在日記中記錄了日本人的情況,每每稱之為倭,並且深以為恥。
等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雖然明面上不與日本人發生衝突,但已經在逐漸開始抗戰的準備工作。
一、大力發展經濟,盡全力增加物資儲備
人才固然很重要,但是經濟問題更為重要,一個國家沒有充足的物質基礎是打不贏戰爭的。蔣介石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大家也熟知,從1935年開始,國民政府全力推行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目的自然就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
是年,資源委員會根據此前在中西部的考察情況,從速制定了工業計劃,著力發展國防工業,如那一時期興建的中央鋼鐵廠,以及位於湖南的飛機製造廠。
不僅僅是發展軍事工業,國府也致力於改善中西部地區的交通。從戰前國府制定的戰時政策來看,就是大西南才是未來國府所在之地,因而當蔣介石的中央軍逐步控制了湖南、湖北、重慶等地之後,國府隨即全力鋪設鐵路。
至1937年7月,已建成鐵路13000公里,其中從1936年到1937年7月,築路2030公里,平均每年達1353公里。公路總長度也由1927年的10000公里,增加到109500公里。
二、著力整軍備戰,並從德意等國採購武器
在九一八事變以及次年的一二八事變後,蔣介石很快發現,自己手底下的軍隊與日軍相比差距太大,為了儘快訓練出一支能夠與日軍相抗衡的部隊,蔣介石做了兩手準備。
一方面,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將沿海與內地的炮台、要塞重新整修,並且添置重炮,大多是從德國克虜伯公司購置。
同時,國府在當時為了保衛京滬地區,隨即在無錫、常州等地花巨資修建了防禦工事,並且準備在上海地區打響以後,逐次施展兵力,與日軍打消耗戰。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的黃埔系中央軍以及半中央軍,全部重新整編重新訓練,同時派遣張治中作為中央軍校的教育長,在軍校內培養軍官。
不僅如此,蔣還利用當時西南地區豐富的礦石,與德國政府合作交換武器。
正因如此,從1935到1938年,國府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從德國手中購置了大批武器,並且在德國顧問的指導下整訓出了二十個德式師。
三、全力進行抗戰宣傳,調動國民參戰
當然,國府不僅在軍事和經濟上,在政治和文化上也是大力進行宣傳,在當時反日情緒十分高漲的情況下,蔣介石經常發表言論。當時為抗戰成立的國防委員會就是一個例子,當國民政府發表自衛聲明書的時候,連後來帶頭呼籲和平的汪等人,都高呼要抗戰,到了抗戰初期,國府內外抗戰的情緒還是十分高漲的。
當然,國府的準備由於種種原因自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因為準備時間不足,導致軍需品儲備不足,抗戰初期,儲存的步槍子彈只有2000萬發,就可見一斑。
同時,因為國家財力問題,國軍的火力有很大問題,基本上以輕武器為主,因而在日軍立體化攻勢面前,就只能憑藉著血肉之軀去抵抗了。
比如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時,國軍就因為火力問題而吃了大虧。
當時,蔣介石期望於利用手中的德械師和優先集結海空軍的做法,先發制人將日本人趕下海,結果在當時最精銳的88師、87師、36師傷亡過半的情況下,雙方依然激戰了十天,並且最後在松井石根率領增援部隊到達的情況下,被迫轉為守勢。而德械師,由於火力不足,在立體化的日軍部隊面前,也只能使用輕武器進行抵抗,傷亡甚大。
歷史客棧作者:楊益空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陳毅的哥哥也是傳奇人物,蔣介石的侍從室副官,周恩來叫他大哥
※這才是歷史上影響最惡劣的一種人,比蔡京、和珅的影響更深遠
TAG:歷史客棧 |